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旧俗新解,小红书联名人民日报洞悉当下新青年的多元生活

2019/02/09 11:57      IT产业网   


  用新眼光审视旧年俗,用短视频为家乡代言,新青年们正通过新的生活方式参与对传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20年前,人们印象中的春节还是遍地的炮屑,春晚还是全民最主要的娱乐方式。20年后,人们不再热衷于通过鞭炮的声音表达喜悦,长辈发红包则渐渐让渡于短视频和红包大战。事实上,年青人们正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回乡路上和节日中的点点滴滴。而作为全国2亿新青年生活方式的载体,小红书之城也在让更多人看见,并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片1.jpg

  (用户Cris.Nancy向“薯队长”分享自己的回乡路)

  年货审美升级

  在人们的通常认知里,中年人一向是置办年货的绝对主力,回家路上,他们往往手拎肩扛几十公斤的行李包。从烟酒糖果、鸡鸭鱼肉、保健品到给孩子买的小猪佩奇,覆盖了一个家庭所有年龄段的成员,似乎行李越重,爱越深沉。

  事实上,春运大军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年青人的身影。对一个家庭而言,20年的时间意味着一次消费力的更迭,曾经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懵童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时代前沿的职场人士。他们开始承担更多社会和家庭责任,但与父辈们不同的是,在办年货这件事上,她们更在意美这件事。

  “凹陷型流线设计感很强,背面融合了葫芦,底部则是一个金元宝,是很经典的传统民族风格。”在小红薯林思(化名)的视频笔记中,有3篇都是关于年货选酒的。关注林思的小红薯们知道,这个取名为“精致妞儿变形记”的女孩儿有点酷,她喜欢品酒,“基本是白酒和红酒都不会抗拒的那种”。在视频中,除了口感上的品评,她还认真地分析起马勺脸谱酒的设计之美。

图片2.jpg

  这与她的日常工作有关,在林思的个性宣言中,她是一名“路线走跑偏的设计师”。爱美几乎是所有女孩儿的天性,但对于每天都沉浸于作图日常的林思来说,审美却并非只是愉悦,她觉得审美本身也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但好在它足够有趣。

  在小红书上,还有很多像林思一样对美有着特殊执着的年青人,通过她们的表达与分享,更多诸如马勺脸谱酒这样设计精美,兼具传统风格的商品进入年青人的视野。与此同时,那些经典的民族文化符号,也藉由这些“小红薯”的独特眼光,重新融入年青人的生活方式之中。

  用短视频为家乡代“言”

  常有段子调侃,每逢回乡,大城市里的Tina、Frank就变回了玲花和狗剩。外语、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自如切换折射了年青一代所拥有的多元文化身份。在不夜城,他们或许可以用一口流利英语与国际友人对话,但回到家乡,他们依然可以是长辈口中的娃娃和疙瘩。

  刘子瑞是上海交大在读的一名学生。年关将至,在回家前他就迫不期待的去湘菜馆追寻一份年味。视频中,这个长相俊俏的男生向大家分享起自己熟悉的湘味儿。“这是很多外地人都知道的糖油粑粑,”刘子瑞用筷子挤了挤躺在碗中的四颗圆球,并夹起其中一颗。显然,他对口中的软糯并不感到满意,因为“其实一般正宗的那种路边小摊卖的都是酥皮”。

图片3.jpg

  虽然一提湘菜,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熟悉,但对于湖南小子刘子瑞来说,家乡的味道并不只是辣。“其实长沙的臭豆腐并没有很臭”,他又尝了一口臭豆腐,“我觉得这个还不错,但是要比湖南的多一些酸味。”直到最后一道剁椒鱼头上来之后,他才竖起了大拇指,“这个辣椒应该是从湖南运过来的。”

  刘子瑞觉得,家乡味道中的细微差别只有生活过那里的人才晓得。在他的往年回顾中清楚地写着“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很多挑战、变数和幸运。与之前的自己告别,在新的方面尝试探索,走过弯路也有了一些小收获。”吃了几口外地的湘菜后,刘子瑞通过视频为家乡味道代言,这也许便是他在新年中的第一个探索。

  大扫除与断舍离

  除了与家人团聚,辞旧迎新也是过年的重要内涵。事实上,抛却陈旧的观念与束缚,抛却既有的功过,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也正是新年之所以为新的原因。这也与年青人朋友圈中频频出现的“断舍离”殊途同归。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徐芳(化名)最初接触断舍离是为了给自己的屋子腾出更多的空间。16年毕业的徐芳不顾家人反对,拎着一个行李箱便只身北上。她记得,一个月的房租便花掉了她四年攒下的奖学金。工作稳定下来,徐芳的生活物品也越积越多。有一天她下班回家,发现自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屋子收拾利索。对空间一向没什么概念的徐芳才猛然意识到,原来20平米的小空间竟塞下了这么多东西。

  “其实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没什么用”,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徐芳发现很多东西自己只是买了,但是再没有看过第二眼。看着一柜子落满了灰尘的小物件和纸质书,她开始学习克制自己的欲望。徐芳近来买的最后一件“小玩意”是小红书上的一个手账本,本子上记录着她每天读了几页书,洗了几件衣服,这些小事,让她有了另外的快乐。

图片4.jpg

  慢慢地,徐芳开始脱离买买买,努力学习收纳技术。春节回家前,徐芳把自己的屋子又归置了一遍,并在小红书上晒出了物品收纳和房屋清理的诀窍,例如在柜子上方安装置物架,“我希望在工作之余把自己的生活也梳理好。”

  新年中的“抢”“拍”“答”

  随着云计算、AR、短视频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新年的玩法也有了变化。挥别孩童时期的“搓麻”和“放炮”,回家后的年青人更多是用手机“答题抢红包”和“拍视频”。

  唐朝以后,人们把谁当做门神?如果不是因为参加了“赢福袋”活动,王勇可能还不知道秦叔宝和尉迟恭是谁。知识问答在近两年成为春节文娱的流行玩法。在由人民日报和小红书联名的签到打卡赢福袋活动中,连续7天签到,并答题正确才能集齐福袋。王勇觉得这有点儿像小学收集水浒卡,“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包里面装的是谁”,不过他认为这个玩法还“挺有趣的,涨点儿知识,说不定还能抢到红包。”

  “小红薯”徐芳则更喜欢用镜头记录家人。得知拍视频还能赢红包,爱美的徐芳开始了自己的视频打卡路。徐芳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小时候的相册、年夜饭、还带着侄女玩儿起了刀叉吃麻花。看着自己发布的短视频,有点儿恋家的徐芳觉得另有他用,“在返程的汽车上看看这些,起码觉得自己还赖在家里,这节也不算白过。”

  相比于远在家乡的父辈,城市生活为年青人们对生活和传统的理解提供了更多视角。新青年的年俗新解,正是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参与对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表达与再造。而小红书,正是观察新青年生活方式的一个窗口。

  事实上,在小红书这座口袋里的城市,有2亿年青人正分享着她们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吃喝玩乐的日常切片,在这些由视频和笔记组成的巨大文本中,足以一瞥当代青年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重塑。随着生活创意的不断涌现,新青年也将利用更多文化资源与表达方式,彻底打开人们对新生活的想象,进而形成推动生活方式变迁的合力。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