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京东第一次投资便利店

2020/08/12 16:07      投资界 周佳丽  


  投资界(ID:pedaily2012)获悉,根据天眼查信息,近日,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见福便利店”)发生工商变更,投资人新增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位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红杉资本中国为第三大股东。

  这是2020年便利店行业唯一一起公开宣布的投融资消息,见福便利店成为京东迄今为止第一个战略投资的便利店品牌。资料显示,见福便利店是福建省最大的便利店品牌,坐拥近2000家门店,可以说是是二线城市的便利店龙头。

1.jpg

  刘强东出手

  京东投了福建最大便利店品牌

  第一家京东系便利店浮出水面。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见福便利店新增的投资人——江苏京东邦能,为刘强东控股的投资管理公司,持股比例为45%。值得注意的是,透过见福便利店的股权图谱,红杉中国的身影浮现。信息显示,红杉中国于2018年2月以12亿元的估值注资见福便利店2亿元融资,目前持股16%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

  随着京东的加入,见福便利店的注册资本也由1.25亿人民币增加至约1.56亿人民币,增幅约为24.8%。

  投资界了解到,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见福便利店,见福是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排名第13位、福建省便利店排名第1位,拥有近2000家门店,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内,并布局江西、四川两省。

  可以看出,见福便利店主打“下沉市场”,且仍在不断扩张。今年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了压死全时便利店的最后一根稻草。5月12日,全时便利店在公众号发布了《“全时便利店”进行营业调整告知函》,函中称,全时便利店北京地区所有门店将于5月20日24时正式关闭。

  4天后,见福便利店与成都山海蓝图(全时母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让成都全时便利店的106家直营门店悉数加盟自己。借此机会,见福便利店抓住了成都全时便利店生变的机遇,同时也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成都以及四川的业务。

  对于这一次联手全时便利店,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表示,成都是见福在西南地区布局最重要的城市,而便利店又是个“苦”行业,希望走得稳一点。他认为,便利店并没有什么本土化的概念,强调自己的独特性才是商业的本质,而不是共性。“我经常说无‘独’不丈夫,独就是独特。现在我们要玩个性,而不是同质化。”

  便利店走过狂莽时代

  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一度泡汤

  虽是第一次出手投资,但京东在便利店上的野心是由来已久。

  中国便利店发展20年,迎来了最疯狂的年代。2017年前后,趁着O2O风口的余温,搭上新零售、无人零售等新概念的快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风口行业,连电商巨头们都纷纷开起了便利店。

  2016年1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店;2017年,阿里巴巴一举拿下了银泰百货,联华超市,高鑫零售;2018年11月,阿里更是5亿多元人民币战略入股便利店品牌“喜士多”,弥补了在连锁便利店的空白。

  电商老兵苏宁易购也不例外,在2017年成立了社区便利店品牌“苏宁小店”。一直走直营路线的苏宁小店,在今年五月初提出要走加盟扩张的道路。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在部署2020年"下半场"工作时就指出,苏宁小店要进行加盟开放,目标是3年内规模扩大至10000家。

  京东也不例外,甚至启动了“一百万便利店计划”。2017年4月,刘强东就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掷下豪言,“未来5年京东将在中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农村占一半,希望能达到每村都有一家京东便利店。”到了2018年,刘强东更表示,“ 2018年年底目标是每天能开1000家店,一条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东便利店。”除了提供货源外,京东还要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

  不过事与愿违。仅仅发展一年多,京东便利店问题浮现:商品没有竞争力,不符合农村消费实情,管理不善等。对此,京东方面曾回应称:京东便利店属于加盟合作模式,所谓“关店潮”中涉及的店铺,大多不能说是倒闭,只能说是申请结束合作,不再以“京东便利店”的形式存在。

  如今,距离当年刘强东口中的5年期限已经时日不多,京东却早已不再提及“百万便利店”计划,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这个行业存在。京东被搁浅的便利店梦想,或许将由见福便利店来延续。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