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09:27 读娱
文| 清欢
“这期剪得流水账一样,后期赶着去过五一?”、“对《恰好是少年》的剪辑无语了,有趣的一剪没”、“后期可以换班底了,我以为看的是预告+花絮”……聚焦原生友情的真人秀《恰好是少年》在腾讯视频上线以来,观众对于后期剪辑的批评之声一直在弹幕以及社交平台刷屏。
对此,还有网友给出“希望别的综艺也能学一学芒果的后期(尤其是《恰好是少年》)”的建议。但实际上,负责此次节目后期制作的大千影业,曾与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2》等慢综艺有过合作,在节目后期制作上亦有相对丰富的经验,或许,此次《恰好是少年》后期口碑翻车,存在多重因素。
一面是后期口碑翻车,另一面是节目IP口碑、话题数据高涨,豆瓣评分高达8.7,节目播放有2.7亿,#恰好是少年#微博主话题有350万讨论、17.1亿阅读,这样两极化的现象在综艺行业相对少见,究其根本,还是与嘉宾阵容有关。
从嘉宾阵容来看,常驻嘉宾是微博粉丝8027万的王俊凯、微博粉丝3220万的刘昊然、微博粉丝1058万的董子健,这三位嘉宾微博粉丝总量破亿。与之相对应的是,年轻态的用户群体。根据艺恩数据显示,该节目的用户画像集中在24岁以下,0-17岁之间的用户占比29.37%,18-24岁之间的用户占比61.52%,这些用户年轻态是核心特征。粉丝在社交平台有很强的粘性,这也为节目数据奠定了基础。
也就是说,《恰好是少年》虽不是偶像团综,本质上是一档粉丝向综艺,重在嘉宾个体人物的构建,弱在整个节目宏观叙事。基于这一背景,《恰好是少年》这一节目受众既有用放大镜发掘自家偶像美好的粉丝群体,又有慕“明”而来、失望而归的普通观众,这是节目口碑、舆论两级偏差的表层原因。
在此,读娱君以目前所播出的5期节目为样本,结合当下旅行类内容产品,来解读这一现象背后的内里原因。
以“freestyle”打开旅行综艺,vlog化是暴露问题的开始
近年来,明星自助式旅行综艺是一大潮流。从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到主打无规则、无目的、无任务的漫游概念的《漫游记》,从自行选择慢游目的地和方式的《慢游全世界》到如今全程自驾、独立规划旅行的《恰好是少年》,这一类节目最大的共性在于给予明星在旅行方式上极大的自主权,借助明星、旅游地的效应,聚拢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
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后期剪辑、呈现方式,像《花儿与少年》早前的核心看点是撕,《慢游全世界》核心看点是MV式的画面,都重在摄制组的前期精细化拍摄。而《恰好是少年》则是第三视角与第一视角交织的形式,粗放式地呈现了少年们在川西、云南、海南三段路线中自由驰骋的姿态,真实呈现年轻人之间的友谊和所聊所想。
综艺融入vlog形式,以嘉宾个人视角来打破综艺的第四道墙,《我们的师父》《周游记》早有尝试,但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番《恰好是少年》采用这种形式,也正是暴露节目问题的开始。
此番《恰好是少年》采用双视角叙事,一半是源自于题材的特殊性,旅行过程有大量的内容片段是在开车,受客观条件限制,车内素材由固定机位和嘉宾手持机器拍摄,内容视角较为单一,另一半原因是嘉宾的不确定性,出现过节目组跟丢嘉宾的现象,只能用嘉宾拍摄的素材,对此网友还调侃“别人在录制旅游综艺,少年在旅游途中遇见节目组。”
不过,董子健、刘昊然、王俊凯这三位常驻嘉宾在传统形式上玩出了新花样,利用手持机器或是营造伪直播现场,或是cos主持人的角色,探索自拍内容的多样化。不过,尽管有了伪直播素材的插科打诨,但真正意义做到双线并进,素材实难支撑。就以最新一期漂流前的准备为例,董子健cue每一位嘉宾打招呼,但相互之间并无过多配合,最终也是草草收场。
也就是说,即便vlog化的内容给节目带来新的增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终在成片中所占比例极为有限。嘉宾既要享受旅程,又要兼顾拍摄,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甚至还出现过像在漂流环节彭昱畅一下水gopro就掉了的情况,这也导致部分素材丢失,给后期内容创作增加了难度。
在读娱君看来,综艺Vlog化对于内容创作方是讨巧而非创新,是制作精度的降级而非升维。正如《恰好是少年》的vlog元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但之于整体节目所起到的增量有限,难以起到瑕不掩瑜的作用,反倒是将节目的不足之处更为明显的暴露出来。
少年旅行可真实极简,但内容创作不应化繁为简
“建议恰好是少年后期剪辑组小伙伴去看看白敬亭的vlog。”在《恰好是少年》播出之后,有网友如是评价道。
经由这条评论的指引,读娱君找到了白敬亭在B站发布了“怀柔boyz”海口之行的vlog,和《恰好是少年》一样,这一则vlog呈现了白敬亭和两位朋友三人出行的故事,整体时长不过13分钟,内容也很简单,核心内容是从酒店出发转场到沙滩上,三人玩了谁是卧底、数鸭子、萨瓦迪卡等当下正流行的游戏,在后期呈现上,整体节奏短平快间不失仪式感,颇有《新西游记》的剪辑风格。
具体来看,后期剪辑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还穿插了不少网感十足的图片、音效加以渲染,并用对比、慢速等特效强化细节,字幕精准有趣亦是一大特色。例如,当小白在敞篷车上说要下雨时,字幕上调侃“子非腾,安知雨会落”,将萧敬腾“雨神”的名号与之结合,让整体内容更多了几分灵性,可以说是一大点睛之笔。
回归到《恰好是少年》这一节目,从前五期节目内容来看,以单个故事将整个旅行过程进行拼接。第一期主要事件是泡温泉、看流星雨,第二期主要事件是到理塘找丁真,第三期主要事件是自驾到大理、一起做饭给刘昊然过生日,第四期主要事件是户外运动,第五期则是到海南水上漂流……
其中,给刘昊然过生日这期节目,算得上是唯一一期有故事主线的内容,能够让人引人入胜。不过,在剪辑上,节目还是选择以常规叙事的方式,将整蛊与反整蛊的故事和盘托出,让观众以旁观者看热闹的心态看完全程,如若能够将反整蛊的戏码当作悬念设定,或能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沉浸感。
从叙事目的来看,《恰好是少年》希冀在三位少年的旅行过程中,来同步呈现川西、云南、海南三地的自然、人文以及游乐,但在不经意间,节目风格从一开始仰望星空的文艺风一键切换成了纯户外运动模式,人文与游乐似乎难以平衡。
毕竟,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通过节目拍摄的空镜来呈现,但人文元素还需要少年们一起去追寻。但最终呈现来看,人文内容的切换相对生硬,就像与青旅老板的谈话毫无铺垫,直接转场。
不止于切换的生硬,相关谈话的内容氛围也略尬,颇有一种命题式交流、强行升华人生主题之感。具体来看,和青旅老板聊天过程中,董子健和刘昊然发言较多,金大川、王俊凯表达甚少,整体给观众一种既想呈现深度交流,但在内容输在又相对单薄的夹生感,而后期最终只能以一句不疼不痒的“时光尚好,朋友在侧,我们在路上,其他想不明白的就交给成长吧”轻飘飘地收尾,难以起到让人心头一阵、产生共鸣的作用。
由此可见,《恰好是少年》在主张真实的基础上,内容更偏纪实,基本上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旅行的全过程,在叙事与包装层面加工甚少,而这也导致节目内容全靠嘉宾魅力支撑,难逃情绪平淡、内容碎片化等特征。
再看后期花字,整体花字的风格浮于表面,不甚走心,给观众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在推吉祥胜利幢的过程中,“只要步履不停,我们一起就没什么不能撼动”,这句话虽然表达了少年们齐心的意思,但是始终在表达上缺了那么点微言大义的意蕴,未能做到锦上添花。
再看节目排播,在自由行的节目思路下,节目内容由一个个单体经典拼凑起来,时长相对不稳定,首期节目分为上下期,而后续节目则是单期制,时长保持在75分钟左右。除了正片之外,每期节目所加更的内容是基于原有内容的扩充,是相对原始形态的衍生节目。以做饭全过程的加更期为例,该期节目内容便是对于原片中做饭环节的慢剪辑版本,颇有同一素材二次利用之嫌。
不仅在剪辑、排播上存在种种问题,《恰好是少年》节目组在前期操盘上亦有不足。例如,在现场执行上并未做好万全的准备,花絮中显示,在让嘉宾开gopro自拍时,前方既没有摄像跟拍,也没有给艺人带麦收声,后续拍摄过程中还出现了跟丢艺人的情况。
对于旅行综艺而言,视觉美学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拍摄上,也非尽善尽美,在不少片段中存在有画面晃动、甚至倾斜的情况,整体观感不好。例如,在去往大理的路上,刘昊然和董子健在回忆往昔时,拍摄他们背影的画面是歪的;三人在大理超市买菜,挑选菜品时,所呈现的画面有明显的晃动,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综上所述,尽管《恰好是少年》推出了“极简旅行”这一全新概念,但从前期策划、执行到后期剪辑都不应该化繁为简。就以后期剪辑为例,对于当下的观众而言,真实而不失有趣才是综艺“抓人”的核心所在,在保证原有内容基础上,后期凭借花式剪辑赋予更多好玩的看点,才是聚拢观众的第一法则。
“一个慢综容不下三个无聊的人”、“非粉丝半集弃了”“越看越无聊,不是粉丝真的很难看进去。”可见,三位嘉宾的明星号召力以及人格魅力,为节目导入了流量,但内容品质实在“赶客”,未能起到沉淀、扩充用户的作用,这也是即便拥有嘉宾的流量加持,但节目却始终难以成爆款的一大原因。
在读娱君看来,背靠顶级的嘉宾阵容,输出粗放式的节目内容,这是《恰好是少年》的现实写照,如何在“keep real”的原则上,让节目在后期freestyle的输出上更引人入胜,是节目组在剩下几期节目需要探索的核心问题。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