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数字化

阿里再更新:走出存量内卷,AI构造增量

2023/09/14 17:41      新立场   


  9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发布了首封全员信,宣布将在“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基础上重塑业务优先级。面向未来,阿里将向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和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如同吴泳铭在信中提到的,今天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同时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过去24年里,阿里抓住时代大潮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得了高速成长。但对于一家立志要发展102年的公司而言,需要警惕的最大敌人恰恰是自我僵化,而穿越周期的唯一凭借必然是组织和战略的与时俱进。

  当然,从公司层面讲,阿里一直是家主动拥抱变化的企业,价值观里那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贯穿了其过去24年的成长壮大。

  而从吴泳铭本人的经历来说,相比前任逍遥子,他拥有更为浓厚的技术背景。

  他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也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跟蒋凡一起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

  另一方面,他还曾于2015年8月参与创办创办元璟资本,投资了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多个项目。这意味着,吴泳铭既深谙内部传统,又兼具外部视野,既懂业务和技术,也懂财务和投资。

  复合的背景自然有助于建立多元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这大概是首封全员信里“求变”之心力透纸背的原因。

  01、两大重心和三类业务

  阿里近几年整体的战略调整其实有个清晰的脉络,我们不妨对此先做个梳理。

  2022年初,阿里明确了包括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在内的三大战略,在此之前阿里坚持的三大战略被描述为“内需、高科技和全球化”。

  比较而言,更新后的版本进一步用消费锚定了内需,用云计算锚定了高科技,因此比之前的说法更加聚焦和清晰,有利于集团层面明确在各个业务线应该如何统筹资源投入。

  比如,之前的“高科技”其实是个相当模糊的概念,你很难摸清楚阿里这样的商业组织要如何根据这个概念去协调业务。

  云计算是高科技吗?自动驾驶是高科技吗?生物医药呢?智能手机Soc呢?如果这些都属于高科技的范畴,那对阿里来说哪些落在版图之内,哪些落在版图之外?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又是可以策略性放弃的?

  而在聚焦到云计算业务线过后,上述问题就不称之问题了:阿里的高科技布局应该围绕云计算进行,为整个社会向产业互联网转型,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基础能力。所以后来我们看到阿里的业务在跟着战略一起调整,像达摩院下面一些外围的研发线上半年就有所收缩。

  而这次吴泳铭全员信里提到的“两大战略中心和三类业务”,既在路线上对原先的“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有承袭,又结合变化的行业环境和技术形势适时引入了新的内涵,《新立场》对此的理解是务虚又务实:“用户为先、AI驱动”是最高指导原则,而向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则是行动指南。

  阿里一直以来有着“客户第一”的传统,因此吴泳铭把“用户为先”放在首位其实是一脉相承。阿里如今服务于十亿国内消费者和数亿全球用户,这些人持续的选择和信任是阿里所有业务的基石。如吴泳铭在信中所说,“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转向用户视角,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的优先级高于一切。更多用户才能给商家带去更多市场机会。”

  如果说到这里,还只是新CEO在例行公事向员工强调服务用户的初心,那通过开放,包括向竞争对手的开放,则表明吴泳铭在这个问题上的魄力和大胆。

  在开放和合作的范围大幅拓宽后,原先阿里内部的各项业务会面临更多竞争,吴泳铭的提法是“在不影响战略联动效应基础上,让业务间合作更多遵从市场化原则”。这其实也符合阿里1+6+N改革的目标,打破“大锅饭”,通过独立激发各业务线的主观能动性。

  吴泳铭提出的第二个战略重心是“AI驱动”。ChatGPT掀起的这波生成式AI浪潮毫无疑问将重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阿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果抓不住这波AI浪潮,可能会有新的物种取代阿里。

  但幸运的是,阿里目前仍然处于参与“人工智能改造世界”的优势位置。阿里旗下各条业务线有着海量的用户场景,这些场景是AI技术最佳的应用场,并可能在场景和技术的相互反馈中形成正向循环。而吴泳铭本人的技术背景,应该会在这样一个过程里大有可为,我们大概会在以后有更多机会看到阿里科技范的一面。

  在明确用户和AI两个战略重心过后,吴泳铭给出了阿里未来要投入和努力的具体方向。

  前两个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和AI驱动的科技业务,这两个方向联系紧密但落点不同。

  《新立场》的理解是,前者强调通过技术对阿里现有的平台业务,例如淘宝天猫,做用户体验的改善,比如更精准的商品推送、更便捷的智能客服、更全面主动的风控体系等。

  而后者则是着眼于AI带来的重塑各个行业的机会,淘天平台所代表的电商行业当然也在其中,但更广阔的机会在视野之外。基于通义系列的产品和模型服务,阿里的AI能力将大展拳脚,在帮助客户取得成功的同时,拿到自己通向未来的新船票。

  而全球化,如内部信里所说,是阿里初创时就在干的事,阿里最早的目标就是要做一家由中国人创办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有独特价值的公司。当然,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以淘天为代表的国内C端业务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外界更多的注意力。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过后,以阿里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都更加成熟,出海的客观条件早已具备,也已经或正在取得更多的全球份额。

  过去一段时间,蒋凡领导下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成绩尤其亮眼,从2022年三季度起就持续超出市场预期。阿里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国际数字商业同比增速达到了41%,在阿里所有业务线中排在首位。

  蒋凡是阿里公认的干将,预计未来他领导的全球化业务还将获得来自集团层面的更多支持。而对于国内乃至国外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阿里织的这张网应该会让“天下的生意”好做许多。

  02、新CEO发扬老传统

  从3月28号阿里宣布1+6+N组织变革开始,到5月18号控股公司和各业务集团董事会等高管人选确立,再到教师节蔡崇信和吴泳铭正式走马上任,阿里向外界展示出了一个超大型组织少见的决断力和行动力。

  尽管阿里历来有着重视组织敏捷并把组织进化作为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动力的传统,但客观的说,这种节奏也多少有点压力拉满的意思。

  吴泳铭在内部信的开端就指出了这种调整的必要性,“时代在变,阿里必须变!时代在进步,阿里更必须进步!”

  马云在五月下旬曾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的沟通会,传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阿里面临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甚至掏出了诺基亚和柯达这两个企业衰亡的标杆案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当然,如《新立场》之前表达过的,今天的阿里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不假,但也没有到如此危急的程度,淘天仍然在体量上保持着一个身位的优势,创始人的做法更多应看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灌输。

  就目前的态势来说,阿里这场自上而下的组织和战略的大变革,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从吴泳铭履职后首封内部信的内容看,他已经对自己的“施政”方向有了清晰的认知。阿里历史上经过了多次变革,形式上每次变革都不一样,但背后都是同一个求新求变的灵魂。

  过去二十多年里,阿里一直擅于通过自我创新来适应形势的变化,正是敏捷的战略调整和组织变革帮助阿里穿越了一个个大小周期。

  在确立业务版图的中前期,阿里采取的是“履带战略”。从B2B业务到淘宝、天猫,再到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和闲鱼,阿里巴巴集团的各个业务形成梯队发展、有机作战,这个业务退下来,新的顶上去,形成持续不断的增长动力。

  后来在张勇的主导下,阿里的战略调整和与之搭配的组织变革保持着常态。以2015年张勇提出“大中台小前台”为起始节点,阿里在过去七年里一共进行了超过20次组织架构调整。用张勇本人的话来说,这是“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

  如今,吴泳铭接棒张勇,阿里的百年传承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的阿里一定会遇到新变化,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吴泳铭时代的阿里也一定会发扬主动变革追求创新的老传统,因为只有这样阿里才能保持永远的生命力。

  03、写在最后

  在3月28日阿里宣布1+6+N,张勇曾经这样解释背后的动机。张勇说,希望阿里巴巴未来能够长出若干个上市公司,过几年继续“生儿育女”,长出更多上市公司。“上市不仅是上市本身,也是独立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而战,为自己所奋斗的事业而战。”

  而吴泳铭在内部信的结尾,他也给年轻的阿里人打了一针兴奋剂,而且更加具体。他要在四年内,使85后和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机制和文化环境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的核心力量。

  对于充满野心和渴望的年轻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建立一番自己的事业更令人心潮澎湃呢?

  战略有了,鸡血打了,老阿里人有经验,年轻的阿里人有精力,这样的组合值得期待。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