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15:36 IT产业网
IT产业网讯 在共享单车领域的角逐在团购、网约车等领域早已上演。资本冷却后,平台开始从消费者身上薅羊毛。平台停止烧钱补贴,消费者开始远离,同样的套路如今在共享单车领域再度出现。
有数据显示,围绕共享单车投资案例已有几十家资本介入,而位居网约车老大的滴滴也以投资者身份介入共享单车试图复制网约车的成功故事。
在看衰共享单车的人们看来,寒冬将是对共享单车的致命一击。冬天给不少北方城市贴上雾霾大、寒冷的标签。在该标签下,不少人开始控制外出步伐或选择放弃骑车等方式出行。而给火爆的共享单车最大的影响是,冬天到来时,单车利用率大为降低订单减少。
有分析称,虽然并没有一家公司公开过冬天的用车数据,但相比其余季节订单量下降毋庸置疑。而直接影响单车平台受益的莫过于订单缩减和单车利用频率下降。
而此前,单车平台勾勒的赚钱模式莫过于单车使用率,人均一元钱低廉使用成本。每天每辆单车使用频率n次,在理想情况下,单车的覆盖和数量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实现理论上的盈利。不过,在订单下滑的冬季,该商业模式将直接被腰斩。
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只看到网约车平台锋芒正露时的辉煌,却忽略后网约车时代的衰败。在共享单车领域,他们只看到了产业的兴起却忽视共享单车的特殊性。
对比网约车,我们不难发现共享单车比网约车痛点更多。
同属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管理更复杂,需要挑战人性弱点如乱停乱放、被偷、被人为解锁等低素质使用问题。在有司机单对单的管理下网约车平台已是乱象重重,而无监督下的共享车能解决这些人性难题吗?
盈利模式上,网约车可以直接抽成,只需雇佣少量推广人员及技术人员即可运营,成本并不算高。而共享单车需要更多的人员来做防控(资产保护)、调度(将车拖回固定的位置)等新兴岗位。而抽成模式可以保证每辆汽车收入在百十元以上,而共享单车即使单车24小时有收入也不过几十元收入。网约车油耗等使用硬件成本上,网约车平台并不负责。而共享单车要负责善后问题如漏气、补胎等诸多问题。
使用频率上,并非每个人都会使用单车,但多数人会选择打网约车。共享单车应用场景受限可见一斑,具体表现为市民对单车和网约车的态度上。不少市民支持网约车发展,而对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等问题给予积极举报。
在烧钱方面,网约车平台主要是亏损补贴来获取用户,而共享单车往往需要购置单车、规划空地等投入,后期还需要维修等持续投入。网约车可以通过补贴用户来推高订单量从而获得资本融资后继续做高估值。而共享单车在融资后继续烧钱可能会因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被资本放弃。
对于行业前景,网约车平台开始出海进军海外市场。而共享单车平台创始人却称谈盈利,共享单车领域还不明朗。单凭付费使用未必能撑起庞大的市场投入。与之类似的政府主导的自行车平台慢慢淡出市场正是这类民生类项目盈利困境的表现。
在资本的推使下,集中爆发的自行车潮也将挑战城市环境和管理水平。但行业的兴起势必要频繁上演合并重组兼并等运作。在这些市场残酷洗礼到来前,冬季可能已经让这些玩家们感到一丝寒冷。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