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3·15”晚会回顾:医美培训儿戏了事,医美药械真假难辨

2022/03/21 22:37      艾媒网   


  今年的“3·15”晚会结束了,但节目中反映的消费问题引人反思,值得被持续关注,相关消费乱象必须被整改。医美是今年晚会所聚焦的行业之一。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者“爱美”意识增强,以及社会对整形美容接受度提高,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美机构市场竞争态势及企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曾作出预测,我国医美用户规模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并有望于2023年突破2300万人。

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

  培训机构教学儿戏,毕业学员资质存疑

  此次节目曝光的医美行业乱象,主要是医美培训机构违规培训。记者深入某医美培训班发现,报读无入学门槛,即使学员没有任何医学背景,也被告知可包教包会;上课的老师无证教学,教学流程不严谨不专业;最后所有学员未经严格考核即可毕业,所领证书的颁发机构也无法查验。不少毕业学员随即“持证上岗”,在美容店或亲自上门给顾客打针。

  这样的医美培训,在技术及医德上,都是一种严重的缺失,引发的医美事故,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财产及身心健康。并且这样的培训班,即使短期内侥幸无事,长期存在也是医美行业的一大隐患。

医美消费乱象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主要考虑的是:该机构是否公立机构(65.8%),机构资质(53.8%),以及口碑舆情(50.1%),对价格的敏感度则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医美消费者有一定的判断力,明白低价并非最重要的因素,结合性价比与质量,才能保证医疗美容的效果。

中国医美行业消费者选择机构考虑因素

  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保险与保障、医生资质两项考虑得不多。即使医美机构营业资质符合标准,里面的医生资质却可能参差不齐,加上从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情况来看,就算参加完培训的医美从业者,也可能只是持无资质的假证上岗的员工。

  医美从业者的真实素质令人担忧,仅靠消费者自己把关,很可能防不胜防。因此,医美机构在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时,应当小心验证,同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查处力度,尽早取缔无证、无牌、无资质的培训机构。

  医美药品器械来源可疑,伪劣产品可致生命危险

  通过暗访,记者还发现,老师还会在课上教学生如何稀释针剂来降低美容效果,从而诱导顾客多次注射,多次付费。毕业的学员还能够从老师那里,获得医美药品和器械供应商的联系方式,以低价进货高价出售的方式牟取暴利,而这些医美材料的货源资质也无从考究。

  本次“3·15”晚会上,就有医美事故亲历者讲述,由于错误的注射方式、低劣的注射用具和药剂质量,自己遭受到了脑组织坏死、容貌被毁等一系列伤害,心理大受打击,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医美消费乱象二

  从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医美器械产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可以了解到,医美器械主要分为有源手术器械、无源手术器械、骨科手术器械、物理治疗器械、无源植入器械,以及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六大类,细分产品类别更是繁复,而绝大部分器械都是会接触到人体,甚至进入人体内的,因此,只有医生操作规范且器械质量达标,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医美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美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高速扩张更应严加监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847亿元,预计2023年可突破2600亿元。在投融资方面,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投融资金额大幅增长至2671.13亿元。

医美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医美行业投融资规模

  由此可见,中国医美行业已逐渐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人们消费能力提高,对美的关注度提升,企业和投资者都看好医美行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打击非法行医,从源头的伪劣针剂产品到黑心医美机构,逐一查处整顿,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非法运营或不合资格从业人员的侵害,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