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1 16:36 中国商业期刊
文/卿永 番茄资本创始人
2015年我创办“靠谱投”,在公开演讲时说到“餐饮企业想上市,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因为三座大山压顶:财务无法核查、税赋过高、供应链不成熟。
2016年5月1日,国家开始试行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帮助规范的餐饮企业降低占营业额3%左右的税金;2016年9月,颐海在港交所上市,一系列餐饮供应链服务平台出现,开始对餐饮行业底层服务进行优化;2018年,番茄资本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支垂直的、只做餐饮产业投资的基金……
201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对税务更加严格的稽查要求:2018年6月22日,国家出台了新的、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法;2018年7月20日,国家宣布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社保入税新规……
国家更加注重秩序重建,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18年,我们密切关注餐饮投融资市场,每个月都通过“餐饮投融界”发布月度餐饮投融资报告。做完2018年餐饮产业投融资报告,我们感受到2019年餐饮产业可能面临更大挑战,而对于真正的实力选手而言,可能恰恰是脱颖而出的时机。
2018年中国餐饮产业
投融资现状
餐饮产业的投资从2015年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爆发的状态,2015年以后虽然行业投资案例数逐年下滑,但总投资金额仍有所增长。
2018年,从截至11月中旬的数据来看,行业披露的案例数大幅下滑至361起,但受多起大额事件影响,总披露投资金额672亿元人民币,已超过2017年的全年投资额。这也代表着,所获得投资的餐饮项目数量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大,资金开始向优质企业聚拢。这是餐饮产业由分散逐渐走向集中的一个信号。
在餐饮投资机构当中,2014-2018年,中国餐饮产业参投机构有1200多家,其中主要以VC和PE为主,所占比例接近七成。2015年,早期项目的投资机构数量达到140家,2016—2018年这3年,回落到不到一半的数量,但与此同时,战略投资者和天使投资人对早期项目占比增高。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专业的投资机构大多不再关注早期投资项目,转而投向后期;而越来越多的个人天使和战略投资机构开始进入餐饮投资的早期。所以早期项目可以更多地选择战略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
同样,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向好的企业服务和供应链创新模式集中。融资过亿的企业有225家,约半数企业融资金额在2000万元以下,其中22.9%的企业在500万元以下,另有22.8%的企业没有披露融资金额。
宏观分析:资本对纯餐饮
品牌投资兴趣下降
我们将餐饮产业投融资的状况分成五大类进行分析:餐饮品牌、餐饮饮品甜品品牌、餐饮食品品牌、餐饮供应链服务商品牌、餐饮新零售电商品牌。
通过细分我们看到,餐饮供应链及服务商披露的案例最多,投资金额也几乎占到半壁江山。餐饮供应链服务商的案例占32%,餐饮品牌占20.3%,饮品品牌占9.5%,餐饮新零售与餐饮电商占20.9%。餐饮食品品牌占17.2%。
餐饮供应链及服务商,除了数量排行第一之外,金额也占到50%以上;而餐饮食品品牌,虽然数量只占17.2%,但金额却占到28.2%;餐饮品牌和饮品甜品品牌的融资数量高达29.8%,但融资金额加起来却只占8.3%。
由此可以看出,资金主体主要是在餐饮供应链服务商和食品品牌,而传统的餐饮品牌和饮品品牌所占金额比例和数量比例都相对较低。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对纯餐饮品牌的投资兴趣在下降,对具备食品属性、零售属性的新餐饮以及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更有兴趣。我们在跟部分投资机构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明确表示:2019年基本不看餐饮品牌,只看餐饮供应链和新零售,包括今日资本和2018年投资餐饮最多的高榕资本都有这样明确的表态。
从投资地域来看,投资案例更多发生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占投资总金额的近80%;从投资金额来看,也更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福建、河南等地,占总金额的92.8%。
通过资金的流向,我们建议餐饮创业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这样更有机会拿到资本。
微观分析:餐饮新零售与电商成为主流资本追逐的新宠
餐饮品牌的投资
从餐饮品牌的投资金额来看,基本为一高一低:2014年高,2015年低,2016年高,2017年低,2018年高;从餐饮品牌的投资数量来看,在2015年145个达到峰值后,逐年递减,2018年披露的数量只有46个。
从这个角度来看,结合投资机构融资困难现状和整体经济下行等情况,2019年对餐饮品牌投资可能并不乐观,很多餐饮投资机构已经不投纯餐饮品牌。真格基金在过去投资的26个餐饮项目中,绝大部分是餐饮品牌,但在2018年的投资中没有一个餐饮品牌,更多的是餐饮新零售和餐饮供应链平台。
高榕资本在2018年的投资数量是最多的,但它也已明确表示,2019年将会减少对餐饮品牌的关注,转而更多地投向餐饮供应链项目。
我给餐饮品牌的建议是:基于经济下行,再加上资本对餐饮品牌不太看好,所以2019年发展要更为保守,现金为王,在资金不充裕的前提下,不要大举扩张,融资时降低估值预期,尽可能不接受对赌。
从餐饮品类细分来看,小吃快餐仍然是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最集中的地方,其次是正餐和火锅。
小吃在2014-2018年,共有329起投资事件,金额高达95亿元人民币;正餐是一个超大品类,但整个正餐只有22起投资,仅火锅一个品类就包含20多起投资。
小吃快餐仍然是餐饮品类投资的首选。大家如果想获得融资,就要考虑如何像小吃快餐一样,能够更加快速规模化发展。
饮品和甜点品牌的投资
饮品和甜点品牌整体的投资规模也呈增长趋势。饮品甜点品牌在2014年只有1个亿,2015年3个亿,2016年15个亿,2017年18个亿,到了2018年有33个亿,逐年都在递增。递增的还包括投资数量:2014年20个、2015年40个、2016年47个、2017年78个,到了2018年稍有回落。
整体来看,咖啡类、茶饮料、甜点类投资金额均呈增长趋势。从截至2018年11月中旬的数据看,在各品类投资案例数下滑的情况下,受瑞幸咖啡、喜茶、奈雪茶、幸福西饼等多起大额事件影响,投资金额较往年仍有大幅增长。
餐饮供应链和服务商的投资
从投资金额看,餐饮供应链及服务商领域遥遥领先,达到1444亿元人民币,基本是四个细分领域的投资额总和。餐饮供应链整体投资2017-2018年明显下降,但总量依然很大,总投资事件769起,披露总投资金额约1444亿元人民币。
餐饮O2O平台获投金额最高,达1166.88亿元人民币,占餐饮供应和服务商领域获投额的80.8%;其次是餐饮供应链获投案例最多,披露事件247起。
凡是金额高的地方,代表“战争”快结束了,企业不要有太多考虑;数量集中的地方往往代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虽然数量多,金额却比较小。
此外,食品安全领域需求巨大,建议投资人可以多关注。
餐饮新零售与电商的投资
2014-2018年餐饮新零售与电商领域披露总投资事件502起,总投资金额约394.65亿元人民币。其中,2015年是投资案例数最多的一年,达到137起;2018年投资金额创下新高,达112.15亿元人民币。餐饮新零售与电商成为主流资本追逐的新宠。
餐饮投资机构TOP10
过去一年里,我们的FA(理财顾问)团队尝试与超过1000家有过餐饮产业投资经历的投资机构进行连接和数据互动,统计了投资餐饮产业项目数的TOP10和金额TOP10,正是他们推动了这个产业的进步。
本次报告的Top10投资机构和2017年之前我们统计的相比,有几个很明显的机构可以关注:高榕资本、阿里巴巴、腾讯、顺为、元璟和高瓴资本。
我们发现,一些大机构带着大额资本开始进入餐饮产业。其中高榕资本是2018年新进入Top10的,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没有看到高榕资本在餐饮产业布局。它所投资的项目包含餐饮品牌、餐饮甜点品牌、零售品牌、供应链服务商品牌,几乎涉猎餐饮全产业。总共投资了9家餐饮企业,金额大小不一,小则300万元,多则数千万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红杉资本,在2018年对餐饮产业的布局开始增加,总共投资了8家企业,投资领域基本是餐饮的新零售方向及供应链服务商,投资金额也都比较大。
同居第二位的是番茄资本,投资金额相对较小,但全领域都有涉猎,最小的数十万元,最高的达9500万元,投资对象主要以餐饮品牌、食品安全和餐饮供应链、服务商品牌为主。
2018年IDG在餐饮产业的布局也比较多,主要参与了餐饮新零售和供应链品牌。2014-2017年IDG总共投资26个餐饮项目,主要以餐饮品牌为主。
2017年以前,真格基金的投资基本以餐饮品牌为主,过去投资的26个项目中也鲜有获得大的成功。2018年,真格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以新零售和食品品牌为主,除了汤先生,几乎没有纯餐饮品牌。很显然,他们已经吸取教训,投资的餐饮基本以餐饮新零售和类食品的餐饮品牌为主。
阿里巴巴也开始进入餐饮产业。在国内,阿里巴巴投资了好食期、美味不用等、喜士多、1919酒类直供;在印度,阿里巴巴布局了两家公司,一个是印度版大众点评平台Zomato,另一个是印度生鲜食品电商平台Bigbasket。阿里的投资依然是以新零售和餐饮供应链服务商为主。
跟阿里巴巴数量保持一致的是绝了基金,它是由绝味和饿了么共同出资成立的,2018年投资了6家企业,分别为:蒸浏记、菜大师、秘诀外卖、很久以前、开心丽果和慕玛披萨。通过披露的排名可以看到,绝了基金核心投资的都是餐饮品牌,是一只纯餐饮产业的基金,这跟企业的战略属性有关系。
高瓴资本投资了5家企业,餐饮品牌、食品品牌、餐饮新零售、供应链服务商几乎全面覆盖,投资金额较大,主要是中后期为主,更多关注的是相对成熟的独角兽企业。
元璟资本投资了4个项目,对其中一个项目进行了两轮投资,最低50万元,最高3000万元,主要聚焦在餐饮新零售和供应链服务商领域。
腾讯在2018年对餐饮产业布局也开始增加,金额比较大,他们投资的美团点评、每日优鲜、便利蜂和易酒批,基本都属于餐饮新零售领域。
顺为资本的投资聚焦在餐饮供应链领域,其中餐饮品牌“关茶”投资了700万元。
我们发现,在投资Top10中,高榕资本、番茄资本和绝了基金是以餐饮品牌和饮品品牌投资为主,而其他基金更多的重心是在餐饮新零售、电商、供应链、服务商领域。
餐饮投资金额排在第一位的是阿里巴巴,如果加上阿里巴巴并购,总金额接近200亿元。再加上通过饿了么与绝味共同成立的绝了基金的投资,无论是金额还是数量,阿里巴巴在餐饮业的投资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二是老虎基金,老虎基金是非常知名的并购基金,它参与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美菜网,一个是每日优鲜,金额都非常大。
第三是高瓴资本,投资金额高达30亿元。
供应链的成熟度决定了
企业对资本的吸引力
2014-2018年餐饮产业领域披露的退出事件有199起,退出金额约2175亿元人民币。2015年披露了53起退出案例,是退出事件最多的一年,但金额却很低;2017年的退出金额并不高,只有数百亿元,但到2018年却高达2000多亿元,原因是什么?
2018年受美团点评港股IPO事件影响,行业退出金额创下历史新高,包括腾讯、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在内的三十多家机构实现退出。
2018年,以前,中国餐饮产业共有36家企业IPO上市,涉及退出机构103家,退出金额2126亿元人民币;其次是并购退出,退出事件51起,涉及被并购企业19家,退出机构35家,退出金额41.51亿元人民币。
2014-2018年餐饮产业退出事件中,食品领域和餐饮供应链领域的退出事件最多,而餐饮品牌和饮品品牌退出事件极少,只有16起。退出难,导致资本进入的意愿也很低。
通过2018年的投融资报告,我们总结出几条很重要的分析:
第一,餐饮投资的资金接近92%都流向了餐饮供应链服务商、食品属性的餐饮品牌和餐饮新零售品牌,只有8%流向餐饮品牌和饮品品牌。而这8%的资金中又有90%流向了小吃快餐、甜点、咖啡、饮品和火锅品类,正餐品类和类正餐品类共同分享不到1%的资金。但是,正餐品类和类正餐品类几乎占到整个餐饮品牌市场一半的规模。
第二,上市难退出,就算上市了,市值也很低。2018年餐饮投资的头牌高榕资本投了9个餐饮项目,他们涉猎餐饮全产业,同时在餐饮领域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他们明确表示,2019年对餐饮品牌不太看好,会非常谨慎,会把投资重心放在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上。多数曾经投过餐饮的品牌和机构,现在均表示,会降低甚至停止纯餐饮品牌的投资。
透过这一系列投融资数据我们发现一个真相:99%的资金都流向了一个共同的属性——供应链的成熟。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成熟度决定了它对资本的吸引力。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财务规范才是餐饮资本化的关键。但我们错了,资本可以容许有阶段性的财务灰度,但无法接受一个供应链体系的缺失,从而带来无法规模化的增长。哪怕是今天多数的一线餐饮品牌,也搁浅在了供应链体系的不成熟上。甚至一些已经上市的供应链相对比较薄弱的正餐企业,到今天为止,市值都非常低。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中国餐饮是极其落后的,至少落后日本和美国超过20年。供应链管理的缺失和落后,不仅导致无法规模化,也导致了食品安全的问题频频发生。
餐饮品牌的边界
会越来越模糊
10年前,叶茂中先生提出“正餐快餐化、快餐正餐化。”最近10年,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品牌,正是从这两点做出了比较大的迈进。
正餐快餐化
过去的正餐发展极度缓慢,包括一些正餐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和市值都非常低。正餐企业为什么市盈率如此低呢?它的发展规模为什么会受限?
正餐之所以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是由前端投资效率低和后端生产效率低导致。前端投资过重,导致抗风险能力偏低,消费价格偏高,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因营收规模不足而导致亏损;后端生产过度依赖厨师,而厨师的培养周期长且流动性大,也导致无法规模性扩张。
越来越多的正餐品牌为了规模化发展,正在优化后厨的生产效率和前端的投资效率。保证正餐体验感的同时,尽可能不过度依赖厨师,以及尽可能减少投资。于是出现了很多品牌实行正餐快餐化。比如,通过降低门店的投资额,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和复合调料的研发,以减少对厨师的依赖。
很多品牌都属于正餐快餐化,比如西贝,它是典型的将正餐通过后厨的效率优化,实现正餐快餐化的品牌,从而实现组织规模化的发展。此外还包括我们投资的品牌姚酸菜鱼、杨记兴臭鳜鱼等。
杨记兴臭鳜鱼过去的品类高达上百种,最早它们做的品牌叫徽乡肴,聚焦徽菜,是一个典型的正餐品牌。通过一系列的优化之后,把SKU降低到只有三十几道菜,而后厨的产品实现相对标准化的生产。过去培养一个厨师需要数年,现在几周就可以。这就是正餐快餐化。
当杨记兴臭鳜鱼实现正餐快餐化之后,短短两年多时间,从最初的3家店,发展到19家店铺,规模还在持续增长。
快餐正餐化
快餐正餐化是通过环境、餐具或食材的改变,使快餐享有正餐的感觉,它本质还是快餐。金戈戈香港豉油鸡,鸡肉是典型的快餐产品品类,但是通过环境改善、优化体验,把人均消费由原来的二三十块钱提高到了七八十块钱。160平方米的门店一个月可以做到120万元营收,这就是典型的快餐正餐化。
海底捞投资的海盗虾饭也是典型的快餐正餐化。虾是一个正常的食材,但却把它放在快餐里进行使用,令快餐的价格从二三十元卖到人均四五十元,也获得了这种附加值。
还有一个品牌叫“异口良食”,它是一个现炒的纯外送快餐,包装盒做了很大创新,大胆使用了瓷碗、保温盖和非常漂亮的勺子。通过这样一种形式送到客户面前,客户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在吃外卖,而是感觉在家里吃饭一样。
通过餐具的微小改善让快餐看起来不像快餐,但本质依然是快餐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人均客单价提高了5-10元,提高了附加值,也因此提升了利润。
食品餐饮化
食品企业开始更加注重前端的渠道建设、品牌建设以及用户体验。
湖南上市公司陈克明,开了数百家城市面馆,同样我们看到,康师傅方便面开了康师傅牛肉面馆,舜华临武鸭开了舜华临武鸭鸭蛋面馆,王老吉开了王老吉凉茶馆,包括绝味鸭脖、周黑鸭门店等,这些都属于食品餐饮化的典型案例。
它们一方面去掉过去工业化生产中的防腐剂和长时间包装的成分,变成了每日新鲜配送的食品,增强用户体验感,从而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开始有前端的门店体验和自主渠道。食品餐饮化的方向,成为未来餐饮新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开始进军餐饮领域。
餐饮食品化
同样,我们看到很多餐饮品牌为了能够提高效率和扩张规模,逐渐把餐饮品牌的部分产品进行食品化。例如,全聚德把烤鸭做成包装食品,在电商平台和各类零售平台销售;海底捞推出了方便火锅,在各大超市和商店都可以买到。这是典型的餐饮食品化。
通过餐饮食品化,增加了流通的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各类门店销售,实现规模化扩张。所以,餐饮食品化的品牌也不断涌现,成为投资机构关注的方向。
零售餐饮化
很多小饭店的竞争对手变了,变成711、全家、便利蜂等便利店。零售企业开始进军餐饮产业,在便利店里零售产品是微利,5%-8%的毛利率,1%的净利润率,但餐饮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以上。所以零售餐饮化,便利店现在的核心是靠餐饮挣钱。
餐饮零售化
去掉所有的桌椅和门店,只保留现场现做的仪式感,同时把吃饱的属性继续削弱,只满足人们品尝的诉求。
比如阿甘锅盔,它是典型的餐饮零售化产品。说到锅盔,大家想到的是煎饼或烙饼,把它当作早餐、中餐和晚餐,只有这几个时段能卖,而且客单价低,营业额和利润很难上得去。
阿甘锅盔把饼做得更薄了,它不是追求吃饱,而是追求满足你的舌头刹那间的感觉,因此变成24小时都可以销售,随时随地可以买来解馋的产品。阿甘锅盔彻底去掉堂食,通过这种形式实现餐饮零售化。
随着消费场景变得越来越多,营业额也可以做得很高。一旦餐饮零售化,它的扩张规模就不受局限。2016年我们投资阿甘锅盔时只有3家店,2017年开了66家直营店,2018年开了接近600家,签约了700家门店。
未来,基本都会按照以上六个角度进行投资。餐饮品牌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通过边界的模糊创造出新品类。餐饮的竞争越来越大,餐饮创业越来越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大家在扩张过程中:
第一,尽可能在小市场中寻找大阵地。在一个小领域做到足够大的密度和集中度,然后同时占领小市场中的主流商圈,这样会更有力量,不要急于扩张。
第二,在红海里找深海。餐饮是一片红海,红海的核心就是价格战,而价格战的核心是成本战。要想在红海中获胜,必须找到革命性降低成本的方法。在不破坏产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把其他非核心价值的投入和成本尽可能降低,帮助你获得市场的定价优势。
第三,在大品类里找到差异化价格。逃离红海的核心就是进行差异化的定位,大多数都是在产品上做差异化,我建议大家在价格上做差异化。如果过去大家都扎堆在一个比较低价的市场,你不如找到一个已经市场成熟的大品类,然后进行差异化定价。
为什么是大品类?因为用户群体已经被培养起来。就像鸡肉这个品类的用户群体已经被培养起来,但是价格都极低,你不如设定一个更高价格的定位,你会发现一群新的、未来的用户,你只要在那等着他就可以。
跨越中等规模死亡谷
所有餐饮品牌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阶段:当你开出一两家,且生意非常火爆的时候,你以为你会成为一家像百胜、麦当劳的餐饮巨头,但其实你仅仅完成了产品验证;当你有能力做到一二十家的时候,你以为你离这个梦越来越近了,利润不错,模型看起来也不错,成本相对比较低,总部要养的人也相对比较少。但真相是,你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前面等着你的是中等规模死亡谷。
绝大部分创业英雄都死在这里,在这个阶段你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运营管理、食品安全、人才、供应链等等都会出问题。
一系列问题呈现,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停止规模扩张,缩减规模,回归到小规模的状态,这样日子依然比较舒坦。绝大部分创业者选择这条路,逃避中等规模死亡谷。
第二,勇敢走进死亡谷,把总部做重,扩大运营团队、管理能力、人才培养和供应链能力。但势必面临着一笔超大额的投入和持续支出,你所有的利润都要投入进去,而且还不一定够,会有大量的试错成本,也不一定会获得你所想要的快速回报。
很多勇敢者没有走出中等规模死亡谷,就搁浅在那里,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全军溃败。
如何跨越死亡谷,是每一个餐饮品牌都要思考的问题,无法跨越死亡谷,就无法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本文是卿永在“餐饮供应链变革年会”上的发言,有删减。)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