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孙正义要推动滴滴Uber合并 应该能成

2018/03/30 13:40      中关村在线 张金梁  


  日前,美团王兴在饭否上爆料称,“孙正义大帝正在努力促成滴滴和Uber的全球合并”。这暗示未来出行市场将会出现一个估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巨无霸公司。

  软银推动滴滴和Uber的合并,想要终结滴滴和Uber之间的战争,做全球出行市场的“皇帝”。就当前滴滴和Uber的发展情势看,双方合并可能性很大。

  滴滴Uber若合并,软银将成大赢家

  滴滴和Uber全球合并,最大受益者将会是软银,除了结束肆无忌惮的烧钱竞争,软银还将通过滴滴和Uber控制全球出行市场,成为寡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软银在网约车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其中,滴滴和Uber占据了大头,分别获得100亿和77亿美元的投资。

  其中根据业内人士估算,软银目前持有滴滴大约14.5%股份,预计软银投资Uber资金到位后,约占据15%左右的股权。也就说软银在两者合并之后将会成为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滴滴和Uber的合并将为软银省下一大笔钱,因为补贴大战实在耗不起。据了解,Uber在中国市场因参与跟滴滴的补贴大战,就亏损超过10亿美元。另外Uber跟俄罗斯Yandex补贴战争也烧掉了1.7亿美元。

  媒体公布的滴滴2017核心数据显示,其2017年GMV(交易总额)达到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

  Uber方面亏损堪称史无前例。2017年,Uber的营收为75亿美元,但亏损也达到45亿美元。

  滴滴跟Uber竞争期间,在全球还组建了“反Uber联盟”。如果两者合并,滴滴和Uber之间的战争将会平息,而且各个地区之间的权益划分将会明确,恶意竞争也将消失。

  软银通过对滴滴和Uber的持股,也是间接对东南亚Grab,印度打车软件Ola,美国打车软件Lyft进行控制。

  “反Uber联盟”和“滴滴Uber联盟”间只差一点

  滴滴和Uber其实已经合并过一次。2016年8月,滴滴宣布与Uber中国合并,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公开信息显示,滴滴成立5年来融资17轮,融资总额达200亿美元,最新估值为560亿美元。相比之下,Uber的估值现在为680亿美元。

  虽说估值上滴滴吃亏,但是全球布局上滴滴却是占据上风,当下Uber在全球正处在溃缩防守阶段。如果双方真要合并,相信滴滴会是主导方。

  2016年8月,滴滴正式收购Uber中国。2016年8月Uber宣布退出澳门市场,香港市场Uber也是举步维艰。至此Uber在中国市场彻底失去优势,滴滴成了中国出行市场的寡头。

  2017年Uber宣布与其俄罗斯竞争对手Yandex正式合并出行业务,双方将合并在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的打车业务。自此,Uber正式退出俄罗斯以及东欧市场。据悉Uber在该地区一共亏损了1.7亿美元。

  2018年3月,Uber已同意将其东南亚网约车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Grab,作为交易的一部分,Uber将获得Grab公司27.5%的股份,而其CEO也将加入Grab董事会。而Grab的主要投资方就是滴滴。

  南亚市场(主要指印度),本土打车软件Ola是Uber在该地区主要的竞争对手。目前Ola已经获得了超过10轮融资,总计约19亿美元。而滴滴也是Ola的主要投资方。

  欧洲市场,以色列Gett是该地区主流打车软件,今年早些时候还刚刚获得了大众集团3亿美元投资。此外法国也有本土企业BlablaCar与Uber展开竞争。

  拉美市场,2018年1月4日,滴滴宣布收购巴西本地最大共享出行企业99,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深化滴滴和99之间的合作,同时扩大滴滴出行国际化战略版图。而99是Uber在该地区最大的竞争对手。

  目前Uber优势地区仅剩下北美以及澳洲(含新西兰)。美国市场,Uber市场份额为74.3%。不过,在美国市场Uber也省心,因其主要竞争对手Lyft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在节节攀升,占比已经达到23.4%,不仅如此,滴滴也参与了Lyft的融资。

  滴滴Uber全球合并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滴滴和uber两家如若走到一起将会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滴滴和Uber还没有分出胜负。目前滴滴和Uber在全球的竞争还没有分出绝对的胜负。关键市场上,如欧洲、美国、日本、巴西、印度等Uber虽然多有面对强大竞争对手,但是Uber不落下风。

  倘若现在Uber和滴滴有一方认输,不仅会影响到估值,还会影响到上市计划。对于滴滴和Uber而言,上市意味着更加低廉的融资成本,谁第一个上市谁就赢得主动权。

  目前,Uber新任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已抛弃了早前卡兰尼克所制定的不上市战略。Uber火速解决与谷歌的纠纷、紧急处理Uber无人驾驶车伤人事故,都已经被外界解读为Uber在为上市做准备。

  其次,“无人驾驶+”这个风口,滴滴和Uber谁也不想错过。当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未来无人驾驶结合共享汽车将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届时“车找人”,它们数据共享,自动选择最经济的路线。可以说未来,城市里面的车辆除了少数私家车,其余则全部都会是无人驾驶共享车辆。

  滴滴方面是开放生态,不会自己造车,未来有可能是车厂把车造出来,然后这个车可以一键进入到滴滴的平台,接收到这些需求。至于Uber不仅研发无人驾驶算法,还积极参与到无人驾驶硬件平台的研发。

  由于无人驾驶技术方面,Uber比滴滴起步早,因此就技术共享而言,滴滴和Uber之间的合作也不会太痛快。

  最后就是政策隐忧。滴滴合并Uber首先会面临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另外,滴滴即便是能跟Uber合并,是否能顺利进入美国等成熟市场还待观察,因为这些地区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出行领域为何都会走向合并

  滴滴合并快的,滴滴合并Uber中国,现在又传闻滴滴将会跟Uber全球合并,仿佛出行行业最终落脚点都是老大和老二走到了一起。

  这主要因为,滴滴的规模并不能为自己筑起超级护城河。出行行业中不断的会有新的玩家涌现,比如美团进入出行领域,只要有补贴照样挖滴滴墙角。

  来自知乎用户李晓明就提到,滴滴没有超级护城河的问题出在客户增益上,就是“一个客户能否给另外一个陌生客户带来增益(好处),这个增益可以是钱,也可以是便利,也可以是快捷等等”。如果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能让客户给其他客户带来增益,那么其一旦形成规模优势,客户市场份额会自然形成超级护城河,走向强者愈强。比如,微信上你每增加一个用户,很容易给其他用户(这个用户的朋友)带来增益。比如你上微信了,对于你的同学、同事来说就是增加了一个好处,他能更快更便利的找到你。同样,同学、同事到微信上来,也能给你带来好处。淘宝也是如此,你去淘宝交易,你交易的记录或评价,都在给其他陌生的购买者带来便利。

  但是反观滴滴,客户互相之间的增益几乎没有。你需要滴滴出行的时候,你会真的像淘宝一样去选择一个高评价的车主来乘坐么?不会,夏天太阳这么大,能来一个即使是三星评价的车,你也会毫不犹豫的坐到车里。所以,竞争对手就也很容易依赖补贴进入这个市场,只要烧钱就能进入到对方核心腹地,而且对方会如芒在背,而且只要对手烧钱不止,自己就会痛苦不止,所以双方要合并。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