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13:45 腾讯《深网》
1月19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这份公告正式宣告了为期两年的乐视影业注入案失败,而这项注入,也正是乐视网此前长期停牌的原因。
虽然乐视网暂未发布相关公告,但复牌日将为期不远。
一位接近乐视网和乐视影业的人士向腾讯《深网》表示,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虽然融创进入后,看似试图打通乐视影业和乐视网,但在实操上,乐视影业此前已经在有意识的与乐视网进行隔离”。
张昭可能早已预见了这一结局。腾讯《深网》了解到,在去年10月乐视网曾宣布成立“新乐视管委会”,并任命张昭为主席,这一职位形同“临时CEO”;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任命后,张昭在内部所履行的职责仍然仅仅是CCO(首席内容官),并未出现太多越界。
最终,对全公司事务参与并不积极的“临时CEO”张昭,还是被融创系的刘淑青正式取代。在12月26日的任命中,刘淑青正式出任乐视网CEO,而对于张昭的角色只字不提。
“有些事,张昭一直是被迫去做”,一位接近乐视影业高层的人士称,“明知失败也要让他坚持,很多事,由不得他”。
而与此同时,在这份公告发布之前,张昭早已在内部要求,需要做到影业决策独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这一份公告落地,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努力宣告失败,整个乐视网的转型与自救,或许也可能就此戛然而止。腾讯《深网》注意到,在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之外,乐视网还通过了一份名为《关于终止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
在这份议案中,乐视网宣布无论公司名称还是证券名称都不会更名为“新乐视”。而“新乐视”三个字,原先寄托着乐视人最后一次努力的希望。
接下来的故事,或许已经不再有悬念。
一个结局早已注定的故事
腾讯《深网》此前曾咨询多位证券市场人士,各方对乐视影业注入案均不乐观;而其中的缘由,正是因为受到了监管层的压力。
去年11月就有报道称,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中,有三到四名委员在2017年7月底8月初被调查,主要涉及乐视网IPO;其中两名来自会计事务所,至今仍处于被调查状态。
随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已注意到多位涉及乐视IPO发审委委员被查的报道,已经转给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了解核实。由于证监会并未明确态度,业内人士均认为,不应由此做出过多解读,应等待最终定论。
但在此之前,证监会原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案的曝光,早已影响了乐视网的资本进程。根据2016年11月央视新闻的报道,李量2014年被查,是因为2000年至2013年收受包括乐视网在内的九家公司共计折合人民币693万元,为上述公司的上市和并购等资本操作提供帮助。
此后,随着证监会前高官李量张育军、姚刚等人相继被查,从2016年开始,证监会对于乐视网等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的监管已经变得格外严厉。
显然,风口浪尖之上,乐视影业并入案的一再搁浅,也与此相关。
一位曾在乐视系公司经手财务的人士此前告诉深网,“乐视影业多次尝试注入上市公司失败,让我们发现,证监会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证监会了。”
此后,虽然证监会并未强制要求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名义进行的停牌,但议案迟迟不落地,或许早已体现了相关方面的态度。
一位乐视网内部人士曾告诉腾讯《深网》,即便是乐视网内部,相信能注入成功的也并不多,“但我们没有办法,监管层的事情,我们控制不了,延后一天算一天”。
但这一早已预料中的结局,迟早还是会到来。
乐视模式或将崩盘
腾讯《深网》曾在《乐视悲剧》一文中提到,贾跃亭的乐视生态模式包含三个核心组成部分:
1、低价甚至赔钱卖电视、手机等硬件产品,使得产品销售迅速走量,做大收入规模;
2、内容收入补贴硬件亏损,基于硬件和平台的会员付费增值模式;
3、新的生态业务通过资本运作孵化完毕,装入上市公司体系,把亏损通过关联交易做到非上市体系,推动乐视网业绩和股价的飙升;基于此进行定增等方式融资,循环投入到业务发展,并通过业务协同带来整体利润上升,最终实现乐视生态模式的闭环。
对于当前的乐视网,第三个环节的迟迟难产,已经严重影响了乐视模式的顺利运作。
尤其当乐视电视倒下后,乐视影业再无法装入新乐视上市公司体系,缺乏优质资产的乐视网在资本市场崩盘,已再无悬念。
为此,孙宏斌一直在寻求破局。为了在上述三个核心环节外,寻求到助力达成新的循环,孙宏斌此前就已开始积极与外部公司就投资进行接触。但就腾讯《深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截至目前,在注资或收购层面,乐视网还仍未与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进行到实质谈判阶段。
接下来,孙宏斌还会怎么做?目前来看,这道题,依旧无解。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