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18:12 天使茶馆
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个机会来自气势汹涌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国将在这波时代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发展人工智,还并非一件轻而易举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多方协作,也需要在人才培养、资源对接、数据共享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打好基础。
1.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企业才能长久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巨变之下,阿里、京东上市了,滴滴收购优步了,互联网金融也火热了。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旨就是商业的本质——这个“宗”是给用户产生商业价值。围绕这个本质,我认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是人工智能。
如今AI已经被全社会所更广泛地接受了。人们开始认识到,AI正在为现实生活服务。自2016年初AlphaGo战胜李世石一役,为大众揭示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那就是AI确实能以极高的效能掌握特定垂直领域。AI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超越当前产品与服务水平的解决方案,AI能开始正式为人们提供服务。
如果说互联网热潮催生了“BAT”,让它们延伸至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互联网行业的格局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换言之,中国会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BAT”?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是数据,二是机器,三是人才,在这些方面,国内的BAT,国外的谷歌、脸书、微软比初创企业至少能多一百倍、一千倍,即便它是独角兽。而为了达到商业上的成功,巨头们也不可能会把资源共享出来。
它们不会把大型计算的技术公开出来,让美团、滴滴、知乎也可以使用,出于商业的利益,他们会把赚的钱花在巩固垄断地位、扩张新业务、培训和留住人才。
当下,人工智能领域资源分配明显不均,BAT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地位,但一个行业里,山头的地位绝对不是永恒的,一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每一个浪头都会享受它阳光下灿烂的十分钟,但是十分钟终究很快会过去。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约有五千家公司,生存时间超过五年的只有430,占8.6%,其余的91.4%己消声匿迹,而寿命超过8年的仅3%。即使是跨国公司,平均寿生命周期也只有40-50年;50年前世界100强,如今仍留在榜上的只17家,33家存在但挤出了榜,6家破产,44家被收购。1970年的世界500强到1982年,其中1/3被淘汰。
首先,当新趋势来临的时候,处于山头的公司不是每次都能捕捉到,也许机会来得太快,或者别人有特殊的、先天的优势,或者文化不符合这个领域。
其次,大企业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它的“包袱”,让它不舍得放弃。当你在某一个领域赚得太多了,那么反而成了一个包袱,让你没有办法放下它,去抓住下一个创新的机会。柯达和微软就是很好的例子。
柯达曾经是摄影领域的顶尖公司,数码技术也是它发明的,但它却因为担心数码相机影响胶卷的销量,而把它冻结了。微软也是一样,虽然它是第一家做移动操作系统的公司,但它却认为操作系统应该卖钱,所以Windows硬生生地被安卓挤出了一条生路。
BAT是不会永恒强大的,它们也许会存在很多年,伟大很多年,就像IBM,它虽然被人尊敬,但绝不是美国公司中最受关注的,因为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到底有没有长寿的公司呢?以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为例——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不衰的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
具体包括三条原则:
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二,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三,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我们不妨把这三条带进BAT,到底哪家公司最有可能成为长期的垄断者?我认为是腾讯。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腾讯看到了阳光下的十分钟的问题——腾讯做成了微信。现在腾讯微信的垄断程度特别大,应该是全世界互联网行业里最垄断的一个公司,要把垄断者拉下台,需要比较久的时间,就像Windows。
2.不要24、5岁就想着出来做老大!
那么是不是短时期内,因为BAT的垄断所以我们的创业者就不容易拿到钱呢?我倒不这么认为。国内创业者寻找投资其实一点也不困难,困难的是那些初次创业,或者没有太多经验的创业者。
如何修炼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呢?在还没准备好创业、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可以先去一家已经达到这个境界的创业公司,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学好这个业务,当创业者懂这个行业比投资人懂得多时,才能震住投资人,投资人也才会投他。
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出来融钱,现在创业者的数量有点过多,可以多磨炼一下再出来创业,很多人二十四、五岁就想自己做老大,可以再学个三、五年,都还很年轻。
年轻人应该先到小公司磨炼一下,大公司是磨炼不出来的,大公司希望你永远就做一个岗位,因为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最高,而创业却恰恰需种跨行业、跨领域、跨功能、跨部门的能力。
3.能设计AI程序的人才是未来世界的宠儿
如果说真的有风口理论,现在肯定是人工智能的风口,但是,人工智能这件事情,没有顶级的专家,真的启动不了;没有大批的优秀年轻人,也无法做;没有大量的数据,也成不了事;还需要特别巨大的一个集群,这几件事情都要把它做好,未来一定是属于人工智能的。
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在10到15年后可能会取代50%的工作,那么年轻人到底应该选择哪些行业进行深度学习和积累?
例如,专栏作家和记者们的前途值得忧虑,他们依循传统媒体游戏规则都曾经历过获利颇丰的年代,而对于新的技术平台分发规则、更为AI自动化的媒体模式他们仍未做好准备,记者编辑们的专业地位也需要被重新检视与定位。未来型的AI技术公司将有机会赚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这些创新公司甚至能和前沿政府紧密合作,共同为未来世界的工作结构和薪酬制度,进行前瞻的规划和准备。
这会推动我们变成最好的自己,就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一样,不要只做“时髦”的事情,因为越时髦,可能越容易被取代,比如学商、学理工,反而是一些比较抽象的事情有很多机会,比如琴、棋、书、画。
当前有两项重大的任务等着我们去解决。其一,是思考如何调配未来二十年大量被AI技术替代的工作者;其二,是我们的教育亟待改革。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子女、下一代子女进行再教育,分析哪些工作不会被轻易替代,而不仅仅去幻想从事目前看似光鲜亮丽的工作。
如果你有志气说,未来的机器人就是由我写的编程控制的!当你有这种决心、野心和执着、勤奋、努力的时候,你就会成为未来的世界的宠儿。
中国可以继续扮演全球化的领导角色。而这一切,都要以年轻人的未来为依托。(来源:微信公众号:天使茶馆 )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