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沪江押宝AI,但人工智能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

2017/05/05 12:09      蓝鲸TMT 于斌  


  刚刚过去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有一个议题非常的热,就是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业内人士们聚在一起探讨了在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智能化发展趋势。沪江在智能学习高峰论坛上,宣布与腾讯云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未来将在AI、大数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要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教育云”平台,押宝AI教育。

  但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和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的介绍来看,沪江的“AI+”计划,还处在非常初期的萌芽阶段。其通过打造AI+教育学习生态,汇聚老师、内容商、工具方为学习者 “私人订制”,因材施教千人千面,并通过AI技术帮助老师从试卷批改、作业审阅、课程复习等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的规划,现在能够落地执行的部分大概就是依托大数据做到精准分发。

  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教育,从技术、产品落地到伦理、市场接受度,还要面临很多问题。

  用“合作制”推AI教育,沪江的产品如何建立壁垒?

  从沪江披露的“AI+”计划来看,在智能教育这块,沪江采用的战略是开放合作。按照媒体的报道,沪江人李骏这样介绍他们规划的智能教育云平台:打通线上学习场景、集聚了海量学习者和老师、内容提供者、教育技术提供者等多方资源的完整生态,提供“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能力评估-路径规划-个性化教学-学习效果评估”的智能学习“大循环”。

  也就是说,不管是内容提供方还是技术工具提供商,都采用开放式的合作,不管是内容还是人工智能工具的供应都由第三方机构或者个人来提供。比如沪江举的一个例子,一款名为“高考口语测评”的教育小工具,就是由第三方公司开发的,现在已经在沪江上线,可以对口语进行批改,从句法语法、流利程度、主题把握等多个维度给出指导意见。这类涉及AI技术的工具都直接由第三方提供,并没有任何能够体现沪江本身的技术能力。

  如果未来保持这种模式,也就是说沪江的产品在两个最核心的部分,内容和技术上其实都没有主动权。而没有核心技术和内容,只依靠平台目前的用户流量来建立壁垒,对于沪江未来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不管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工具服务,还是内容供应商的内容,都需要大量的流量来变现,沪江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在资本的支持下,竞争对手可以很快对接到相同的技术工具和内容,用更低的价格来抢占沪江的用户流量。

  而且,沪江目前提供的大多数还是语言学习的线上教育,在这块要面对的竞争对手非常多,特别是竞争激烈的英语业务,要知道,英语流利说这类创始人技术出身的团队,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并且,不管是在其他消费还是在学习消费上,综合平台其实可能并不占优势,未来用户消费会向个性化圈层化聚集,注意力会被分化到更多精专的平台或渠道。

  AI能实现定制化教育,但仍无法解决人的“个性化”

  的确,在AI的帮助下,可以实现为学生呈现定制化的学习体验,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给出相关资料,并通过提供更适合学生的知识呈现方式和考核方式来让学习变得更容易。也可以实现为老师们减负,批改作业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这样的重复工作可以交给智能工具。

  但是,人工智能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止步于工具辅助功能。无论是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还是帮老师们减少重复作业,都不涉及到“人的教育”。在创造性的教学和人的“个性化”教育,性格塑造上,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办法实现。

  人工智能还不能实现情感交流,不能理解人的疑惑、恐惧、喜悦等等情绪。现在的人工智能,充其量还只是机械智能。而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互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能够真正实现情感连接的人和人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人需要从教学者身上得到情感反馈,比如鼓励,质疑等等来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教学者也需要从学生那得到懂了或者没懂的反馈。而这种情感互动反馈机制,人工智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人工智能+教育,目前还只能够停留在传统教育说的“育分”阶段,而未来的教育,最主要的是“育人”。而培养一个人,并不是学习知识就足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老师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

  而教育资源里涉及到“人的塑造”部分,才是真正稀缺和不平衡部分。然而这并不是沪江这样的平台,依靠AI技术,就能够改变的。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