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新浪新闻app玩转“智能+”技术,解锁媒体全链新生态

2019/08/16 18:23      IT产业网   


  2016年3月,有史以来最爱下棋的Alpha Go在乌镇打败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这一役,让AI第一次名声大噪。

  三年后,AI深入地埋伏进了人们的生活里,其发展更被广泛的认为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当下,新闻业界里也不乏人工智能的身影,大数据、VR/AR等新兴技术更是不断渗透到国内外媒体的各环节中,变革着新闻业的职能分工和生产流程,驱使着新闻业新的转向。

  顺应技术发展潮流 国内外主流媒体大变革

  只有迅速应对市场变革并做出调整,才能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生机。科技浪潮下,国内外媒体在新环境下图生存发展不断做出尝试和努力,借助技术发展红利实现信息消费升级,倒逼媒体平台不断进行技术、内容、产品的革新。

  从提供信息到提供服务,不管是视频业务的爆发,还是VR/AR的应用、社交互动的迭代升级、内容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各家均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媒体之路,各种老牌的新闻媒体在技术驱动下也都开始了新的进程。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利用AI自动化写作系统,实现地理位置监测,为不同地方的读者提供相关性强的本地新闻;英国的天空新闻(Sky News)通过和机器学习平台Graymeta的合作,用面部识别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彭博社使用的名叫Cyborg的系统,瞄准的是各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从报告中摘取最有趣的信息和数据,并在短时间内产出财经报道。金融市场的报道发布速度至关重要,这一系统帮助彭博社在与路透社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国外媒体在技术上大秀肌肉相比,国内媒体以新兴技术推动着自身变革,在顺应国际传媒发展走向的同时,也纷纷做出新的尝试和突破。

  新华社搭建的“媒体大脑”,持续推进数据积累沉淀与数据价值创造,促进新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光明日报与封面传媒共建“智媒技术云平台”,推动5G技术产业生态拓展新空间,助力智媒技术创新发展。

  智媒实践升级新浪解锁“全链赋能”新玩法

  由上述可见,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平台也在探索着符合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爆发新势点。作为老牌门户起家的新浪,虽然在移动端发力较晚,但在智媒的全链赋能探索上却颇具借鉴意义。

  凭借新浪20余年后台积累的丰富新闻数据,加上新浪微博10年来开放的社交媒体数据,让新浪新闻app的数据支持有了强大后盾。在新闻采集方面,基于这些数据,新浪构建了自己的鹰眼系统作为热点“探针”,通过机器深度学习与实时计算帮助采编团队对新闻热点酝酿、引爆、爆发、传播过程进行建模,实时监控热点变化走向,以便及时推荐给用户。

  在内容编辑方面,新浪新闻app将数据在机器模板中自动填充与更新,快速提升新闻发稿能力,如财经频道7×24小时就是通过AI写作实现不间断的自动化播报新闻。在智能审核方面,新浪新闻app突破了原有模式审核技术,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高端到端的学习效率,以此来提升系统对敏感内容的过滤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

  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浪在内容的分发上,也将不再局限于PC、手机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以及互联驾驶的汽车屏等均有可能成为用户新闻观看、收听的媒介。除基于地域的场景化分发外,更多分发场景、分发设备也成为了其重点布局的方向。

  赋能还是替代?内容与技术的平衡之路

  目前,AI已经应用于新闻选题、信息采集、内容生产、渠道传播等方面,新闻生产的“智能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闻生产的应用过程中,对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监控趋势性舆情与突发事件,以及提升用户交互性体验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无疑,人工智能的应用给新闻媒体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不少挑战。

  诚然,AI能够生产准确详实乃至合乎逻辑的内容,但离一篇热情、真挚而饱含意义的报道,还隔着很远。优质内容中呈现出来的同理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情感、个性、幽默、好奇、挫败、反思……若缺少这些人性化的要素,AI生成的内容永远无法真正吸引读者。

  另一方面,过分重视技术除了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商业变现外,还可能带来低俗内容的泛滥。在“流量思维”的主导下,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不可避免会带来假新闻、标题党、低俗等搏眼球的内容出现。

  或许因为上述矛盾的存在,“根正苗红”的新闻门户才始终没有放弃在高品质新闻上的突破。

  新浪集团首席信息官王巍曾在采访中对AI与人工的关系发表过看法,他认为,关键是要找到算法和人工的平衡点。先做出优质内容,再结合用户兴趣去推荐优质内容,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矛盾。

  在用户对基于兴趣的优质内容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新浪新闻app不断改进算法,打造“要闻频道”、“精选栏目”等创新应用。其中要闻频道基于新浪新闻编辑团队的专业能力,将权威内容进行精选整合,释放新闻的普适性价值;精选栏目以PGC为主,将优质垂直领域创作者产出的深度内容和观点聚合。独特的内容推荐功能配合要闻&精选双驱动分发模式,满足用户的短期兴趣和深度兴趣阅读,从而避免因为不断根据兴趣推荐而造成的过度推荐。

  此外,新浪移动利用AI技术,辅助专业编辑对内容进行甄选把关;同时与2000多家权威主流媒体合作,引入优质内容;还通过人工对自媒体内容的质量严格把控。

  与其说AI会替代媒体人,不如说它将为媒体人赋能。除了帮媒体人完成各种琐碎的活儿,如撰写简单文章、识别特定受众、完成语言转译等,AI快速大量处理信息的优势甚至可以锁定人类难以发现的要点,为深度内容提供线索。

  AI并不等于未来感十足的高科技,它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常见,并且已经在媒体的工作流程中拥有了姓名。新闻编辑室里的人类,应该对来帮忙的AI表示欢迎,而不是排斥,毕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还将继续,受众对新闻价值和效率的追求也会更加强烈。在5G时代揭开篇章的当下,可以预见,信息流向优质、高效内容转变的过程中,每一家平台也都将持续在技术的赋能上进行创新布局。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