首页 > 资讯 > 行业

星巴克计划推出午餐 对手竟然是TA

2017/04/05 16:16      餐谋长聊餐饮 吴雯雯  


  麦当劳16年底计划升级麦咖啡品牌,前不久星巴克宣布要认真做午餐。莫非是你抢我的咖啡,我争你的午餐?全球两大餐饮巨头正面厮搏,谁能更胜一筹?

  三明治滚出星巴克 VS 食品销售翻倍

  星巴克对午餐计划是有多认真呢?

  它提出五年内食品销售额翻倍。

  这个提法有多“颠覆”呢?

  一手缔造星巴克帝国的舒尔茨将咖啡视为星巴克的灵魂,10年前因为三明治掩盖了咖啡的香味,愤怒地宣称“让三明治滚出星巴克!”

  然而这两年,星巴克不仅推出茶饮,还在中国区推出近40种餐食,包括糕点、意面以及各种派。从4月开始,美国市场会推出健康午餐菜单。

  国内不少咖啡馆为了保持“格调”,别说增加餐食,连其他饮品都不提供。作为咖啡界装逼小能手的星巴克,怎会选择这么个可能影响整体品牌的“下策”?

  门店数量 VS 增长速度

  虽然麦当劳门店最接近4万家,但近5年来,星巴克的开店速度远超过麦当劳。

  16年星巴克几乎是1天1家新店,按照这个趋势,达到4万家仅需数年。加上年轻人对星巴克的品牌认可度越来越高,星巴克的品牌势能越来越强,前景更为可观。

  买地 VS 租房

  麦当劳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再去全球扩张,超过8成的门店都是加盟店。它到处购置地产,再转租给特许经营商。即便吃汉堡的人少了,营收下滑,麦当劳依然能保持赚钱。

  不是因为收了加盟费、提取门店销售额,而是房租每年都在飙升啊!

  所以说,麦当劳最大的盈利点根本不是薯条汉堡,而是地产。

  除了地产收益,麦当劳特许经营这种 “轻模式”相当取巧,物业、现金流和日常运营全由加盟商负责,总部只需输出品牌和管理,就能坐收销售分成和规模扩张,这也成了很多后生餐企进行规模化发展的仿效对象。

  可是星巴克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大约一半的门店都是自主运营,这显然对现金流和运营管理要求更高。不像麦当劳到处买地,星巴克基本靠租房。得益于品牌优势,租金较低,所以现金流回收期短,扩张也更为灵活、快速。

  坪效 VS 人效

  无论是麦当劳还是星巴克,对于门店选址都极为谨慎,评测方法系统、科学,甚至一些懒人不知如何选址时,就追着它们,顺便想着“傍大牌”。

  虽然都看中人流量,两个品牌在门店密集度方面的策略却不同。星巴克在同一地段可能开两家店,但麦当劳一般不会。比如上海,在市中心及副中心就有近500家门店。这样有助于降低区域内的运输和管理成本。星巴克门店一般在商务中心的底层或者购物中心,店面较小,不少人会选择外带。

  另外,两个品牌在坪效和人效方面差别较大。

  坪效:每坪面积的营业额(营收/面积),人效:人均的营业额(营收/人数)。

  据权威机构统计,麦当劳几乎一直是全美坪效最高的餐饮品牌。

  但就人效而言,星巴克则是麦当劳的4倍,在全行业里员工效率名列前茅。不得不说星巴克的“伙伴法则”,不仅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更为企业赢得高效,不愧这“全球最佳雇主”的名号。

  上市 VS 数字化

  麦当劳在门店超过700家时才上市,星巴克则在只有165家门店时就上市了。更快速地上市,让星巴克能更快利用资本灵活解决扩张中面临的现金流问题,而且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值不断提升。上市以来,股价翻了近170倍。

  麦当劳更多客户数据留在第三方的外卖和支付平台上。而星巴克的数字化应用更为超前,比如独立的自助点单、APP下单、移动支付等,尤其是通过星享卡,掌握自己的顾客。

  产品 VS 体验

  麦当劳以整洁的环境、标准化产品、高效和高品质的服务,把“快餐”带进人们的饮食需求中。星巴克如其提倡的“第三空间”,更多地提供体验,是饮食之外的附加需求。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门店很难再依赖“一枝独秀”,而是力争“面面俱到”,提高综合竞争指数。

  虽然星巴克比麦当劳形式乐观,客流一直有增长,但增长率却有下滑趋势;麦当劳自14年后则保持增长。

  何况外部竞争加剧,除了新型品牌餐饮切入垂直细分领域,更有诸如7-11、罗森、全家等便利店巨头,侵蚀餐食饮品市场,这些都给星巴克销售额增长带来压力。

  竞争态势严峻、增长乏力,加上消费者对美食体验的需求,都促使星巴克加大餐品、扩大营收。凭借标准化的产品管理和伙伴法则的员工管理,品牌势能强大的星巴克必要在现有餐饮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下次你在朋友圈看到的不再只是星巴克的咖啡,还会有精致的午餐。

  作者:吴雯雯

  来源:餐谋长聊餐饮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