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直面误解与质疑 业内称共享电单车将迎产业元年

2017/11/01 12:35      中国网科技 刘壮石  数字人免费试用


  中国网科技10月31日讯 (记者 刘壮石)随着小鹿单车的暂停运营,共享电单车再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共享单车市场如火如荼,与之仅有一字之差的共享电单车却仿佛进入寒冬:政策设限、资本冷落、企业倒闭,一时间共享电单车行业看似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实际上,作为风向标的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里,共享单车前六名中电单车已经占有两个名额,并都还处于上升趋势,显示共享电单车的势头并没有减弱。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共享单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正在“出手”电单车市场,来年开春后电单车市场可能会有一场恶战,2018年将会成为共享电单车元年。

  “技术+激励”治理乱停乱放

  一年多前,共享单车接过网约车的风口接力棒,行业内兴起“烧钱”厮杀的潮流,与当年网约车的资本拼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疯狂生长一段时间之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已然成为人们诟病的话题之一。虽然很多城市已经推出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但由于GPS定位精度问题,效果差强人意。随着电单车批量投放市场,市场有担心乱停乱放问题会再次重演。

  近期,中国网科技记者亲自体验了市场上的电单车,结果发现实际情况与很多人的预期并不一致。

  记者在体验某电单车时发现,当电单车位于小区、公园等禁停区时,骑行者无法结束用车,需将车辆使出该区域后,方能结束骑行。在这一点上,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对于停车规范,做了更为严谨的限制规定。

  除设置禁停区外,该电单车还设立了断电区。当车辆驶入该区域后,不仅无法结束订单,还会出现断电的情况。同时,该企业一并设立了半价停车区。如此一来,不仅做到了引导激励用户规范停车,还解决了平台运维管理难题。

  自动执法开“罚单”填补违章管理空白

  道路逆行、路口乱窜是人们对于电动自行车所痛恨的焦点,而受多方因素影响电动车交通违法的管理一直也未能呈现“看得见”的进步。有趣的是,共享电单车为此建立了违章查处功能。由于在体验骑行中违章逆行,记者在结束行程后收到了一份违章单。违章单内清晰的显示了骑行记录以及具体的违章道路。

  中国网科技记者针对违章单致电了某电单车客服,对方表示,违章记录暂时仅用于引导用户规范骑行、以及用户信用分的建设,不会扣除违章费。

  中国网科技记者在该APP中看到“信用分说明”中解释了更多具体减分项,每位用户默认100信用分为起始分数。当信用分低于80分时,用车单价会根据信用分进行调整。

  车速受控 智慧化管理给用户安全“上锁”

  在人们普遍印象里的电动自行车都是速度飞快,所以一提到它就不禁联想到“速度快”、“不安全”等标签。与之对应,记者体验共享电单车的另一个发现是车速受控。

  骑行时,记者将速度转至最大后发现该车辆最高时速约为15千米/小时,无法做到像路上私家电动自行车一般“起飞”。这一时速跟普通自行车的时速相比,其实相差并不大,“不安全”似乎也无从谈起。

  产品方面,根据目前电动车市场的价格估算,一辆共享电单车的成本价约为2000元上下,对比成本仅百元的单车,高额的成本或能更好的促使企业采用智慧化管理,而不是任其随意野蛮生长。

  此外,由于电单车的特殊性,企业在运维方面也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为保证车辆可以正常被使用,企业需要安排人员为车辆更换电池,在这个过程中,调度以及车况的检查也可以随之完成。那么相比共享单车看,电单车似乎更容易得到工作人员的“照顾”。

  省时省力 锂电池车走环保化之路

  在北京,上班族工作日平均出行半径为9.3公里,通勤时间成本居北上广深四城之首。作为地铁和出租车等公交出行的补充,自行车虽然方便,但长时间骑行会带来疲劳感。同样作为接驳交通工具,电单车则可以消除这方面的顾虑,节省骑行者的时间和体力。

  随着锂电池的发展,电单车此前早已被贴上了舒适便携、高效环保的标签,可以说电动车已走上轻量化、环保化、智能化的道路。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1-12月,我国自行车制造业主要产品中,两轮脚踏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5303.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5%;电动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32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4.4%。由此可见,使用锂电池的共享电单车正在逐步为市场所接受。

  据悉,目前北京地区主要有3家共享电单车,分别为芒果电单车、小蜜单车、7号电单车,所有共享电单车平台使用押金均为299元。一位共享电单车的使用者在接受中国网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6月份开始使用共享电单车,“如果有可能我会选择电动车,毕竟更省时省力。”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在被问及是否会选择退还押金时,该受访者坦言,在不出现企业倒闭的情况下,暂不会停止使用。

  认知偏差:主要出行场景在3公里内

  在共享单车横空出世以后,解决了市民出行公交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国网科技记者查阅的一组数据发现,近60%用户使用共享电单车的出行场景集中在3公里以内。也就是说,共享电单车的准确定位与共享单车类似,同属于“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范畴,与很多用户的认知存在偏差。

  或出于多方考量,不同地区政策对于共享电单车行业的发展意见,也并非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部分地区政策的“不鼓励”也意味着,针对“不鼓励”的原因共享电单车行业存有创新与完善的空间。

  有共享出行的专家在接受中国网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共享电单车企业若能在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完全有机会生存壮大。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