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致伪季播剧:不做注水流行产物和IP追捧的恶果

2017/05/11 12:35      IT产业网 读娱  


  在某个公开场合,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曾经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2004年一部电视剧的平均集数是24集,到了2016年,增长到每部剧43.5集。有网友甚至总结了仙侠、都市和警匪剧变成的“套路”,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为什么剧这个产品越来越长,读娱君关注到刚热播完的《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周梅森对此刚发表了观点:“剧作原本计划拍摄40来集,为了商业收益考虑,以及吸引年轻观众群,最后拍成了55集。”周梅森的这个解释,有合情合理的成分在。在现有电视剧购销、播出环境下,低于50集的作品,的确会对剧作收益有影响。

  电视剧被集体拉长,有评论认为这是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趋利的内部元素造就的。

  ——外部环境:寻求题材、类型上的安全性,成为出品方与创作群的首要任务。在确保选题成功的基础上,拉长篇幅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出品方在产量方面的野心,“做一部,赚一部”成为电视剧制作公司的最高追求。

  ——内部原因:对于电视剧制作而言,片酬、场景、特效、后期等等,都是经过计算后的投入,后期把40集剪成五、六十集,只需要一些技术手段就能实现。促使电视剧集体注水的一个客观原因是,电视台购剧的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集数购买,在电视剧价格一直直线上涨的情况下,拉长集数抬升全剧的购买总价,成为一个不可抵挡的诱惑。

  注水后的剧,作为一个畅销品确实整体售价被抬高了,这也是包括“伪季播剧”盛行的原因之一。以《大唐荣耀》为例,欢瑞世纪和腾讯签订的采购合同约定收购价格是三挡每集采购价格,分别不低于250万元、350万元、750万元;就以250万一集的采购价格算,《大唐荣耀》两季共计92集的篇幅,销售金额超过2.3亿。强大的利益,是电视剧和网剧注水的诱因,这点或许是用“观众”对低质量剧宽容也无法取代的原因吧。

  市场需要真季播

  不仅是来自于IP开发的需求

  事实上,虽然互联网资本助涨了“伪季播”的横行,但事实上,视频网站的领导层对于“真季播”的苛求也是真诚的。2017年2月的时候,爱奇艺CEO龚宇表示, “季播+周播”剧或将成未来主流趋势,而爱奇艺在经历了短视频的尝试、对电视剧的模仿,依托互联网技术而起的中国网络剧,如今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对标美剧的超级网剧模式。

  当一部剧真的做好的时候,竞品们是不吝啬与做接盘侠的。以《无心法师》为例,第一季在搜狐视频成爆款,第二部就变成了搜狐和腾讯视频两家联播;而《盗墓笔记》的第一季掀起了网剧收费的热潮,第二季就被欢瑞世纪卖给了腾讯视频…所以好的季播剧,甚至超出跨越视频网站们设置的独家门槛。

  市场需要真正的季播剧,所以业界和坊间都起到《欢乐颂2》和《琅琊榜2》能够为此做好榜样——《欢乐颂2》保持了原有的阵容,但《琅琊榜2》的主演变化过大,实在是让用户们有一些担心,毕竟黄晓明虽然名气大但演戏实在是太端着了…如果正午阳光也守不住真季播的招牌,或许季播和周播一样,都将沦为注水IP剧的重灾区。

  事实上,伪季播剧虽然泛滥,但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青云志2》《大唐荣耀2》《蜀山战纪》系列等等的烂尾就是用户用遥控器和鼠标做的选择,同时,伪季播剧也损害了IP的整体商业利益。要想成为长久的赢家,对于内容的把控和输出内容的掌控,才是金字招牌。

  文丨赵二把刀 编辑丨第二阿累

  本文为读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