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

校园社交,到底有无市场需求?

2017/02/25 16:13      亿欧 孙凌  


  2012年,Facebook花了10亿美金,正式完成了对Instagram 的收购,但是舆论哗然,而当下众人无疑都佩服扎克伯格的远见,这次收购,无疑是能够让Facebook走到当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家从大学校园里起家的校园社交产品,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顶级科技互联网公司。

  而本月另外一个同样从校园用户起家,以阅后即焚功能为主打的社交产品SnapChat已向纽交所提交IPO申请,计划以250亿美金的估值募资30亿美元,这是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科技界最大的IPO项目。而SnapChat上市,更是被视作是低迷已久的科技产业走出寒冬的复苏信号。

  反观国内,我们有着比美国更为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而社交产品中,当年的校内网在转型人人,2011顺利挂牌上市后,用户活跃就开始呈现过山车式的下滑,从2013年开始,近四年的时间,陆续有着校园社交产品的诞生,但用户量始终没有图片临界点,引来爆发,不禁让人思考,当下国内校园社交产品,到底有无用户需求。

  外部环境

  关于校园社交产品,近几年无法引来爆发,有朋友归结于腾讯在国内社交领域中的根深蒂固,阿里不断砸钱,都基本无功而返,笔者认为确有一些因素,恰好12年开始微信引来爆发,近几年的时间获取巨大的用户,如今微信体系任何一个改变,都吸引着无数眼球,比如小程序的推出。

  然而这并经不起推敲,已有较大用户规模的社交产品,与无法诞生新的社交产品,并无关系。全球社交产品,Facebook已经被印在人的脑海里,但当下的年轻人,尽管大部分人都上Facebook,但他们会选择在Instagram上发内容;而SnapChat如今每天被用户上传照片近2亿张,又被视为Instagram最大的竞敌。国内在QQ 近乎垄断社交领域的时代,依然出现了类似陌陌的社交平台,可见重要的还是社交产品的切入角度,或是一个创新点。

  产品现状

  回顾近几年的校园社交产品,受到媒体曝光较大的有从工具属性转型的超级课程表,主打分时社交的黑白校园,以及用匿名匿配切入的11点11分。还有如小柚、刻桌、Here、树洞、咩咩等,但都处于不愠不火中。并且社交产品,面临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用户通过平台结交认识后,又转移到熟悉到社交工具,如微信、QQ上,继续后续的交流,而最直接需要思考的点就是用户粘性以及与主流社交工具的区别。

  笔者此前运营的校园产品,当时选择匿名社交这个切入点,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匿名很大程度上,能够释放人的本性,这恰好是微信、QQ这类熟人社交平台所不具备的,但这类匿名的社交方式,无疑产生了极重的负能量,虽取得了短期的数据层面增长,但实在违背了产品的初衷。

  用户需求

  谈到做产品,最需要满足的就是用户需求,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交工具?我们对比Facebook和人人网,发现Facebook在运营过程中,虽为校园起家,但未拘谨于大学生使用,很早就开始用校外用户进入使用;而校内到人人网的转变,则更多的是,原校园用户毕业,进入职场,而由时间轴关联产生的。

  校园作为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交友无益比社会人士容易很多,各类社团活动,校内线下场景,都可以达到交友的目的。而在绝大部分校园BBS死掉的时代,很多校园社交产品,迎合用户需求,都注入了移动校园社区的功能,像兼职实习、失物招领这些当年常见的校园BBS版块,确实增强了一些用户黏性,也解决了用户所需,但这过强的校园属性,无疑是该产品,难以走出校园。

  如果校园社交产品仅专注于学生这个群体,那么三到四年的用户生命周期太短,衍生出的社交关系在时间上明显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且在融资创业的时代,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进行拉新,然后用户在使用产品几年后纷纷离去,我想这也是资本方很难认同的。而随着早期优质用户的离开,产品用户质量的下降,无疑会陷入一个更大的困境。

  另外单说垂直群体,大学生群体以往会被贴上叛逆、年轻、喜欢尝试新事物、二次元等标签,但是实则大学生群体很难形成一个缩影,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自主性。比如对于宝妈群体,我们可以推出专门的电商平台,但是对于大学生则很难,不同学生有着较大不同的消费习惯,难以一言以概之。这也导致产品很难满足广大的大学生需求。

  在我看来,那些较为成功案例中,产品起源于校园,更是因为校园有密集的人群,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而不是过于去抓学生的直接需求,比如社交产品之外的饿了么也是如此。所以一个社交产品想从校园为起点,无可厚非,但请注意产品本身的创意点所在,而不是单纯的学生需求。另外,对于一些原本扎根校园市场的企业,尝试做校园社交产品,应该着眼于深耕细作,尝试增加用户黏性,不断提高arup值为目标,而不是想着以后走出校园了。

  本文作者孙凌,亿欧专栏作者;微信:sunoling(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