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18:12 商业领军
近日,滴滴再次涨价,滴滴已经离廉价网约车越来越远,滴滴模式已经死了吗?
滴滴涨价、廉价网约车没了,滴滴模式已死?
滴滴涨价了,为了解决北京地区潮汐式用车需求问题,滴滴出行推出了分时计价模式,起步价从之前的10元涨至13元,里程费下调0.2元/公里。北京用户在平峰时期用车仍旧便宜,但高峰时段车费有所上涨。
这已不是滴滴第一次涨价了,2017年春节前就因为涨价问题引发媒体和大众的热议。
而在此之前,滴滴曾推出了动态加价,所谓“动态调价”,指的是在订单成交概率过低的情况下,系统就会根据历史数据和当时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建议的价格,作为标准车费之外的溢价,以便让订单更容易被司机接受。今年3月份滴滴曾表示,快车全国动态调价封顶将不超过29元,溢价不超过0.5倍(相当于目前系统显示的1.5倍车费);专车全国动态调价封顶将不超过59元,溢价不超过0.5倍。
换句话说,这个“动态调价”已经超过传统出租车的收费!
无论是动态调价,还是一次次涨价,滴滴已经离那个廉价网约车越来越远了!滴滴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滴滴了。
难道滴滴模式已经死了吗?
实际上,“死”的是人们错误认识,网约车本质在回归常识
如果说滴滴模式已死,实际上“死”的知识人们的错误认识。
过去人们对出租车行业错误的认识,产生了错误的结论,两个错误认识:1、出租车行业暴利;2、网约车大幅提高了效率。
正是基于这两个错误认识,人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暴利,有价格大幅下降的空间。
实际上,出租车行业没有那么暴利,网约车也没有大幅提高效率,那个暴利、价格大幅下降的空间也不存在。
一方面,出租车行业利润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人们只看到了出租车司机交的份钱,就认为出租车行业暴利,但从没有想过出租车公司背后所承担的成本,1、经营权成本(牌照费用),2、购车费用、养车费用,3、企业管理成本、4、三险一金等,5、税金等。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出租车司机的份钱,却没有看背后的诸多成本,把这些成本都算上,出租车行业利润率并没有那么高,出租车行业利润率一般在10%左右。
例如:广州出租车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0%左右,2013年北京出租车运价上涨时,北京市发改委收费管理处曾公布过北京出租车行业平均利润率约为8.7%;2015年3月南京下调份子钱时,南京市出租车行业协会公布南京的出租车行业平均利润率为8%-10%。
本质上,出租车和国内很多传统实体行业一样相似的特点——低利润率,其利润率远远无法和腾讯、阿里、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相比。
而这种低利润率和高成本,也是最近一些出租车司机去做网约车后,发现烧钱补贴没了、或降低后(毕竟网约车公司不能无限期烧钱、做公益,只能降低补贴,减少亏损),自己收入大幅下滑,可是自己却要独自承担诸多开支和成本,利润空间有限后,选择了回流出租车行业。最近几个月来,一些司机回流出租车公司的现象增多,与此前高额烧钱补贴时的流出现象相反,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网约车提高效率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大。
由于移动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约车效率的确有提升,能实现时间上的充分利用率,但是出租车毕竟是个人工服务的工作,这种人工服务的工作,受限于工作时间和个人精力,上升空间有限。
毕竟最快提高效率的是机器化大生产,自动化代替人工服务,效率远高于人工,例如工业自动化、机器大生产,对效率的提升。
但是,很明显出租车行业不是一个机器对接服务的,未来也许自动驾驶会大幅提高效率,可那是以后的事情,不是现在就能立刻发生和解决的。
这两种原因的存在,一方面成本不低,另一方面效率提高没想象那么大,导致中间的空间没那么大,不存在大幅降价的空间。
而要采用大幅降价,企业将会面临一个问题——亏损、巨额亏损,要么亏损而倒闭,要么只能涨价。很显然滴滴采用了后者。
很多互联网企业误读了传统行业,传统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颠覆
互联网企业,这两年逐渐从应用软件领域走向了传统领域。
但是,在走向传统领域的过程中,成功的不多,盈利的很少,亏损的居多。
这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入地”——渗入传统产业后的尴尬,它们带着价格战进入,然后面临持续亏损的尴尬。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错误的认为传统行业是暴利行业,利润率很高,足以支撑它们打价格战。但恰恰相反,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比,利润率没法相比。
传统实体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利润率悬殊。
在传统行业净利润率达到10%的几乎很少,甚至一些企业达到5%就不错了,而互联网大佬的净利润率能达到30%左右。
例如BAT三大公司,阿里巴巴2016年营收1011亿,净利润427亿,净利润率高达42.2%,腾讯2016年营收1519.38亿,净利润414.47亿,净利润率高达27.27%。这还是它们的净利润率。
传统实体企业与他们相比,净利润率相差太大了,以TCL这家国内家电行业中的巨头为例,其2016年营收1064亿、净利润21.37亿,净利润率仅为2%,它2015年利润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2015年1045.79亿,净利润32.3亿元)。
从营业规模看,TCL和阿里、腾讯都是千亿级巨头,但是利润相差太远了,连百度、腾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它的净利润率同样连阿里、腾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出租车行业的净利润率同样相比也不乐观。
中国的传统行业净利润率普遍不高,在一些相对竞争洗牌不惨烈的行业还好一些,一些竞争洗牌惨烈的企业,净利润都是个位数,净利润率高的都是高科技产业、效率大幅提升的行业,或者是产品位于中高端的传统企业、利润率相对高一些。
很多互联网进入传统企业,带着错误认识,以价格战开路,直接也把自己推上了尴尬的境地,亏损、亏损、再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
曾经红火一时的O2O,上门服务等,超低的效率、超高的成本,导致亏得基本“死”光了。
曾经喊着颠覆房产中介的爱屋及屋以价格战切入,今天也不敢再喊着佣金减半的价格战了,其份额也在不断下滑。
再就是今天的网约车,至今仅国内所烧资金已经超过500亿,但是没有一家公司盈利,即使是网约车鼻祖Uber,其所交出的2016年业绩,也是28亿美元(约192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而且还是他还不愿意为网约车司机缴纳保险金的情况下的亏损额。如果都缴纳保险金,它无疑亏损更多,或者涨价更多。
传统产业利润率不高,是很苦逼的,所以导致很多传统实体企业老板不愿意做实业,还有一些老板听了一些所谓的总裁班,陷入了“资本运作”的思维困境中,除了自身的定力、分辨能力的原因外,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实业太累了,赚钱累。
如同腾讯帝国创始人小马哥马化腾曾说:“我最近一直在谈传统行业,讲话时特别尊重传统行业”。
今天,互联网行业,渗入传统行业是趋势,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把传统行业想的那么简单,也不要想的那么暴利,否则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错误的结局。
原标题:滴滴,模式已死
作者:建民
来源:商业领军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