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09:36 艾媒网
自去年以来,数字藏品在国内火了起来。这些基于传统艺术品的数字化内容既有传统书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仕女蹴鞠图》等,也有对历史文物的修复重现及二次创作,如敦煌壁画修复图、数字秦俑等,还有传统戏曲名家的唱片,如“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演唱选段等。除传统艺术作品外,数字藏品也涉及多个领域,如天坛建筑群系列中3D再现鎏金宝顶、中国天气的“拥抱星辰大海”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系列数字藏品等,涵盖建筑、气象、人工智能、文娱等多个领域。
数字藏品源自NFT,去金融化成为监管NFT的大方向后也影响到了数字藏品。历经“中国制造”后,数字藏品先是去除了代币功能,不通过虚拟币交易,使得数字藏品不再具备金融属性,而后开始走传统文化IP路线。
2022年,数字藏品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艾媒数据中心(data.iimedia.cn)对“数字藏品”这一主题进行了数据收集,供感兴趣的企业和消费者细细探索数字藏品市场的消费特征和最新趋势。
数字藏品逐渐普及,新颖和升值前景是网民购买数字藏品的主要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有87.4%的网民了解过数字藏品,此外亦有11.4%的网民表示还未了解但有兴趣。
艺术收藏因数字藏品的出现变得“平民化”,但仍保留着稀缺性,收藏价值性,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使其不仅拥有与传统艺术品一致的唯一性与稀缺性,还杜绝了假冒藏品出现和无限复制的现象,藏品更加具备了稀有属性,增强了其收藏的价值。据调研数据显示,新颖好奇(57.7%)、看中升值前景(57.6%)以及具有收藏价值(52.9%)是中国网民购买数字藏品的主要因素。
国潮兴起,文物数字藏品成现象级爆款
调研数据显示,国潮、国风是网民比较偏好的数字藏品类型。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逐渐觉醒,新一代消费者开始将视线放在了传统文化中,汉服、古风风靡一时,年轻消费者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完美融合。随着国潮的兴起,文物通过数字藏品的风潮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一些博物馆销售的文创数字藏品,成为现象级爆款。这类数字藏品做为一种流行趋势,另外,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让也数字藏品变得更加火热,成为当下文旅购物新潮品。
数字藏品优劣势并存,数字藏品走红需填补监管空白
调研数据显示,超五成网民认为数字藏品实现了对点交易,降低交易成本。部分实体藏品昂贵的价格“劝退”了不少消费者,而数字藏品实现了观赏权和所有权分离,帮助部分创作者规避线下宣发作品的高昂成本,缩短交易流程,实现商业价值。
但对于数字藏品的现状仍有不少网民认为大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存在缺乏从业资质、行业缺乏政府引导等问题。数字藏品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平台开展NFT数字藏品交易业务,需要进行区块链安全评估和备案,提供多项业务资质证明,但一些数字藏品平台并不完全具备从业资质,er以赚钱为噱头,设置各种“玩法”吸引新玩家,行业炒作风气较为浓厚。由于缺乏相应监管,有的平台甚至出现欺骗消费者、卷钱跑路现象。
面对行业监管空白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对区块链和链上资产的监管态度不一。国际方面,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计划进入NFT市场,并参考股票模式监管数字资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表示目前没有计划对NFT领域进行监管;韩国金融监督局(FSS)宣布将加强对包括NFT在内的新交易资产的监控。
在国内方面,2022年2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指出存在不少编造虚假元宇宙投资项目、以元宇宙区块链游戏诈骗、炒作元宇宙房地产、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牟利等违法犯罪活动。尽管数字藏品在风险性上远低于NFT,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数字藏品在发行过程中关于内容审核、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的规则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