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9:22 微信公众号:刘旷
全球疫情蔓延下,越来越多企业降低营收目标,直呼2020年活着就好。
早前,多家互联网企业预测,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将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也是如此,4月份发布的财报旅游行业、线下教育市场等相关企业一季度纷纷陷入亏损窘境。
有忧也有喜,不同于旅游、线下教育行业的经济噩耗,医疗器械市场传来喜报。4月末,海尔生物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32.74%;实现归母净利润6927.85万元,同比增长141.42%。
作为明星企业海尔旗下公司,海尔生物自上市起就备受资本关注,从2005年成立到2019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一跃成为跨界转型医疗行业的优秀企业案例,俨然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中的佼佼者。
在疫情影响下,生物科技公司被寄予厚望,海尔的“老对手”格力做起了口罩,还高呼斥资10亿元进军医疗产业用来生产口罩、护目镜、红外测温仪等医疗器械产品。医疗器械市场再起波澜,用户、资本也不可避免的将放大镜对准了海尔生物。
医疗器械持续火热
医疗器械行业产品的制造和消费与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器械需求量大且需求刚性较强。
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上涨、消费的升级,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愿意为健康投资。而人们医疗消费需求增加,也会促进医疗市场成长。另一方面,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医疗器械市场被动式扩大生产规模,以此来应对老年人口各种隐形疾病医治以及护理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为鼓励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颁布了诸多利好政策,也进一步拓宽了医疗器械市场蓝海。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分别达 50%、70%和 95%。
再有,国内春天已至,可国外疫情至暗时刻还未过去,除了口罩、防护服等一次性医疗产品之外,疫苗安全产品、药品试剂安全保障产品等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还将持续火热。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疫苗行业整体批签发量为56589.9万支,同比增长5%,批签发速度已有提升,未来批签发机构有望扩容,批签发速度有望继续提升。
近年来,疫苗生产、疫苗相关法律颁布、疫苗研制等话题不断,疫苗安全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加上垂直细分领域的疫苗市场体量不断扩大,突发新冠状肺炎疫情等等因素,海尔生物等为疫苗安全提供解决方案的生物科技企业被吹上风口。
海尔生物全面“加速”
这些年,海尔生物深入生物样本库产品、疫苗安全产品、血液安全产品、药品及试剂安全等四大医疗场景,提供低温存储综合解决方案,立志成为物联网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在成功上市一年后,海尔生物走得更稳也更快。
海尔生物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32.74%,归母净利润6927.85万元,同比增长141.42%。其中,国内市场整体增长平稳,收入同比增长20.2%;海外市场业务增长提速,收入同比增长92.6%。
一来,受疫情影响,医院、疾控中心等用户的抗疫资源需求增长较快,海尔生物相关的生物安全柜、超低温等产品增长尤其显著,收入同比增长 127%。抗疫物资产品销售量增加,也是海尔生物一季度取得良好业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来,为了满足用户智能化、信息化需求,解决用户存储管理痛点,海尔生物坚持物联网科技生态战略,给广大用户谋福利。疫情期间积极通过线上直播、云端体验等方式持续进行用户交互,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及物联网生物安全场景市场开拓。基于此,海尔生物物联网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52%。
三来,海尔生物在满足国内医疗产品供应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海外订单转化,一举拿下巴基斯坦、印度等多个国家订单,加速了全球布局。
财报数据,2020年一季度海尔生物海外市场业务增长提速,收入同比增长92.6%。其中,海外大项目持续发展,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2%;经销业务受益于全球网络体系拓展,同比增长29%,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四来,海尔生物技术“护城河”以及市场地位十分牢固。海尔生物长期从事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较高的生物安全科研创新实力。而且别出心裁的将低温冷链核心科技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创新智慧血液网、智慧疫苗网等场景科技生态,进一步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海尔生物医疗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海尔生物在中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市场占有率为35.8%,以绝对优势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总之,在医疗市场时机利好、物联网科技生态战略成效初显、技术护城河等条件下,海尔生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只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格力、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对海尔口中的“肉”虎视眈眈。
医疗器械市场秒变修罗场
医疗器械市场一个明显的变化:入局的互联网巨头越来越多了。
前些年,医疗器械市场还是另一番天地。彼时,普通医疗器械市场传统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占比大,厂商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而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西门子、GE、飞利浦等国外巨头占据。当下,随着海尔、海信、格力等企业的入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再有,疫情期间,线上问诊、远程医疗、医疗机器人、AI影像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大显神通,加速了医疗器械市场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也给了华为、腾讯、百度等跨界巨头涉足医疗器械行业的机会。
据新浪医药不完全统计,近期,腾讯、依图、瑞幸、联想集团全资子公司等变更经营范围,新增销售医疗器械。京东、百度、华为、格力等则是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I、II类等。
在国内,家居行业“老对手”格力汹汹来袭,董明珠公开表示:“格力电器将投资10亿元在医疗设备领域,研发生产高端医疗设备。”长此以往,格力和海尔在生物医疗市场必有一战。而且,中科美菱、澳柯 玛超低温等部分国内公司已建立了部分或全温域的产品线,剑指海尔生物医疗低温储存市场。
显然,不远的将来,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海尔生物还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还需注意的是,赛默飞世尔科技、普和希健康医疗等外资厂商,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较为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国内外都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是海尔生物全球化布局的有利竞争者。
综上所述,这些年随着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不少互联网企业、传统制造企业跨界布局医疗器械领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在疫情医疗器械需求的助推,入局者越来越多,预计疫情过后医疗器械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大洗牌。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