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数字化

腾讯云王义成:腾讯数据库已服务30多家金融核心系统

2023/07/12 11:18      数智前线   


  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大潮以及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进步,包括腾讯云数据库TDSQL在内的国内厂商拿到了越来越多金融客户的订单。但尽管如此,国产数据库厂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游勇

  编|周路平

  金融数据库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作为肉最多,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金融行业一直是国产数据库厂商最希望攻破的堡垒。

  在此之前,这个赛道基本是Oracle和IBM的天下,他们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是产品的稳定性和生态已经足够强大,也在金融圈建立了足够的信任。

  但这几年,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大潮以及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进步,包括腾讯云数据库TDSQL在内的国内厂商拿到了越来越多金融客户的订单,从边缘系统到核心系统,从城商行到国有大行。但尽管如此,国产数据库厂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金融数据库已进入全面复制阶段

  “整个金融行业的数据库国产替换应该在2025年前后,会尘埃落定。”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王义成告诉数智前线,其他行业的数据库替换可能会在2027年到2028年陆续推进。

  当下,国有大行的核心系统和应用已经到了做选型和下移的阶段,包括IBM等大机的维护和购买都处于停滞状态。银行在更多选择走分布式选型的阶段,而不是去购买大机。在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王义成看来,2023年,他们在做的一些银行客户,七八成业务系统都会做应用的改造和数据库的改造,用国产数据库换掉之前的IBM或者Oracle。

  在此之前,腾讯云TDSQL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支撑腾讯集团自身的业务,比如Q币,开始做金融级的分布式数据库。

  其次是随着腾讯云的发展,将数据库作为云的一部分对外输出,为各行各业的产业互联网服务。

  第三次阶段是攻坚金融标杆,包括微众银行、张家港农商行和最近的湖州银行都是腾讯云TDSQL的标杆案例。

  目前,TDSQL服务了国内排行前十的银行中的七家,助力30余家金融机构完成了核心系统替换,目前位居行业第一,“国产替换的大规模复制已经开始。”王义成说,腾讯云将这次定义为发展的第四阶段。在此之前,腾讯云数据库TDSQL顺利通过TPC-C基准测试,性能达到每分钟8.14亿笔交易(tpmC),排在了榜首位置,并且打破世界纪录。

  相比于国有大行,农商行和城商行因为大多数还没有完成选型,腾讯云将批量复制的重点主要放在这些银行客户身上。“我们在和前线销售团队做好相应联动、方案引导,和前线子赛道的ISV做好联动,做好产品适配和联动。”

  但金融业,银行和资管、保险客户也有所不同。银行客户更看重产品稳定性和精细化运营能力,保险客户的数据库国产化替换过程中,并不改写核心业务系统,为此,他们看重数据库与Oracle的兼容性,“把Oracle兼容性的能力做得更丰富,围绕数据迁移体系、Oracle评估体系,切保险的市场。”

  而资管客户看重Oracle兼容性的同时又很重ISV,因为资管行业更依赖ISV的服务。腾讯云的打法是,更多与ISV的结合和ISV的前续适配,会在ISV的培训投重兵,并且在相关子赛道投重兵做前续适配。

  为了满足金融市场大规模国产替换的需求,除了提高数据库性能外,腾讯云在兼容性、产品综合能力、精细化管控、精细化运营、整体升级方案等方面也将投入大量精力。

  不过,不同类型和地域的银行,积极性有不小差异。比如一些体量比较靠前或者科技能力比较强的股份制银行,进展都比较靠前。而在城商行里,东部尤其是华东长三角一带的银行,科技创新的意愿比较高,基本完成基于分布式+微服务的改造。比如TDSQL服务的湖州银行,以及更早的张家港农商行、昆山农商行和浦发硅谷,基本在长三角一带。珠三角地区和西部地区基本在完成选型、进入交付的阶段。

  02

  国产数据库的差距和难题

  在性能上,头部国产数据库厂商的产品核心能力不输传统Oracle,比如在核心性能上。而在常规核心的备份恢复、监控报警方面,腾讯云也运维了近百万实例。

  但目前,国内与海外数据库的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可视化,如何让客户很少投入或者让不是很精尖的DBA人员,能基于一些周边工具把数据库运维好,包括故障定位的能力,性能优化的诊断能力,而不是依赖原厂服务。

  二是生态能力没有完全建立。市面上有数百家数据库厂商同台竞技,不仅同质化严重,甚至很多以前在Oracle生态圈做服务和工具的厂商,也开始直接下场做数据库产品。

  “今天整个生态,厂商要自己从头打到底。”王义成说,而当年Oracle数据库有很多踏踏实实做基础服务的企业,整个生态体系和服务体系都很健全。

  但如今数据库厂商众多,造成的结果是,ISV也很痛苦,要适配的厂家太多;数据库厂商也很痛苦,找不到太多的合作伙伴来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客户也很痛苦,每一个客户不得不下场对数据库进行选型。大家都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但这又是一种复制性不高的方式。

  比如今年5月,腾讯云TDSQL拿下了浙江首个城商行——湖州银行新核心系统项目,采用了“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新建改造应用系统达120个。

  这个项目的ISV是长亮科技。在此之前,张家港农商行也用的是长亮科技的系统。不过,湖州银行用的是长亮科技最新V8银行系统,之前张家港银行用的是V7。

  “我们更希望的方式,前期跟ISV适配好,它把我带进去就好了,我做得更轻。对我们来说,今天做的会累一点,前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当下,腾讯云也在逐步打造自己的数据库生态,腾讯云正在加大自研产品投入,让利给下游的服务合作伙伴和上游的ISV。如今,腾讯云专门制定了对上游ISV的扶持策略,包括参与投资、联合打单或者签金牌合作协议。

  03

  信任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

  相比于产品和生态上的一些短板,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依然摆在所有国产数据库厂商的面前:金融行业对国产数据库的信任度依然没有完全建立。

  比如,腾讯云的一个银行客户,出了一个事件,数据库突然就断掉了几十秒,其实从日志可以看到,这不是数据库本身的问题,问题出现在网络侧。

  但银行坚持要求数据库做排查,“还是对你数据库的不信任”。王义成经常收到客情反馈,可能是操作系统的问题,或者是初始参数配置出了问题。但客户都会默认为是数据库本身出了问题。

  比如,有大行客户提出希望能做到同城强同步的容灾,其出发点是当系统有未知Bug时,而高可用的节点全部失败后,可以在同城同步。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资源要加倍,开发挑战很大。

  但银行并不会要求Oracle这么做,尽管Oracle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一方面大家潜意识里认为Oracle不会出现不可控的Bug,另一方面即便出现了这类问题,直接迁异地就可以。

  Oracle和IBM的数据库在金融机构运行了几十年,客户不仅非常熟悉,也有天然的信任感。

  但国产数据库很难做到这一点。金融行业是对数据库稳定性要求最高的领域,稍微大一点的波动和事故,可能就会带来后续的追责,这样的后果谁也无法承担。绝大多数行业的对数据库的需求都无法与金融行业相提并论。

  事实上,虽然腾讯云服务了大量内部业务和互联网客户,实例多达几十万,但金融机构并不关心,“你只是有一个基本的敲门砖”。在他们看来,互联网客户,对数据的敏感性、稳定性与国有大行天生存在差距。

  相反,互联网厂商的技术团队通常不会提产品不稳定的诉求,大家更多的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客户本身没有被Oracle教育过,也没有横向比较,但金融客户的锚点是Oracle,“这是Gap最深层次的原因”。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