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创办不足4年的闪送,凭什么成为同城速递行业老大?

2018/02/27 16:04      IT产业网   


  同城速递正成为物流行业的新风口,从同城快递的业务量可见一丝端倪。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57.1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2.7亿件,同比增长25%。同城快递业务量连年增长,折射出市民同城需求日益提高。

  嗅觉灵敏的人,早已布局好,静待佳果,后知后觉之人,却不甘示弱,勇往直前。于是,风口之下,先来者稳步前行,后来者你追我赶,场面很是壮观。特别是在2017年,竞争最为激烈。

  2017年,闪送获得三轮融资,成为当年融资额最高的同城速递平台。同时,极客快送、快服务等中小速递公司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投资,同城速递俨然成为下一个风口。一些互联网巨头嗅到商机,也纷纷想进入该领域分一杯羹,但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同城速递业务开展的不太顺利,很多时候像是在玩票。

  反观闪送,2017年每日订单已经突破25万单。2016年成立2年时已经达到收支平衡,2017年实现盈利,业务覆盖达82座城市,且平台订单量每年以300%的速度增长。

  回头再看其他同城速递企业,如e国网,2000年就宣布推出“e国1小时”,可惜推行一年后,这个服务宣告失败了;E快送,也已于2015年8月倒闭;人人快递,其创始人兼CEO曾说:“ 人人快递不着急盈利”,间接得知人人快递也未实现盈利……

  谈到此,或许有不少人开始疑惑,想知道闪送为什么能在同城速递行业站稳脚跟,实现盈利,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别着急,笔者带你去了解。

  有着颠覆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闪送的商业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同城快递的商业模式,并催生同城速递行业,同时助推该行业发展。

  此前,中国的快递服务主要有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三种模式,主要在物流领域的存量市场中服务B端客户。其中,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的终端配送由同城快递企业完成。具体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1_meitu_1.jpg

  通过上图,大家不仅可了解到物流的大致过程,还可以看到同城快递服务存在的意义: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诸多问题的涌现使得同城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难以推进,还屡遭吐槽,如企业自建网点,自掏腰包组建配送团队,付出的成本过高;业务量在逐渐提升,人口红利却在下降,使得企业业务很难有效运转起来;无法确保客户物品的完整性;由于无法责任到人,因此极易导致配送员或商家“背黑锅”,最为重要的是往往1~2日才会把物品送至客户手中,且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鲜花、蛋糕等品类的及时速递。

  随着科技的发展,个性化需求的提高,以及“懒人经济”的刺激等,以闪送为代表的同城速递服务应运而生。虽然2000年成立的e国网和2011年成立的人人快送企业最早开展同城业务,但他们一个结束得太快,一个业务发展缓慢,且当时他们都没有清晰的行业定位。直到闪送的出现,“同城速递”才变成一个行业的代名词。

  同时,闪送的模式也变成了行业的标杆,并成为同城速递区别与同城快递的标准。闪送的模式为:在同城配送的增量市场中(也就是同城速递行业中),与滴滴一样采用众包的方式,向社会招募闪送员,24小时为C端用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服务包括代买代送,如鲜花蛋糕、文件发票、生活用品等各种品类的及时速递,且平均1分钟下单响应,10分钟上门取件,60分钟送达全城。如此,不仅能轻易看出同城速递与同城快递的区别,还可能看出同城速递完全解决了同城快递的成本问题、效率问题、责任问题、安全问题,还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跑完全城只需1小时的同时还可以帮忙遛狗、帮忙核查户外广告投放情况等。

  而且,每年增速保持在300%的闪送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当前闪送一年的收入在20亿元左右,这还只是未完全渗透服务的82座城市数据。据笔者了解,2017年12月中旬左右,闪送还只是开通48座城市服务,然而不足一个月,其服务就发展到82座城市,且现还在快速开通中。

  如果闪送把业务辐射到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县级市:截至2017年10月2日,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有294个地级市;截至2017年10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63个县级市,那么闪送一年的收入将会在什么范围?笔者认为百亿营收只是时间问题。假如闪送把业务还辐射到同城配送的存量市场,那么年收入数据更可观。

  构建了3个无法突破的核心竞争力

  前景光明的闪送,还拥有3个无法突破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品牌率先占领消费者心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最先输入大脑的信息作用最大。闪送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最先赢得用户的认可与支持:凡寄往同城的快件,特别是急件,用户优先想到的就是使用闪送,这点泰合董事杨佳乐曾和36氪记者提过,“闪送的关键点是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种下了一个锚,消费者可能在最开始时并没有这类需求,但是当他有需求时,他能反应到闪送可以马上满足他,然后习惯地用下去”;他们还通过口碑宣传,助推闪送成为行业老大。据笔者了解,闪送成立于2013年8月1日,2014年3月18日业务上线,2017年前,没打过楼宇广告、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就有2300万用户,基本来自口碑传播。在口碑效应的持续驱动下,闪送现在82座城市服务过6100多万用户,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中。

  第三,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和运算能力。马云曾说过,谁拥有大数据,谁将拥有未来! 2009年,谷歌公司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便判断出流感的传播源头,使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获得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行动决策。阿里巴巴也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用户喜好,进而给用户推荐与之相关的产品,促使其平台单量增长。

  闪送平台内的6000多万用户数据,对闪送优化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促进订单量增长也十分有帮助。譬如,什么样的闪送员适合什么样的订单,完全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来。当然,从庞大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很困难,不过闪送经过近四年的沉淀,很多方法和技巧都已找到。闪送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前面所提到的“什么样的闪送员适合什么样的订单”,就是根据闪送员平时闪送的时间和交通工具等数据,运用经过无数次测试而总结出来的公式分析得出。分析出来后,再完善功能,不仅利于闪送员接单,更利于闪送员快速完成订单,间接有效降低用户的焦虑感。

  以上三点,新进入者很难超越,即便是巨头,也依然需要从零开始攒口碑、做规模、积累用户数据,还要把闪送走过的坑再重新走一遍,如此还不一定能成功,毕竟成功很难复制。

  管理团队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已经成功了的闪送,其实在未经过市场验证时,并不知道闪送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消费者和闪送员粘度大不大。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以薛鹏为首的闪送管理团队,不仅具有高超融资能力、丰富经验,还有勇于挑战的勇气。简单介绍一下闪送的管理团队,创始人薛鹏拥有近十年的物流从业经验;合伙人之一茹海波是前经纬创投VP,曾投资过E代驾、百词斩、36氪等公司,离开经纬后,便与薛鹏一起创立了闪送;E代驾创始人孙景川作为其天使投人和首席战略官也时常为闪送出谋划策……

  正是这个管理团队,让闪送度过较为艰难的时刻:在2015年资本寒冬来临时,E快送倒下去了,其他领域很多创业公司也相继因为资金问题而倒闭,可不少闪送的同行明知道寒冬已至,却担心订单量会下降,不敢踩刹车,反而更加疯狂地烧钱、跑马圈地,然闪送团队毫不犹豫地选择停下来。

  原先,闪送开展业务时,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曾尝试在用户和闪送员两端同时补贴。但敏锐的薛鹏察觉到靠补贴培育出来的市场是靠不住的,只有把服务做上去,才能真正赢得用户和闪送员的心。于是闪送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全面停止两端补贴。

  事实证明,闪送团队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订单不仅没有明显下降,反而实现快速增长,这足以证明同城速递业务对用户来说是刚性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到次年4月,闪送便实现了盈利,这让闪送有了造血的功能,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每一个行业中的领导者更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同城速递看似门槛低,但其本身的服务特性也使众多的互联网巨头退缩。同城速递市场前景巨大,众多投资机构也都视其为下一个独角兽诞生的领域。闪送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拭目以待。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