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数字化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车云图,一个都不能少

2023/09/20 17:28      连线出行   


  文/周雄飞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比拼电动化的上半场,走向竞逐智能化的下半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也从“是不是电动化”转变到了“智能化功能好不好用”上。

  如今,车企们正在加速升级它们的智能化功能,试图提升消费者体验、以及满足更多的需求。

  以智驾为例,众多新能源车企们已不再满足在高架及高速上实现高阶辅助驾驶,正试图将这一功能,在路况环境更加复杂的城市道路内落地,小鹏、理想等车企都推出了“通勤模式”来试水。

  另一方面,自然交互也已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智舱下一阶段发展路径。简言之,目前车企们的智能座舱功能,大多数还停留在人类乘客说出命令、车企执行功能的被动交互;而未来,车机与人类的交互,前者需要主动和自然地完成。

  要实现这些智能化功能的升级,自然需要更高的算力、更多的数据以及更聪明的算法作为支撑,而这些因素也被业内视为智能汽车下半场的关键“基础设施”。

  这一背景下,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们,纷纷加入到这场争夺“基础设施”的战场之中。本月初,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出行专场上,腾讯发布了智能汽车云、智驾云图和智能座舱的最新产品及方案,试图基于智舱和智驾两域大模型及云端算法能力,来帮助车企实现智能化升级的同时,还能降本增效。

  在大模型和云计算的热潮下,除了腾讯之外,百度、华为和阿里巴巴等大厂也都有相似的布局。比如这些大厂都在自动驾驶领域建立了自动驾驶专有云业务,以便帮助自身以及车企实现数据的合规闭环和算法的迭代。

  目前,对于实现城市NOA,大多数车企虽然都喊出了“重感知、轻地图”的口号,那么如何把地图真正做“轻”,一直都是行业广泛讨论的话题。作为最早布局高精地图基础设施的大厂之一,腾讯也提出了它的答案——通过把自动驾驶地图数据全面云化,来解决鲜度低、成本高且数据单一等问题。

  基于车云图联合的能力,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们,就可以帮助更多的车企提升城市的自动驾驶数据标注、算法泛化和训练的效率,同时也能让智舱根据不同路段环境,做出更好的自适应场景调节。由此,车、云和图三大能力,在智能汽车下半场缺一不可。

  在腾讯、百度等大厂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更多新能源车企正基于国内发展的基础上,走出国门走向更大的市场。也正因如此,这场关于智能汽车的全球战争,已然成为比拼基础设施的战场。

  1、车、云和图,缺一不可

  今年以来,车企们在智能化领域的角逐正愈演愈烈。

  明显的表现,在今年上海车展就已展现出来。彼时,包括“蔚小理”在内的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主流产品,都试图用“所见即所得”的智能座舱语音操控功能,来取代基础的触控车机操控。

  实现语音操控后,部分车企又盯上了“所见即可比划”的手势操控功能。其中,理想汽车在L9产品中引入了该功能,消费者在车内可通过手势与车内屏幕进行交互,以至于理想汽车CEO李想把这款产品称为“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车型”。

  上海车展之后,车企们针对智能座舱的追逐并没有停下来。今年6月,智己汽车发布全新智己LS7产品的同时,还推出了“全程AI舱”的驾舱产品,据介绍基于融合感知算法和软硬件配合,可实现辅助驾驶员驾驶、场景代驾等功能。

  智己全程AI舱,图源智己汽车官微

  智舱领域比拼能力的同时,车企们也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着快速布局。

  进入下半年,小鹏汽车在新车型G6的发布会上,推出了名为“AI代驾”的智驾功能,按照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介绍,AI代驾可实现家到公司这样点到点、城市内高阶辅助驾驶,以至于这一功能也被业内称为“通勤模式”。

  除了小鹏之外,也有其他车企相继推出了相似的功能。前有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4月宣布宝骏云朵会具备“记忆行车”功能,可实现点到点路线的辅助驾驶;后有理想汽车在今年6月也发布了名为“通勤NOA”的点到点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功能。

  由于这些车企公布的通勤模式落地时间大多在今年第三、四季度,因此业内有声音认为,今年上半年是车企们智能座舱的大战场,而下半年则会在智驾领域“扳手腕”。

  无论是智舱的功能升级,还是智驾的能力迭代,这些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就以智驾场景看,据全球数据机构Garner统计,拿“蔚小理”这样月销过万辆的车企为例,一年所产生的数据总量就会达到ZB级别(10亿TB约等于1ZB)。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认为,随着智能汽车拥有巨量的数据后,在国家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下,这些数据怎么用,如何保障合规,让这些数据“敢采、敢用、用得好”成为重中之重。

  经过全行业的探索后,找到了一个解决以上问题的答案——让这些“数据”上云。

  “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在快速发展,从成本层面和数据合规层面考虑,传统的数据中心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上云’是必然的选择。”智能汽车数据工程师王兵对连线出行表示。

  数据上云后,一方面可以释放智能汽车本身的算力和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和储存,保证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产生的数据实现安全储存和合规管理。

  除了安全和合规之外,数据上云的价值还能更进一步——提升算法训练的效率。

  以智驾领域为例,目前大多数车企已引入了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能力,要提升算法能力,就少不了感知模型训练、仿真测试,以及数据的清洗、标注和训练等过程,此前通过人工来操作,基本会耗时很长,效率也很低。

  智舱领域,也已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要让车机系统对人类的语音、手势指令做出相应功能反馈,其背后就需要多模态感知、以及AIGC等模型的支撑,自然也少不了算法训练和数据积累。

  在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负责人钟学丹看来,当数据上云后,就可以分摊足够的资源和算力,来分别处理智舱和智驾两端的算法训练和迭代。整个训练和维护的过程,由于合规的参与,在保证数据高效的同时,也会提升数据训练的效率。

  除了数据上云之外,一场对于高精地图的降本增效讨论,也在今年多次进行着。

  简单说,此前“蔚小理”们能在高速和高架等场景中实现领航辅助驾驶,都得益于高精地图的辅助。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下半场竞争后,成本压力随之变大,很多车企都认为高精地图存在鲜度低、成本高等劣势,以至于喊出了“重感知、轻地图”,甚至有部分车企喊出了无图城市NOA的目标。

  但在业内看来,“重感知、轻地图”不代表彻底放弃预先采集的高精地图,而是车企们会自身实时采集环境数据,来自己“画图”,用成本较低的策略收集大量数据,通过云端众包建图来弥补高精地图鲜度低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智舱和智驾等智能化功能上车,车端、云端和图端三方面能力缺一不可、且已形成互相配合和融合的形态。在这一背景下,坐拥资源和数据的大厂们,对此早早开始布局起来。

  2、“车云图一体化”,,已成大厂们竞逐焦点

  从大厂们探索汽车智能化的时间点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在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指导性政策的背景下,“蔚小理”等新能源车企快速成立起来,虽然彼时汽车电动化才刚刚发展起来,但大厂们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布局已经开始。

  早在2015年,腾讯宣布成立腾讯车联部门,当时该部门的任务就是打造一套汽车智能系统,计划与车企一起做车载生态系统。很快,腾讯推出了“腾讯车联开放平台”,以便帮助车企实现车联网的目标。与此同时,腾讯在2016年也宣布成立自动驾驶实验室。

  就在腾讯向汽车智能化领域布局的前后脚,百度、华为和阿里也没有闲着。百度在那些年开始了对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并且也推出了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希望借此布局车联网领域。

  阿里则是在2015年与上汽集团达成合作,成立了“斑马智行”,借此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华为也在那几年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和发布车载通信产品“ME909T”。

  时间来到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洗牌期和变革期,很多传统车企都有向智能汽车时代转型的需求。

  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自然看到了这一机会,其中,腾讯彼时刚完成了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并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来帮助汽车出行行业实现转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腾讯整合了此前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汽车云服务,出行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成立了隶属于CSIG的智慧出行事业部。再到去年,腾讯成为率先把车端、云端和图端三大能力进行融合的大厂之一,发布了“车云一体化”战略,基于这一战略车企的智能化转型可实现降本增效。

  再到本月,腾讯对车、云和图三大能力升级的同时,“车云图一体化”战略也变得更加融合和紧密了。

  随着去年腾讯发布智能汽车云后,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能力。按照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介绍,该云服务在行业率先实现了华东、华北“双专区”布局,通过全栈与公网隔离的方式,保障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数据安全。

  腾讯智能汽车云全面升级

  硬件升级的同时,智能汽车云的算力和数据也有较大提升。前者融合了腾讯云的HCC高性能计算集群和自研的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为智能驾驶大模型训练提供高性能、高带宽、低延迟的能力支撑;后者则依托腾讯的自研的向量数据库,可让智驾数据处理能力提升10倍。

  智能驾驶领域之外,腾讯也把大模型能力引入智能座舱中。“当车辆感知语音、手势等输入信息后,处于云端的座舱垂域大模型经过泛化和分析后,就可按需向用户提供更自然的功能交互。”腾讯智慧出行智能座舱产品总经理孙珏对连线出行介绍。

  就拿进出停车场场景为例,当车辆将要进出停车场时,腾讯座舱垂域大模型就可提前在车机界面展示一个付费二维码,车内乘客就可拿出手机扫码快捷支付,车辆可实现无需等待、快捷进出停车场。

  腾讯车载座舱智能支付

  目前车企喊出“重感知、轻地图”口号的同时,在出行地图服务布局多年的腾讯,同样也在探索如何把地图做“轻”。

  本次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其也发布了智驾云图产品,据介绍是业内首个实现自动驾驶地图数据全面云化的产品。简单说基于云图一体化,结合动态交通信息、环境信息、用户驾驶经验和车企自有数据资产,进行云端多程建图,实现要素级、最快分钟级的在线更新。

  基于这一升级,腾讯地图副总裁、腾讯数字孪生业务负责人张少宇看来,智驾云图是可运营的‘活地图’。言外之意,智驾云图可有效解决高精地图鲜度低、成本高等劣势,同时能以图层的形式灵活组装,按需配置。张少宇认为,智驾地图最后的竞争,不是比更高精度,而是往更新更快这个方向发展。

  腾讯加码“车云图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其他大厂们也在做相似的布局。

  比如华为在今年8月发布了盘古大模型3.0,据其介绍结合该大模型,会提升智舱和智驾域的数据处理能力;商汤绝影也已宣布,会基于商汤大装置的软硬件以及日日新大模型体系,提升“驾、舱、云”三位一体战略。

  腾讯、华为等大厂会如此集体布局,也是因为这一战略已成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趋势。如上文所述,数据合规上云后,可以支撑起车端智舱域和智驾域算法的迭代;地图上云后,同样可以辅助车端智能驾驶的能力升级。

  “车、云和图等不同维度能力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也会夯实中国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这样公开表示道。

  事实上,已站在“车云图一体化”趋势前沿的腾讯等大厂们,也正在提供各自的能力,助力更多新能源车企们走向更远的战场。

  3、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腾讯们”如何助力行业发展?

  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句口号,目前已成为腾讯、百度、华为和阿里巴巴等大厂们,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下半场的态度。这些大厂会如此表态,也是因为它们看到了该行业迸发出来的众多机会。

  如上文所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比拼已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也已成为“蔚小理”等车企们的关键发展领域,由此会对具备高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云计算有较强的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建立一套满足需求的云计算系统,不仅对于大多数还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来说,有着资金上的限制;另外,对于诸多传统车企、以及上下游供应商,也有自建系统导致时间过长的顾虑。

  这一背景下,早早布局车、云、图等“基础设施”的大厂们,自然成为这些企业合适的助力伙伴。

  长安汽车,作为国内自主车企中较早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车企之一,目前正在建设新一代的智能驾驶平台,包含从L2-L4的方案,面向长安汽车的所有品牌和车型。这一平台也在和腾讯展开智驾地图方面的合作。

  事实上,长安与腾讯的合作过去几年就已开始。比如长安汽车在其产品中,已经搭载了诸如车载微信等腾讯生态的应用。而智驾云图能力的上车,在张少宇看来,对于车企们是开放的、即插即用的在线服务,可以让更多的客户基于智驾云图来共建数据服务体系。

  腾讯智驾云图示意图

  除了车企之外,作为全球Tier1的博世,也在联合腾讯推动自身智能化能力迭代。现阶段,博世正在积极布局智能驾驶研发中心,据其介绍,这其中腾讯为它提供了基础的云资源,其中包括一些公有云资源和部分私有云资源。此外,轻地图方案、座舱方案等方面,双方也将展开合作。

  除了腾讯之外,百度、阿里等大厂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时代发展。

  按照百度Apollo介绍,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为主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在威马、广汽埃安等100多个车型产品上量产;与此同时,英伟达、德赛科技等上下游供应商,也已处于百度Apollo生态伙伴体系中。

  与百度相似,华为基于供应商、Huawei Inside和智选车三大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拥有众多合伙伙伴,其中就包括赛力斯、北汽和奇瑞等等;上汽集团和小鹏汽车,也联合阿里云的能力,分别推出了“斑马智行”智能系统以及名为“扶摇”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

  智能化比拼之外,车企出海也成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发展关键词。

  据连线出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比亚迪、奇瑞、上汽、蔚来、小鹏、理想和爱驰等诸多品牌,把自家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及美洲市场销售,而且这样的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展。

  面对新的市场,这些出海的中国车企自然会受到当地玩家们,在智能化方面发起的挑战。

  这一时刻,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们,通过输出自身在“车云图一体化”的能力,来为这些车企护航。以腾讯为例,其在本月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了车云一体化的出海解决方案,包括安全合规的国内外一体化云底座服务,以及高价值低成本的智能网联云等平台能力。

  此外,据腾讯智慧出行战略总经理沈沛透露,腾讯智能座舱正式推出海外版,通过轻量化方案聚合丰富的外部生态,帮助车企构建丰富的海外数字化应用平台。

  “腾讯已经帮助20家车企搭建智能网联云平台,助力50多个汽车品牌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体验,用户服务规模突破1000万辆车。面向汽车行业的公有云,用云量已达到40万核服务器、存储规模突破150PB。”钟学丹这样对连线出行介绍道。

  不可否认,随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的向前发展,再加上大模型、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车企们的新能源下半场已变成一场综合实力的比拼战。在连线出行看来,车企和大厂们的“合纵连横”正在进行,它们将组团作战,以争取更大的胜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兵为化名。)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