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稳健的自在传媒是谨受本分or伸向更大的蛋糕?

2017/04/18 11:50      读娱 王殊同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曾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也许两周后就可能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其表示一些小事在经过系统放大之后,却会给某些看似无甚关联的事物带来极大的影响。

  而近日,因娱乐圈明星白百何“出轨”事件就引起了一场资本市场的“蝴蝶效应”,其中不乏陈羽凡入股的自在传媒,巧合的是,自在传媒不仅在事件第二日公布了2016年营收近亿的亮眼业绩,在近日的股价上也是一路飘红。

  其实,在读娱君看来,白百何事件对自在传媒的股价走势或存在一些影响,但并不大,作为中国影视营销第一股,其从2013年的千万营收到2016年的近亿业绩,一路走来步伐稳健,而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其体量的渐增,或许自在传媒将不再拘于“营销”一隅,进而选择更大的市场。

  白百何“出轨”事件现“蝴蝶效应”

  四股受影响,自在传媒在列

  近日,白百何“出轨”事件不仅在娱乐圈掀起层层浪潮,其产生的余波甚至也影响到资本市场。其中在A股市场两家名带“百合”字样的公司——梦百合、百合花股价跳水;另一家名为红墙股份的公司则由绿转红,逆势而涨,这起股市的异动可谓戏剧化十足。

  而据读娱君所知,受池鱼之殃的梦百合和百合花分别属于家居,化学用品行业;而被称蹭热点的红墙股份则从事建筑行业,均与传媒板块不沾边。而真正的“正牌”关联方则是有陈羽凡投资的三板公司——自在传媒。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5月北京无限自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2015年7月变更为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北京无限自在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自在传媒登陆三板,成为中国影视营销第一股。自在传媒业务包括为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网络自制剧及节目提供包括精准定 位、投放策略、推广规划、战略执行在内的全案营销服务,其在《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寻龙决》、《盗墓笔记》、《失孤》等很多热门电影中都曾留下经典营销案例。

  而陈羽凡入股自在传媒,则起始于2016年7月自在传媒定增,此次定增,胡海泉、陈涛(陈羽凡本名)和董成鹏(大鹏)分别以55元/股认购了1.6万股、1.2万股和1.2万股。对于此事,自在传媒董事长朱玮杰曾表示,明星股东的加入带来“放大效应”之外,还可以促成业务上更紧密合作。这从《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等亦可看出明星效应带来的资源利好。

  虽然,在2016年影视行业整体降温,但自在传媒在如与明星资本捆绑进行资源对接等举措,再加上其强大的营销实力,业绩依然取得了稳健的增长。

  在影视“寒流”中稳步成长

  自在传媒2016年营收翻近2倍

  一部《美人鱼》让2015年的中国票房跨过了400亿的大关,于是,当满怀期待的2016年只取得457.12亿元的电影票房时,各种“寒流说”、“红海说”、“阵痛说”等不歇于耳。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的总票房早就超过500亿,并痛批行业偷票房、刷票房等不良行为。其实,不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真相如何,都无法否认其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的重要性及诱惑力,而对于“候命”影视宣发环节的自在传媒而言,虽然票房不达预期,但电影的产量却并未消减,随着电影市场的持续发展,自在传媒也将会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4月13日,自在传媒发布2016年年报,其营业收入91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81%;实现净利润15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3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近 13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84%,基本每股收益0.44元,总资产达 5161万元。

  据其年报披露,自在传媒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报告期内电影营销收入增加4,595.38万元,网剧营销收入增加582.41万元,综艺营销收入增加404.60万元 ,报告期内新增品牌维护业务等共增加收入479.93万元,公司整体业务量增长。

  从其主营项目的分类看,电影营销占营收比的78.75%,成为最主要的创收来源,在占全球票房58.33%的266.63亿国产片票房中,自在传媒参与的电影票房总和:620,625万,占国产票房总和近23.30%,占全国总票房13.60%,如《盗墓笔记》、《绝地逃亡》、 《圆梦巨人》《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电影背后都有其身影,而爱奇艺、微影时代、显胜文化等都是其主要客户。而且,在营收占比10%的网剧领域,自在传媒参与营销的《余罪》、《灵魂摆渡》、《老九门》等网剧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在电影产业链中,宣发位于第二环节,虽然处于咽喉位置,但与制片、院线、影院三部分相较,份额占比仅5%左右,而对于更细分领域的营销而言,盘子无疑更小。而搭建影视领域内的营销矩阵,依靠其强大的跨界资源整合的创意思维逐渐在一众竞品公司中脱颖而出的自在传媒未来或许会向往更大的“蛋糕”。

  中国电影影视营销第一股

  是“谨受本分”还是迈向更大的市场

  提起自在传媒就绕不过《煎饼侠》这部电影,就像业内人士所言,很难说两者是谁“捧红”了谁。在2015年,《煎饼侠》以三千万左右的制作成本拿下11.59亿的票房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而成功为其量身订造的“沙尘暴”、“擦亮北京”、母亲节“妈,我的朋友圈有个你”、小人物追梦等营销创意的自在传媒也名声大噪,受到资本市场的注目。

  作为中国电影影视营销第一股,基于朱玮杰等三位创始人对市场的了解,自在传媒的主业一直聚焦于娱乐营销,目前,其旗下已有天津无限、霍尔自在、先声互动、奇思妙想等子公司,以全资、控股等方式建立营销矩阵,作为不同项目类型细分的协战力量,为自在传媒品牌提供业务及营收支持。

  虽然截止报告期内,自在传媒的商业模式并未有所变化,而且,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高速发展及电影制片商对营销的愈加重视,自在传媒的机会依然很多,但是,也正因此,同行业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当下,影行天下、剧角映画、麦特文化、比格魔威、伯乐营销、大幕拉开及聚思传媒等更多的营销、发行公司参与市场份额的竞逐。例如,于2013年成立的大幕拉开,是一家更年轻的娱乐营销公司,其成立之初就为甄子丹、秦昊、大左等艺人提供宣传服务,并负责电影《我是女王》的新媒体宣传策划,颇有黑马之姿。

  营销公司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其成长的局限性有目共睹,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积累了一定行业资源的公司开始向影视上下游扩展:

  一、 向上游投资转型。比如曾出品《我是女王》、《小时代3》的麦特文化,以及投资《健忘村》的影行天下。

  二、 向内容端转型。正蓄力冲刺三板的剧角映画在2016年11月战略引进华谊兄弟完成约2亿元D轮融资,将会着力于电影、电视剧和漫画等三大业务版块的内容生产,把营销、发行与制片相融合,从项目启动阶段逐渐渗透到电影、剧集、漫画等内容生产端,向内容型娱乐公司转型。

  可见,虽然自在传媒拥有“中国电影影视营销第一股”的名头,但是在目前严峻的同行业竞争形势中也是负重前行。而随着规模、体量的增大是继续安于一隅,还是突破局限向其他领域延伸,其未来的发展都带有很大的变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月,自在传媒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1月1日起进入二十一世纪福斯供应商库,成为其服务合作伙伴,这无疑有利于其2017年市场的拓展及业绩的提升。朱玮杰在本次年报中就曾言“成绩是对于支持者最好的回报,对于嘈杂的四周,我们只关注值得关注的领域,做一个好的标的,造一块好的所在。”——而这句话或许更多的透露了当下自在传媒的态度。

  文/王殊同

  *本文为读娱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