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共享单车” 模式真相 资本市场做的公益项目?

2017/06/22 10:56      科技魔方   


  2016年,共享单车的元年。

  单车产业火的同时,资本市场也跟着火了,跟近几年国内资本疯狂涌入足球市场一样,投资者眼皮都不眨一下的往这块领域砸钱,看的屌丝们一阵心惊肉跳。6月16日,摩拜在E轮融资中再次创下了超过6亿美元的新纪录,2017年全年摩拜单车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钱,就这么扔进去了?

  经统计,仅在2016年,国内就有25家共享单车品牌入局,资本市场的疯狂涌入给创业者们灌满了鸡汤。但就在前不久,重庆“悟空单车”的出局算是给共享单车领域的创业者来了一记降龙十八掌。

  说到底,悟空单车退出原因,还是因为太烧钱,小型企业已经烧不起了。拿不到好的资源来推出优质产品是一方面,更大的问题来源还是在于项目本身没有盈利,所以吸引不了中小型投资。

  说到这,看来是要弄清楚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

  首先是基础收费模式,以摩拜来举例。摩拜单车押金299,每半小时一块。根据艾瑞和DCCI提供的数据来看,摩拜每月9亿订单对应的是5830多万的用户,参照4月份的活跃用户数据来说,占比36.4%,粗略计算,也就是2100万左右,其中单次使用时长大约为20-40分钟的占比40%,也就是840万人次。假设这840万人直接对应着840万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去掉破损、维修、遗失所消耗的费用以及其他方面造成的损失,面对庞大的投放成本,最终能创造多少NI(净收入),这个数字,恐怕不太乐观。

  资本市场不断向共享单车领域投资,根本目的就是单纯地希望共享单车能够和当前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一样,在三年之内回本,之后开始盈利,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就当前捕获的数据来看,共享单车的租金仅仅足够支撑单车的维护成本,想要创造盈利并不是一件易事。

  连摩拜单车CEO王晓峰都说了,摩拜单车没有对手,但如何盈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这句话对任何一家正在做共享单车的企业来说结论都是一致的,因为迄今为止的所有想法都还仅仅是试探,面对像中国这种复杂多变且区域化严重的市场,谁也没有一个已经得到市场反馈的答案

  那依靠押金呢?一定有人会提出质疑,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押金金额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正如消费者所担忧的,政府已经在今年5月提出《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并加大力度让共享单车企业接受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

  所以依照常规渠道来估算,当前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做到底也许就只称得上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慈善事业,如果靠他的租金来挣钱,恐怕显得有些梦幻。

  但是,秉着干货输出者的良好态度,当然是需要做一些相对来说较为有意思的揣测对不对!

  尽管当前商业模式下的共享单车赚不了钱,但普及共享理念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共享单车在将来至少不会消失,那我们就不妨从其他行业上入手试一试。

  基于摩拜单车推出的联网模式,首先想到的盈利点就是是否可以依靠物联网大数据做些营销

  假设用户是以手机号完成了注册,那么运营方就会获得用户的微信以及手机号码。

  紧接着,Rider的行程在大数据终端就形成了一个活动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运营方会统计并估算出你经常骑车的地点、上班下班的路线,还有那些你每天会路过的超市、餐饮店或是用来做娱乐休闲的地点等等。

  随后数据侦测方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联系商家推销广告,或是提供一些简单的短途数据给商家做市场调整,毕竟这些被推送和提供的都是精准客户。

  本来人们在骑车子的时候也算处于一种大脑空闲状态,所以只要不是急着要回家,大多数人还是或多或少会去思考一下像家里缺什么、晚饭吃什么之类的问题。

  有需求,就会存在市场。通过与一些平台的合作,这些广告的投放必定会给商家带来不错的推广效果。至于数据营销的后续比如反向营销这种,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模式,这里就不再做过多赘述。

  眼下这种假设和落地实施还完全扯不上关系,最多只能称作是“设想”,真的要入手去玩,当然不会就这么简单。但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总归是一条出路。

  明天发点爆料内容。揭露《摩拜与OFO互泼脏水? 公关战内幕解密》,敬请关注。

  本文作者:智客阿笑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