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 09:16 微信公众号:定焦One
近期,周鸿祎和程前成了网友的关注对象,两人近一周的动态更是频繁引发热议。
起因是,在1月5日召开的风马牛年终秀圆桌论坛环节,1993年出生的程前作为主持人,与冯仑、王石、周鸿祎三位嘉宾进行对谈。程前先是指出几位同台的创业大佬们,面对自己认真准备的演讲,全程嘻嘻哈哈,后来更是和周鸿祎公开“叫板”,不仅多次打断其讲话,还称他为“穿红衣的”,场面极其尴尬。
后来,程前公开致歉并得到了周鸿祎的回应,大致意思是“年轻人冲点狂点犯点错,很正常,没多大事,未来属于年轻创业者”。此外,周鸿祎还顺势宣布,自己将举办一场直播,主题就是教人“如何演讲"。
1月12日,程前身穿红衣现身周鸿祎的公开课现场,有网友打趣,质疑鸿祎、理解鸿祎、穿上“红衣”。
此事一出,有人觉得,两人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年轻创业者和老一辈为人处世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两方经常相遇,也难免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摩擦。
「定焦」寻找到了几位被老一辈“教育”过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有的是在公开场合“被教育”,有的是在私人饭桌上;有被老一辈主动“教育”的,也有主动寻求“教育”的。
他们“被教育”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公司管理,也有为人处世。“被教育”后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年轻创业者表示,听了建议后直接踩坑,也有人表示受益无穷。
不过,对于被老一辈“教育”这件事,年轻创业者都表示,自己不怕“被教育”,也渴望得到老一辈传道授业解惑,但反感没有干货的空口白话。面对前辈,始终应该抱着虚心请教的态度,礼貌回应。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拉黑“教我赚快钱”的前辈,也会虚心向真大佬请教
晨晨 | 28岁 上海 消费品行业创业者
作为一个年轻创业者,我遇到过太多想要“教我做人”的前辈。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年纪较大的投资机构老板,我抱着请教的心态前去请他吃饭,饭桌上却被“教育”了一整晚。这位前辈先是觉得我不会把握创新机会、跟不上行业风口,教训我眼光不好、没有赚大钱的野心。另外,他还反复说我不懂怎么跟人打交道、不懂创业,他可以“教我”怎么识人和赚热钱。
实际上,我的感觉是这位前辈已经脱离一线较久,对市场竞争没有深入了解,在某些维度,他的认知是低于我的,他说的很多东西也都是很基本的信息,我很多年前就get到了。他还沉浸在自己固有的经验里面,却没发现年轻人其实已经走出了另外一条路。
不过,为了不让场面太过难堪,我还是很耐心的听他说完、吃完了这顿饭,但是像这样的人,我一般只会见一次面,之后会在心里默默把人拉黑,不再产生任何交集。我的做人信条是,不要轻易去得罪任何人,如果得罪了他,传出去可能会让一些共同的朋友对我留下没礼貌的印象。
我觉得年轻创业者和前辈创业者、投资人之间,冲突点并不来自于代际差和年龄差,而是来自于两个矛盾,一个是前辈想给年轻人“爹味建议”,但干货不够流于说教;一个是年轻人在前辈的真诚建议面前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就我自己而言,在成长的路上,我遇到了很多真心想帮助我的前辈,比如我的师兄师姐、股东和一些合作方的老板,他们会在日常沟通中很自然的点拨我如何接人待物,也让我受益无穷。
之前有一个前辈教我,“你要是去外地出差,一定要多约一些潜在合作伙伴吃饭,但不要说你请别人吃饭,而是要说我到某某城市来出差,有没有空请我吃个饭?这样不仅不容易被拒绝,也多了一个回请的理由。”
还有一次,参加完一个创投圈的活动,一个前辈叫住我提醒道,人要把工作当中的性格和生活当中的性格分开。我私下是一个相对nice且好说话的人,但自那之后,我就会刻意的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强势一些,为自己的公司去争取更多利益。
人和人不是靠年纪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聊天,是靠认知、靠身家、靠实力,跟年纪其实无关。年轻创业者如果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跟前辈坐在一起聊天,谦虚一点、当段子手搞气氛,没什么坏处。有个词叫大智若愚,如果自己实力只有六七分,非要在外面显出十分,不管是跟前辈还是跟平辈相处,都不太合适。在外面学着“露拙”,大家反而更愿意帮你。
保持向大佬学习的心态,在大佬身上吸收自己能吸收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习惯,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习惯。
2、当着全公司的面被前辈大骂一顿,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没那么差
灿灿 | 30岁 北京 传媒行业
“你才多大,见过多少合同,见过多少甲方,在这里跟我谈为人处事,你做过成功的大项目吗,有什么成功案例吗,却来教我。”
这位80后资深创业者,也是我当时公司的投资人,当着全公司的面,在会议室里把我教育了一顿。那时我刚毕业,和几位同学开了一家动画制作公司。
公司刚开张,有朋友介绍来一个国外的项目,机会非常难得,所以我就想低价把项目接过来,保证自己不赔就行,然后和对方形成长效合作。但这位投资人前辈不乐意了,我俩还争辩了几句,我说,“这个项目有些人情世故在,没办法在商言商,应该低价接”。
他觉得我在教他为人处世,便很不高兴,直接在公开场合说了我一顿。说我年纪小,又是个女孩子,做事太优柔寡断,还全盘否定我的能力。
被教育后,我的*反应是自己存在问题。老一辈经验多,可能看得比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长远,经营一家公司得以利益为主。后来他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承认我的能力,另一方面继续打击我。
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我后来不做了,和这位前辈再也没见过面。而这段在公开场合被教育的经历,对我造成了巨大影响,直接弄丢了自信。
我一直想创业,但迟迟没有行动,因为他的批评让我觉得自己天生能力不足。作为职场打工人,我也在怀疑自己,在处理一件事情上,表面上杀伐决断,但私下一直自我怀疑、纠结。
不过,随着我迈入30岁这一门槛,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就像我虽然依旧认为这位老前辈说得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觉得自己存在很大问题,当时公司刚起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不否认老一辈的创业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年轻创业者在拉投资、介绍人脉、传授经验等各方面,也都需要老一辈帮一把,但也不意味着他们说的就100%正确。
身边很多创业朋友跟我说,经常碰到老一辈的人指出自己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让自己没事就多给员工开会,要求员工上下班按时打卡等。我觉得这种管理方式早就被淘汰了,老一辈创业者崇尚的刻苦精神,现在没那么适用于年轻创业者。
年轻创业者身上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比如急功近利、爱出风头,像近期被热议的程前,之前我一直有关注,觉得他是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年轻创业者,但他和周鸿祎这件事,让我觉得他的表现欠妥当,过于想表现自己,结果毁了自己的人设。
3、即便不认可老一辈创业者的观点,我也会照顾他们的情绪
刘义进 | 30岁+ 河北 家具行业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别人教育我的话不爱听,脸上“挂不住”。
我是做家具生意的,有一年有个客户欠了几千块钱,我拿着欠条去要账。对方表示有困难,当场只还了一部分,剩下的要再打个欠条。我看对方挺实在的,就说剩下的部分把零头抹了不要了,然后拿着新欠条回去了。
当时我隐约感觉这么处理不太妥当。果然,后来在跟两位年长的企业家交流时,他们讲了很多道理,把我教育了一番。他们说欠款抹零头可以,但可以是在还钱的时候抹,而不是在打欠条的时候少写,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少欠了,一码归一码。
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没有反驳,但我就是不爱听。我把面子看得比较重,不能以一个客观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别人的指导和教育,尤其是不喜欢别人高高在上教育的口吻。
但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经验和教训我都记在心里了,后面处理事情时更加谨慎。
我们是家族企业,公司里聘用了不少亲戚,其中不乏一些长辈,日常和长辈们的交流很多。董事长德高望重,对我的指点和教育也很多。
有一段时间我对家族企业的运作进行了一番研究,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发现原来家族企业有很多弊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团体,影响公司决策。当然这个理解其实是流于表面的。
有一天,我当着董事长和一位在公司上班的长辈的面,分享了我的观点。我说咱们这种家族企业,必须要扭转现有的人员结构,要想把企业做起来,就不能用亲戚。
说完这番话没多久,董事长就把我单独叫到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教育了一番,核心意思是我说的有道理,但说话要注意场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董事长是一个很资深的企业家,以理服人,当时现场也没有外人,我面子上过得去,心里接受了。后来再处理员工利益相关的问题,我就有技巧了很多。
我觉得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跟性格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勇于表现,有的人相对谨慎。这两种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但我觉得还是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否则外界不认可就可能导致下不来台。
另外场合很重要,如果是非公开的天马行空式的头脑风暴,那么大家的接受度会高很多,但如果是跟资深大佬同台探讨,那就得考虑他们的实力、威望,以及你的观点是否跟他们对立。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现在跟老一辈创业者交流,会相对谨慎一些。比如就某个事情,我的价值观或态度跟他们不一样,但有时候我也会照顾他们的情绪,站在他们的角度上附和几句,而不是直接抛出完全对立的观点。
4、听了前辈的教育,我亏了十几万
白白 | 30+ 安徽 美容养生行业
两年前,我放弃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管理岗,毅然回到老家创业,决定大干一场,结果就被老一辈教育了。
我做的是养生食品,产品、货源这些东西进行得很顺利,难题出在了店铺运营上。我想借助短视频宣传,但遭到了一位前辈的阻止,她在这行干了很多年,也是我家亲戚。
她当着家人的面教育我说,做这行不能太依赖互联网宣传,要搞直销模式(没有在固定零售点进行的面对面销售),多在线下跑,脚踏实地拉客户,同时找一些代理店铺帮着卖,一下量就上去了。
虽然我觉得她说的方式很传统,但想着她毕竟资历深,而且迫于她长辈身份的压力,我就按照她说的做了。
大概坚持了半年时间,我发现没有任何效果。
首先当时处在疫情期间,我根本没办法跑市场,其次网上商品价格透明,我给不到代理商更多利润分成,人家根本不乐意挂货,公司一直在亏钱。每次我说到这些,这位前辈就对我讲,年轻人不要心太急躁,慢慢来。
最后,我的这家店黄了,赔了大概十几万。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教训,很后悔放弃了自己在大城市积累的多年运营经验,我觉得老一辈的那套打法在当时有用,但现在还是要用年轻人的思路。后来我又开了一家美容院,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运营,目前生意还不错。
经过这两次创业,我发现,老一辈创业者和年轻创业者在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在交流中就能体现出来。
像老一辈人喜欢说总结性的东西,对很多公司难题都描述得云淡风轻,觉得遇到的都是小事,甚至还会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教育你,不能急躁。
年轻创业者经验较少,遇到事情会迫切地想找到解决办法,陷在单个问题里很长时间,也很难跳出事情本身思考。
我觉得,这也是此次程前和周鸿祎发生口舌之辩的主要原因。作为年轻创业者,我能理解程前为什么怼周鸿祎,毕竟好不容易抓到一次和大佬交流的机会,既希望能表现自己,也渴望从中得到一些干货。但程前直接公开打断前辈的讲话,以及称呼其“穿红衣服的”,我觉得不对,不符合人情世故,也不够礼貌。如果是我,我会先认同对方说的内容,表示尊重,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5、教育我的那个人,成了我的创业合伙人
郑凡 | 30岁 北京 自媒体创业者
最近的周鸿祎风波,让我想起了领我进入创业这道门的前辈老吴。他是我的合伙人,不过,我们已经半年多没见面了,上一次线上沟通还是12月底。
我和老吴是在一次饭局上认识的。当时我在空窗期,手里有点积蓄,想找人合伙创业。老吴说自己在看项目,想搞搞投资。我看是个机会,就和老吴攀谈起来。
我认为就是简单聊聊,结果老吴把饭桌当成了路演现场,抛出了一连串我没考虑过的问题,比如,你凭什么觉得你能做起来?你要那么多钱干嘛?我投资你了,我的回报是什么?
身边的朋友都帮我圆场,可老吴却越问越来劲,让我下不来台。我打哈哈说,“先加个微信,我回家就做一份商业计划书”,可也被他黑脸拒绝了。
隔了几天,老吴却通过朋友要到我的联系方式,约我喝咖啡,我本着不要结仇的想法赴约了。
没想到,他是来和我谈合伙开公司的,虽然之前饭局的事,让我在心里已经把这个人“拉黑”了,但因为我急缺一个有经验、老道的合伙人,考虑了一段时间,就同意了。
当时是2019年年中,我俩的股份分配比例是我三他七。我们做的是自媒体业务,因为客户资源基本都是老吴带进来的,我就负责业务拓展和对接内容。
很快就疫情了,他一直在原公司任职,说好要做的业务一直没有启动,而我是全职创业,大小事情基本都要负责,两个人投入的精力完全不对等。过了两个月,我就和他商量花钱买了两成股份,变成五比五。
受疫情影响,老吴原来的客户资源基本都不能用了,他也不参与公司业务,八成业务都是我后来开拓的。我们公司成本低,别看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但一直小有利润,而且始终是我俩平分。
几个朋友都劝我,想办法把这个躺着拿利润的合伙人踢走,或者是只给他开一份咨询顾问的工资。我虽然这么想过,但一直觉得不能这么做。
其实我很感谢老吴,一方面是他的确教会我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多底气。另一方面,我知道没有最开始的资源,公司根本做不起来,如果不是他评估风险,公司可能也就黄了。
和老吴搭伙创业的经历,还改变了我的交友观。我以前总觉得,很多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好为人师,一定要远离,但现在觉得,年轻人被教育挺正常的,只要对方是优秀的,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被教育甚至被教训也不是什么大事。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