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2 11:34 创头条
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强力冲击,深刻影响着新闻生产流程、分发渠道、运行机制与产品形态等,传播业态与产业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以“共享·智能·移动”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专家指出,面对新媒体的强势来袭,变革转型已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举措。2016年,探索多元化融合模式依旧是全世界范围内媒体融合的主流趋势。
数据分析用于新闻生产,满足个性化要求
移动端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用户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选择。路透社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其调查的26个国家中通过移动端口获取新闻的用户急速增长,达到了53%。
用户资源向移动端集聚的趋势直接影响着国外传统媒体变革融合的决策,“小屏化”已经成为不少传统媒体拓展新媒体业务的主要方向,个体化、泛在化、片段化、交互化为当前媒体融合呈现出的新特点。
为了满足用户日趋个性化与细分化的内容需求与接收习惯,将数据分析运用于新闻生产与分发流程是当前媒体融合中颇为常见的做法。例如,《赫芬顿邮报》通过“Omniture”(可视化界面)及时获取并分析包括流量接入点、推荐新闻渠道等在内的基础或复杂的数据,为其新闻编辑与媒体长期发展提供参考。此外,该报还引进一款叫作Gravity的个性化推荐监测工具,对用户重复阅读率、兴趣图标等进行收集,以实现新闻分发与商业运作。《卫报》与《金融时报》均自主研发专属的数据分析工具,并在原有新闻编辑室基础上建设了用户参与团队,实现数据参与新闻编辑决策。
VR、移动视频、机器人,改革视觉新闻
在数据支撑的精准传播环境中,投入并试用更多的新技术也成为不少国外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选择之一,不断丰富新闻产品形式。2016年,VR以及视频直播等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视觉新闻的改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包括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美国全美广播公司(NBC)、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在内的各大全球媒体首次将VR技术应用于开幕式及各项赛事的直播与转播中。《今日美国》则推出虚拟现实新闻网站“VRtually There”,为用户提供浸入式新闻体验。
除了VR技术在2016年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外,生产移动视频产品同样是传统媒体适应潮流的举措之一。为适应年轻用户的接受习惯,CNN推出聚焦于年轻一代的视频故事应用Great Big Story(GBS),每日向用户推送2—3个短小精悍的视频或1个视频专题。同时,CNN借助收购视频分享工具Beme以实现在视频新媒体业务上发力。
此外,继机器人写稿后,人工智能再次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助手。《华盛顿邮报》开发了名为“Feels”的聊天机器人,帮助其在美国大选期间向用户收集关于选举的数据,来捕捉美国选民的倾向。为了强化与用户的社交互动,不少媒体尝试借助科技公司开发的聊天机器人推出聊天式新闻,以提高用户黏度。作为Facebook Messenger聊天机器人的首批体验者之一,CNN的聊天机器人囊括了推送新闻、读故事、了解梗概以及向机器人提问的功能。
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互联网开始“倒融合”
在传统媒体积极转型融合的同时,不少社交媒体日渐青睐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在更多领域实现共享资源的对接模式,互联网“倒融合”渐成趋势。2016年4月,Facebook推出视频直播服务“Facebook Live”后便邀请众多媒体入驻,“直播+媒体”的模式在保证源源不断产出优秀内容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视频直播领域内容的补充与完善。
随着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外传统媒体在人员队伍、管理体制、产业资源等方面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纽约时报》一直积极拓展新闻业务外的数字产业发展,其在2016年为旗下移动APP“New York Times Cooking”推出相关配送业务,同年11月,《纽约时报》收购了The Wirecutter与The Sweethome以实现在数字媒体服务领域更多的探索。
2016年被称为“智媒元年”,新媒体飞速发展与互联网国际舆论热潮并存。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移动媒体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AI思维”逐渐成为引领舆论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思维常态。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信息解读不只局限于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网络大V,普通网民等个体也开始加入到信息解读过程中,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逐步成为现实,这不仅促进了国内外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议程设置、升级和转移的现象,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舆论场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朝着更加成熟、稳定的方向发展。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