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13:13 驱动中国
聚焦军民融合,突出科技创新,在全国各地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四川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军工大省,拥有数量众多的军工企业,中国科技城则是四川省军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绵阳,加速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绵阳政府还建立起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的“四种机制”。截止目前,绵阳市已催化出238所“军转民”、“民参军”企业,其中不乏长虹控股这样的军工大户。
在军民融合政策春风沐浴下,长虹已成为中国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军工产业已成为长虹的三大核心产业之一。近年来,长虹军工产业的整体销售规模逐年提升。随着“军转民”、“民参军”成果的不断转化,长虹在最近10年内,军工产业整体销售规模从最初13亿元增长到66.96亿元,在不到10年时间中翻了5倍之多。
中国科技城:军民融合已走在全国前列
按照国家政府的指示,推动科技兴军必须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一直以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
中国科技城绵阳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跨越技术成果转化这道坎。在绵阳,高新科技产业云集,一项好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好的产品,需要打破实验室与企业间的壁垒,因为单纯依靠技术人员的“头脑风暴”和企业的“单打独斗”都是行不通的。
绵阳拥有18所国家级科研院所,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约23万人。可以说,中国科技城具有军工科研院所的天然优势,对于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近些年来,绵阳先后催生出238所“军转民”、“民参军”企业,产业涵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等300多个专业领域。绵阳全市军民融合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军民融合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培养自主人才、上游政策借势引导等成为中国科技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军民融合产业不断深入,也涌现出长虹控股、中航工业成飞公司、中电科第十研究所等众多致力于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
中国科技城拥有众多军工企业,长虹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方面,长虹理解军工,拥有数十年发展史,是家电行业中唯一一家具有军工背景的企业,军工技术不仅体现在军、民品互转上,同时还在长虹家电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在长虹的发展历程中,军工产业始终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正是拥有军工背景,才会磨练出长虹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在家电产品上。同时,长虹还擅长于跨界思维,通过整合不同资源,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
长虹军工:树立军民融合发展样本
为了更好的发展军工业务,长虹在2007年组建了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长虹军工)。当时的背景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长虹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出资15亿组建了该全资子公司,具体负责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军工业务的运作。
随后,长虹军工先后承担了“高新工程”、“宇高工程”等多个国防科研项目以及配套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国陆、海、空、天、火箭军等军兵种和实验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整机及配套装备。并在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多维度同步推进,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
目前,长虹军民融合转化主要成果包括有:基于无线电和光电雷达技术基础开发军民相关产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优势发展信息解决方案、基于制冷系统的技术优势为我国潜艇开发低噪音空调设备、以军用航空电源系统为基础开发民用电池系统、以军品技术为基础开发高可靠连接器等。在军、民互转领域拥有一系列科研成果,并深受用户好评。
在上世界80年代初期,国外高新技术风靡一时,很多企业曾取得了辉煌成绩。然而市场经济的洗礼下,这些企业最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而被淘汰,长虹则依靠掌握核心技术屹立不倒。其实,在众所周知的长虹家电上,均有长虹军工技术的应用,比如,人们所熟知的CHiQ电视、冰箱、空调等,便经历了长虹可靠性中心的严格测试。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长虹CHiQ家电,都经过零下40度和80度高温环境下的测试。这种测试可以让我们发现产品直接或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我们会并提前解决这些问题,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体验。”长虹可靠性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按照长虹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军工产业作为三大核心产业之一。在长虹看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广域布局,培养自主人才,并积极探索新领域。
近年来,在国家、政府、军队等支持和关心下,长虹已经完成了对绵阳、广元、宜宾等地区的军工企业资源整合,并逐年加大军工产业的财政、人才投入力度。同时,还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烈机制,极大程度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近年来长虹每年投入到军民科研方面的费用超过20亿元,在众多跨行业人才的协同努力下,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为长虹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军工是长虹的根和魂,长虹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军民融合的发展史。军工对于长虹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细腻、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成为长虹在家电产业的独特标志。”产业观察人士表示。
两会期间,长虹与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立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夯实长虹军工产业综合实力。
在观察人士看来,“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将围绕着开展雷达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新体制雷达、新能源、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通过政、企、研的跨界携手,以技术见长的长虹将有望进一步探索军民融合下的技术整合创新模式,更多基于军、民互转的创新产品指日可待。
在长虹军工相关负责人看来,多年军工经验的亮点在于拓宽军民融合的实践。军民融合市场需求非常广泛,以民用为主的企业可以让军工元素融入,拓展其军用产品的生产。比如电视、空调等民用家电,也可以供给军方,在军舰等特殊环境下发展出有特种要求的产品。研制这类产品的技术一旦得以普及,将在军方市场大放异彩。
作为军工企业的代表,长虹颇为擅长跨界资源整合。例如,去年9月,长虹成立了振兴军工产业委员会与军民融合发展中心,为军民融合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同年11月,推动设立了绵阳市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借助资本杠杆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军民融合良性发展。
根据长虹的发展规划,随着军民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长虹将通过并购、合资,上市运作等手段,抢占资产注入先机,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并主导技术优势,树立军民融合发展新样本,打造“智能制造+军工”产业生态圈。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