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14:36 蓝莓财经
特斯拉又双叒叕降价了,现在以24.99万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辆普通版的Model 3,Performance高性能版的价格则降到了33.99万,以及一月份上市的新车型Model Y诱人的33.99万价格使特斯拉的订单量激增。
百公里加速3.3秒的model 3高性能版对提速党的杀伤力可谓巨大,同样33.99万售价的SUV车型Model Y在续航、空间、性能上几乎找不到短板,与发售前的预测价格40-50万区间相比,特斯拉似乎在2021年伊始就给消费者来了个开幕暴击。
特斯拉已经在降价路上“失了智”,另一边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在价格上依旧坚挺毫无动摇,似乎都是一副你降任你降反正我不降的态度。
但面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全年超过14万辆的销量,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前三名蔚来、理想、小鹏任何一家的全年销量单拎出来都达不到特斯拉的零头,而三家品牌的全年销量总和相加也没有超过特斯拉。
面对特斯拉这只鲶鱼的搅局,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品牌的不降价策略究竟是气定神闲还是在漠视危机?
特斯拉降价真的是“失了智”?
特斯拉的降价不是“失了智”,而是顺势而为之,特斯拉与政府的对赌协议在其中或许起到一定作用,但特斯拉的降价或许也只是因为两个理由。
一是成本降下来了,二是产能提上去了。
由于上海超级工厂的建立,特斯拉的自家汽车实现了国产化,带来的好处是汽车进口关税的减免,劳动成本的降低,运输成本的减少。
在特斯拉国产之前,国内车主购买特斯拉需要支付高昂的汽车进口关税,与实现国产之后的价格相比性价比高下立见。
国产之后特斯拉的工人劳动成本得到降低,据资料显示特斯拉美国工厂的工人薪资在2万左右,而在国内工人的薪资在5000-7000元。
但特斯拉不只是通过这一个办法减少了劳动成本。
在设计超级工厂之初,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希望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生产,尽量把人操作的步骤通过机器来实现,虽然仍未实现完全自动化,但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生产线在自动化实现上确实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在车身的制造工艺上,特斯拉使用的不是传统复杂的冲压、焊接、铆接等结合的工艺,而是“整体铸造车身”,通过这一工艺Model Y的车身做到了将70个零件整合为1个,极大的减少了组装成本和时间。
在车身线束布置上,由于车辆线束连接着各个电子元件机器很难处理不具备刚性的线束布置,特斯拉对车身线束进行了优化,从Model S的3千米长度线束到Model3的1.5千米长度,有消息称特斯拉新的车辆布线架构专利有望使ModelY的线束长度不超过100米。
线束长度的减少不但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成本也有所减少,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线束布置过程完全自动化由机器操作,加上其引进上海工厂的一体成型压铸机,特斯拉似乎是想完全的使汽车生产摆脱工人操作,将“机器制造机器”的概念落到实地。
痴迷于机器的马斯克,看中的或许是机器可以24小时不停歇进行生产给他创造收益,如果特斯拉真的实现了汽车制造完全自动化,那就不只是将成本降下来的问题了,超级工厂会成为一台“超级印钞机”。
零部件的整合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既减少了成本也使产能得到提高,特斯拉国产化之后进口税得到减免,国内生产国内售卖省去运输成本,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国产的零件材料。
特斯拉国产化把在电动车成本中占比较大的电池,从三元锂电池更换成了由中国宁德时代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于磷酸铁锂电池中不含贵重金属,对比三元锂电池中采用钴等贵重金属,相对而言生产成本也就更低。
一家德国工程服务公司这家工程服将Model 3拆解之后给出的物料成本价格在1.8万美元左右,生产成本在1万美元左右,约2.8万的成本(约18万人民币)。
以特斯拉Model 3约18万的生产成本与Model3目前24.99万的售价相比,特斯拉的降价之路非但不是“失了智”而且仍给自己留有余地。
不是不想降,而是降不了
国内造车新势力并不是忽视特斯拉的降价所带来的冲击,也不是觉得特斯拉的降价对自身产生不了影响,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降的原因有三:成本,产能,品牌形象。
无法降价的第一个原因,成本控制问题。
国内新势力品牌真正将车量产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在过去的2020年才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在2018年蔚来的第一批车主都是自家员工,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是只有10量。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并且融资消息不断的新势力品牌,拿到融资后不断烧钱,如果在刚刚“烧出”量产的当下就被拖入价格战,那么之前投入的研发成本该如何收回?
据蔚来高管称蔚来每年的研发投入在30亿左右,在实现量产的这些年蔚来的研发成本投入达到了百亿级别。
这还只是研发成本,如果再加上销售管理费用和运营支出费用,蔚来这些年已经烧出去的钱在400亿左右。
汽车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属于重资产行业,汽车的真正量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蔚来的第一辆量产车ES8从开始研发到真正量产的路走了三年之久。
由于研发投入成本高,汽车行业产业链长成本控制复杂,大到车架和驱动机,小到温度感应器雷达探测仪都是造车企业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把每个零部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压缩到最低,就是利润的增长空间这是细节成本的控制。
同时企业要为不同车型的生产成立单独的生产流水线,轿车和SUV不会在同一个平台生产,高中低端车型的生产线路也会有所不同。
而建立每条生产线的巨额资金也是造车企业要承担的投入,汽车量产的道路坎坷崎岖,前期巨大的成本投入使造车新势力品牌降价不是想降就可以降,如何收回投入成本实现盈利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生产线路的巨额投入就牵扯出第二个原因,产能问题。
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面临的状况基本都处于“订单催着产能跑”的状况,汽车的交付时间和购买时间存在空档,被夹在中间的就是新势力品牌的产能不足问题。
从商业角度来看,如果新势力品牌加入价格战刺激销量得到提升但产能并没有跟上,消费者从购买到交付的时间会进一步增加,时间成本增加不确定性也会变大风险就会提高。
对于在汽车行业中刚刚“走起来”的新势力品牌来讲,在产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试图“跑起来”的话产品质量或许无法得到保障,缺乏制造经验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产能不足的硬伤之一。
对于不关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提起蔚来、理想、小鹏消费者脸上的疑惑似乎就是他们的回答。
造车新势力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引出降不了价的第三个原因:品牌形象问题。
对于汽车这一除了房子以外几乎最贵的消费产品来说,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一些拥有历史的品牌或豪华品牌,因为汽车关乎到生命安全问题,传统品牌多年来在消费者心中塑造的品牌形象难以撼动。
尤其是一些消费者心目中存在低价=廉价的心理情况下,本就年轻的新势力品牌可能稀里糊涂就被打上了廉价产品的烙印,或许目前造车新势力一直标榜自己是豪华品牌的原因就是为了抓住豪华=安全的消费者心理。
降价问题会影响到的不只是面对潜在客户,对已经购买的用户来讲,看到自己刚买没多久的汽车就降价了会打击用户的品牌忠诚度甚至激起用户的抵触心理,关于这点可以参考特斯拉宣布降价后车主在特斯拉门店扯横幅抗议事件。
这也是因为汽车的保值程度是消费者购买时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毕竟在“韭文化”盛行的当下消费者对“韭味”可以说是闻风丧胆。
一辆可能“今天买下明天降价”的汽车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好影响的同时,是否会刺激销量得到提升并不好说,毕竟“等等党”不在少数。
所以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来讲,特斯拉的降价行为对自己不是没有影响,而是没有办法的有苦难言。
“国产特斯拉”是把双刃剑
如果特斯拉国产只有坏处为什么还要开出优厚的待遇引进它?
由于汽车零件进口关税的存在,特斯拉必须要考虑使用本土生产的零件,这对国内电动车生产供应链是良好的刺激,从而加速推进国内电动车生产环境进步。
国内电动汽车的生产供应链上游壮大对新势力造车品牌是利好,目前蔚来、理想、小鹏股价上升,市值体量都有所扩大,企业更应当拓展完善生产供应链,强化研发新的制造技术从而使产能得到提高成本得到减少。
国产特斯拉使一众造车新势力品牌感到进退两难,但面对当下的情景,企业更多的是在想该如何前进,如何维持当下的股价进而继续增长。
在自动驾驶元年到来之际新的战争也将拉开序幕,新势力品牌与占据了先发位置的特斯拉之间必有一场恶战,但在目前新势力品牌手腕还不够有力的情况下更需要想的问题是如何强化自身。
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降价不是一件坏事,所以降价已是趋势,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如果特斯拉再次降价,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该如何应对,市场对已经涨上去的股价又会作何反应?
市值不是梦幻泡影,只靠故事和概念吹出来的终究有一天会破碎,真正撑起市值的是完备的供应链、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的科技水平。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订阅号:蓝莓财经,个人微信号:61587297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