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园区

数字化铸就“三端协同”创新模式,“管服一体”推进园区零碳愿景

2022/09/06 14:21      千家网   


  “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度反弹,创下年度最高纪录。”这一在不久前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公布的数据,让气候变化再次成为焦点。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全球减碳”已成大势。作为碳排大国,在加速碳中和过程中,我国在发电侧正逐步推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无论是光伏、风力装机,都属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实现碳中和除了要改变能源形式,在用电侧,特别是具有传统、高耗能等特点的产业,其节能增效、绿色转型同样至关重要。

  在这其中,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数据显示,我国有各类园区超万家,其中国家级与省级园区达2543家,工业园区的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耗能的 69%,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约 31%,由此可见,园区的整体降碳,对于落实“双碳”战略,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严酷环境与现状使园区降碳“举步维艰”

  自国务院《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园区,选择 100 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和发展驶入快车道,并呈现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方向发展,由粗放高碳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管理运营方向发展,由低效竞争向生态共赢方向发展”为特征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导向下,我国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逐步完善,并形成了系统性融入“碳中和” 理念的零碳园区。然而,我国众多工业园区自备电站以燃煤电厂为主,工艺流程依然与作为生产原料、稳定动力源的化石能源紧密相关,化石能源消耗仍然是园区碳排的最大来源。在此基础上,各类园区的数字化水平层次不齐,使得能源计量这一实现碳排放核查基础的流程难以落实,并进一步影响到后续的碳资产管理水平,乃至为园区内中小企业提供共享服务的能力水平。

  正因如此,园区在践行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直面三大现实挑战。

  首先,平衡低碳转型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面对能耗双控可能导致的停产、限电,如何平衡控排与生产关系,是摆在未来园区碳排放管理面前的首要难题。与此同时,企业自身数据的保密性与园区需要打通数据链的矛盾关系,也让园区实现整体绿色升级更加困难。

  其次,应对园区管理复杂性不断提升的挑战。上下游企业集聚、产城结合的发展趋势,使得园区的构成逐渐复杂,园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能源电力设施的数量逐步增多,能源供给形式的多元化,以及新能源和数字化交互设备的不断引入,为园区在运维管理、能源与生产联调优化、能源系统风险管控等方面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最后,化解园区低碳转型中融资与管理的挑战。在零碳转型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投资分布式电源、储能、能源管理系统等,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碳中和改造和项目管理经验。然而,当前园区仍然缺乏较好的融资渠道,且对于项目全流程的协调管理,供应商的对接,以及一站式交付等也缺少能够匹配的能力。

  以数字化碳中和服务平台构建“三端协同,管服一体”的零碳园区新模式

  在碳中和导向下,在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园区,由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向低能耗、高效率、环境友好型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对此,作为能源管理和数字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携手阿里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联合发布了《数字化与碳中和(园区篇)》报告,并指出:碳中和园区需实现管服并重,即要构建对园区内企业能耗排放的“看碳”管理能力,及为多样化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降碳”服务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多元、高效、优质且低成本的服务,该报告提出并打造了以数字化为重要抓手,可实现覆盖园区监管断、服务生态端、企业应用端,且三端协同的碳中和服务平台模型,向上帮助园区管理,向下为企业提供节能降碳等双碳综合服务,形成上下联动、管服一体的园区双碳创新模式。

  基于基础设施、数字底座、服务平台三层架构,碳中和服务平台能够实现能源及产线等基础系统和硬件的全面接入,及能源、生产、环境等数据的接入和治理,并以此为依据,既可提供基础数字化能力,也能够按需求为园区及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类型的双碳管理和绿色低碳服务,具体而言,

  园区双碳监管与服务:主要包括园区能耗双控管理、园区碳排双控管理,基于能耗与双碳数据,提供园区视角的能碳监测、分析能力,构建园区能耗双碳驾驶舱,通过可视化形式实时展示园区能耗碳排情况,并提供园区碳排放监测、监管、分析与碳资产管理功能,既让能耗监管“看得见”、“看得清”、“管得住”,也为园区管理者提供面向内部与政府监管的服务,助力落实能耗双碳任务的有效落地。

  园区企业能源综合服务:通过协同调配企业生产流程,实现园区能源和资源最优化利用减少直接碳排放,充分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及积极参与市场交易进行绿色电力替代,以硬件升级、能量循环与梯次利用、数字化精益改善等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引入数字化工具及先进算法优化数字化资产管理等途径,从供用两端进行升级改造,帮助用户实现能源转型,进而助力园区践行零碳之路。

  园区企业双碳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企业碳资产管理、组织/产品碳足迹等绿色认证服务、绿电交易/碳资产等绿色交易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服务能力。以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管理碳资产,做好资产保值和增值,获得最大减排收益,并可提供产品和企业碳足迹咨询服务,及能源和碳资产采购策略,更好地平衡企业碳减排和发展的关系,拓宽融资渠道。

  园区双碳数字底座:以云平台为基础,以园区能碳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全面的园区双碳数字支撑体系,实现能流、碳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柔性融合,统筹优化园区控排与生产关系,为园区能源转型、能耗优化、能效提升提供数字化支持,是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先进理念融合数字专长,助力从局部楼宇到整体园区的全面降碳

  施耐德电气认为,园区、数字化、碳中和,将三者耦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既需要适合的工具,也需要先进的理念。在此方面,施耐德电气不但致力于将创新的减碳技术更快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绿色能源管理理念。通过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一方面在融合新能源的接入和使用的同时,保证能源系统与电能质量的稳定可靠,最大化实现新能源的消纳,另一方面以强大数字化能力,让各个环节能源的使用和表现透明可见,有效发现系统风险,优化架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帮助不同行业客户减少最多50%的碳足迹,节省高达60%和75%的资本及运营支出,提升50%设备可用性和25%场所安全性,并节约30%的成本。

  正是基于这一先进理念,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TM架构与平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才得以帮助全球范围内多个钢铁冶金、化工、食品饮料、电力交通、产城融合型等各类型园区实现了绿色升级和节能降碳。

  以欧洲首个零碳园区——欧瑞府零碳科技园为例,通过与合作伙伴联合设计零碳方案,施耐德电气成功帮助这座位于德国柏林,占地5.5公顷,有25幢建筑,150家创新型企业,近3500人入驻的传统园区,实现了从“煤气站”到“零碳”典范的蜕变。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施耐德电气为这一项目提供了包括楼控产品、变频器、中压开关设备、EBO楼宇运营系统、PME电能管理系统在内的完整数字化方案,并落地了基于微网能源顾问EMA的整体光伏、储能和充电方案,确保整个园区在运营阶段实现碳中和。如今,在这里,光伏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灵活有效的利用,比例高达80%至95%,且极具经济性;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的电来源于风电;储能电站、园区的储热储冷及热泵保障了用能的灵活性;所有的新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获得LEED能源性能标准认证并获得铂金级别,由此也成为了全世界零碳园区的标杆。

  欧瑞府整体实现“零碳”的成功经验值得更多借鉴,而成功的关键,一定离不开对其中25幢建筑的绿色改造。这也就意味着,当把目光从宽泛的园区,聚焦于组成园区的各个楼宇,则需要以更加具体可行的对策,及更贴合实际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能发挥出更佳的效果。

  在此方面,施耐德电气同样有“技”可施。基于面向楼宇的EcoStruxure架构,施耐德电气拥有能够覆盖楼宇“设计-建设-运营-改造”全生命周期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强弱电一体化和软硬件一体化为核心,并融合IT和OT技术,通过在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与服务三个层面的创新,全面满足园区不同类型楼宇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设施管理等需求,形成具有可持续、韧性、超高效且以人为本的“未来的楼宇”,在提升建筑自身绿色属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体验,从而为楼宇的保值增值,以及园区的整体焕新提供助力。

  虽然荆棘密布,但漫漫长路却并非方向全无。凭借对数字化创新的不断探索,并融合在能源管理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施耐德电气拥有从顶层设计规划、产品方案定制、落地实施与服务的专业能力,并将基于碳中和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在帮助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稳步、有效落实绿色转型,实现零碳愿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