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15:38 溯元育新
在投资行业,人们最经常提到的词,其一是“价值”,其二就是“长期”,似乎“长期”总是有说不清的好处,而和“价值”相结合,就成了所向披靡的撒手锏。
我们都明白长期或许指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远的地方,然而在长期之内的短期,就没有可以衡量的指标了吗?如果短期无以衡量,那何以衡量长期呢?如果短期可以衡量,那又为什么需要长期呢?
或许我们可以跳脱出投资本身,从更大的承面上思考和弄清这个问题。这篇文章记录了我在内部会议上对这个问题的一些阐述和探讨。
如果你5年之前开始为长期做准备,那么你今年就应该收获了;如果你4年之前开始为长期做准备,你明年就应该收获了;如果你3年之前开始为长期做准备,你后年就应该收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们以三年的角度来看,现在开始去做的话,如果三年以后要收获,要清楚几件事情。
*,三年也就是六个半年,半年是一个check point。以半年的角度来看,每三个月是一个check point。以每个季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是一个check point。但是以一个半月为尺度,你每天都有可以去调整的事情。做投资是可以清晰地分解到每天的。
在以上几个不同的节律周期里面,你的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我们分这几个阶段来说。
从三年来讲,一个重点就是portfolio的整体收益。有的时候portfolio price in的时间还没到,那么最长也就是5年。如果三年之后portfolio的收益没有超过指数基金的收益,也没有超过宽基ETF的收益,那么说明你做投资的方法思路就是有问题的。做投资人,你的收益就是要超过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
巴菲特定下的目标是每年超过美股10%,他很厉害,30岁的时候就定下了90岁的目标。伯克希尔哈撒韦前面几年的收益率,经常超过40%。在没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公司,也就是巴菲特只是做基金的时候,有几个年份是超过100%的收益。到有据可查的时候,整体来讲也超过了S&P百分之十几。
为什么是半年不是一年?因为一年有点不尴不尬,感觉好长,实际上又很短,而半年是我们触手可及的。
01
长期如何分解到半年,每月,每天
半年左右的话,我们应该要看什么指标,或者以什么样的结果来认定这半年做得好呢?
你选择的所有公司,得要有一个买进和卖出的目标价格。这不意味着这个价格可以达到,而是划定了一个公司价格波动的区间,没有这样一个区间的理解,对于公司的估值和比较也就无从下手。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的话,你大概知道当市场呈现什么样的状态的时候,就可以买入看好的几个公司,这是半年左右。
倒回来,每个月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到月末的时候,你要搞清楚月初时你的疑惑有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没有的话,你做的事情就没有为半年的目标做积累了。
以我个人举例子。半年左右,我要选出公司买进和买出的点位;每个月来看:一份财报我应该去关注的点是哪些?一个公司的净资产,怎么样去分析它的质量?同类公司怎么比较,或者如何选取比较公司的方式?这些问题都很细,带着它们去看,就是每个月。每天来看,关注的是我们的生活状态足不足以支持在月度和半年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如果没睡够,我就看不懂书,现阶段的阅读与进步,它正好卡在我智商和经验的边界上。看懂可能需要我有120的智商,同时再加上85分的经验。但是如果我今天没睡够,我的智商一下下降了25%,只有96;我的经验还是85,我就看不懂了。
02
看懂和看不懂,会有明确的行为表现
什么叫看懂,什么叫看不懂?看不懂,就是看完之后我不知道做什么;看懂了,就是看完我就知道做什么,能回答我刚才列的那几个问题,就是知道什么样的公司我可以不懂,进一步了解我的能力圈,或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靠近我的目标。这是知识层面的部分。
在生活层面,就是有没有更好地支持我回答半年度的问题,有没有更好地靠近我理想的生活状态。它是会有反复的,我上周说,理想的情况是可以早上6点起来,到10点的时候工作就已经做完了。没想到这周二就做到了,但是周三又没做到,周四可能要睡半天调整一下。
不过你能看到自己是在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如果你知道你在向这个目标靠近的话,即使中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你会知道它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成本。你就不会因为今天又没做到,就对自己生气,生气生了两天,到后天又不想做,最后怀疑自己的目标。
波动是必然的过程。每个人每天都有波动,就跟股市一样,它是正常的。每一天,每个月,每半年,每三年,慢慢就累积起来了。到三年左右的时候,用这样的视角去检查,你会知道现在是需要更多一点时间等待price in,还是整个系统出问题了。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