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谁说演讲节目都是单打独斗?《@所有人》解锁团队演讲新姿势

2018/01/16 15:42      IT产业网   


  阔别荧幕很久的李小萌,最近出现在腾讯新闻新推出的《@所有人》栏目中。在首期节目中,李小萌带领她的嘉宾团队围绕“孩子,你不成功也没关系”的主题,对当下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看惯了形式大同小异的演讲类节目,原本对这档节目期待不高,没想到看了一期有点被圈粉。上演讲节目,“说”确实是核心,但怎么说、说什么还是很考验功力的。《@所有人》挑选的都是贴近生活的话题,嘉宾把个人经历和优质观点讲给观众听,故事化的剪辑方式和适当的字幕特效,能让习惯了热闹的观众安静下来听他们“好好说话”。

  全国首档团队演讲,把观点通过故事说出来

  在各路真人秀让观众逐渐审美疲劳后,泛文化类节目在荧屏上崛起。《@所有人》从生活出发,对当下的热门话题发表言论,集合多位嘉宾的视角解读社会现象,在输出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教育一直是热度居高不下的一个关键词,第一期节目就围绕教育问题展开,讲述亲身经历的事给观众以启迪和思考。

  李小萌首先以妈妈的身份,抛出一个“教育焦虑”的话题,接着各个嘉宾各抒己见,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出发,结合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现身说法。第一个发声的演讲者张释文先谈到了焦虑产的心理基础。在事实抛出来后,栏目组把话筒交给了杨东平教授,用他研究的数据佐证,让家长更加直观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全程以事实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也体现出这档节目的严谨用心。之后张释文进一步剖析了家长焦虑的原因,并且呼吁大家勿以标准化考试这个单一标准评判孩子。曾开办过幼儿园的粲然,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对什么是有用的教育话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在各嘉宾的观点碰撞中,27分钟的节目仿佛述说了一个当代的教育故事,一反常态的让演讲节目,由一个人说,变为“大家一起说”,观点更集中,节奏也更紧凑。毕竟很多焦虑的问题,一人想不明白,一个人也说不明白。

  创新剪辑方式,为内容保驾护航

  这种全新的故事化剪辑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让故事主题更加集中和凸显。《@所有人》讨论的大多是社会现实的热点话题,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人们自身学历、地域、文化等各种客观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对于事件的看法各不相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是并没有一个衡量对错的标准。像教育、医疗这些民生领域的事儿,一个人不一定能想明白、说明白。这档节目就是通过故事化的剪辑,把每个人相对独立的观点串联成一个完整丰满的故事。让演讲者的观点交织出现,不仅向观众真实揭示了问题所在,还提供适当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去,多产生一些有益的思考。

  同时节目也考虑到观众观看的疲劳点,为了让观众的兴趣时刻在线,这种剪辑上适当的切换,大量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的同时,也是为了让故事的讲述不拖沓。对于电视媒体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嘉宾的演讲会基于一个主题进行不同维度的阐述,各嘉宾之间的无缝衔接,要求制作团队对于嘉宾演讲内容有清晰的记忆和缜密的逻辑。

  借鉴综艺新玩法,字幕特效为故事加分

  除了剪辑方式之外,《@所有人》借鉴了一些优秀综艺节目的做法,在字幕、特效方面也做了新的尝试,通过画面的变化,增强观众对于节目中观点的理解。

  对于嘉宾的重要观点,节目进行了视觉上的强化。整体背景采用黑色,文案采用白色,对比强烈。文案字幕配合特效,极富视觉冲击力。整体风格与演讲者出现时的彩色形成对比,实现差异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度。

  字幕之外,节目还加入了分屏对比等特效,增强表现力。在演讲者张释文提到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的教育方式,“你家孩子上钢琴课了,我家孩子也要上钢琴课”这句话时,画面一分为二,仿佛就是两个家长在讨论。经过张释文生动形象地诠释,家长之间的较劲心理完美呈现出来。为了面子争个你死我活,何尝不是生活中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相比一般的演讲类节目,《@所有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让演讲内容更贴近观众生活,让原本有些枯燥无味的演讲方式更加生动有力,也更亲民。在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就有观众在下面评论“好想给剪辑师加鸡腿,这是我头一回这么认真看演讲”。在精剪版之外,节目也保留了常规的完整版演讲视频,两个版本,供观众选择。

  这并不是腾讯新闻第一次带给观众惊喜。《十三邀》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带着观众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和陌生人说话》打破了固有理念,呼吁人们善待身边的陌生人和事,《@所有人》则通过演讲者的观点碰撞给观众以有益的思考。在节目制作上,腾讯新闻始终思考如何给观众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体验,这是他们一贯的栏目美学。做节目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艺术,如何不断创新让节目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每一位媒体人职业生涯中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