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21:01 CIO时代网
目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CT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各方对连接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全球性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企业组织不但积极改革传统业务模式,而且借助数据中心的力量,以更高的效率应对极速膨胀的数据。而在这个进程当中,香港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数据连接方面,香港是中外数据流通的重要驿站。
五脏俱全
众所周知,香港面积很小,其陆地面积约占广东的0.6%。但香港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承担着长远的战略发展责任。
香港地处珠江口,毗邻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灾害甚少。22年来,在开放政策推动下,使得香港变身为全球知名的自由港,并且在全球化的机遇下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贸易、航运、创新科技及信息中心。现在,香港正充分运用手上的资源,逐渐“转型”为全球核心的数据枢纽中心。
海缆资源
可能一般人并没有留意到,其实全球95%的跨洋数据流量都是由海底电缆负责传输的,因为相较天上的卫星传输,这些放置在海底的光缆线传输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自1858年铺设第一条海缆,到现在全球已经拥有400多个海底电缆系统。而香港作为我国主要的境外数据枢纽,连接着18个国际海缆系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这可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而是量变引起质变。因为香港不但可以通过使用这些电缆系统,帮助用户连接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多条不同的海缆线路意味着网络线路的多元化(多样性),使得网络具有冗余和弹性,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反,海缆资源稀缺意味着互联世界将会困难重重。例如位于大洋洲的汤加,全国只有两个海缆系统(其中一条是境内的连接),如果当中一条发生异常,就会对自身整个网络造成严重的后果。
至今为止,之所以香港拥有如此丰富的海缆资源,一来是由于它的全球商业地位,世界各地都优先通过香港数据中心进行大量的数据交互,所以各个海缆公司、大型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都不停搭建新的海缆线路来连接香港,以此应对海量的市场需求和寻求更大的利益。二来,无论客户想连接美洲、日韩、或是东南亚地区,都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线路进行比较挑选(一般来讲,我们会帮助客户完成这个步骤)。最后,既然说到香港是我国的核心数据进出口枢纽,那么充裕的网络冗余和弹性自然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储备之一。
电力保障
信息时代下,数据中心作为一国重要的发展资源,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是极其重要的。在之前的文章《数据中心的电力,你了解多少》当中,新天域已就香港的电力情况作出简单的介绍,这里再为大家补充一些些。
作为九龙新界及部分离岛里唯一的供电公司,中电(CLP)凭借99.999%世界级供电可靠度闻名中外。为进一步支持香港的全球数据枢纽地位,在发电方面,中电的龙鼓滩发电厂的新550兆瓦联合循环燃气涡轮发电机组预计将在2020年Q1投入使用,还有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第二台新联合循环燃气涡轮机组也预计分别在2021年和2023年竣工及投产。而且,为了顺应香港数据中心的运作特色,中电还设计了专用的供电配置,通过高可靠的大容量电力,为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最适合的配套设施,如采用分隔式双开关站设计,提供两个独立的供电点。
对于港灯来说,虽说它只负责港岛鸭脷洲及南丫岛的电力供应,但是中电和港灯已结成联网,共用一组容量达720兆伏安的海底电缆。也就说一旦有一方的发电机组发生故障,可立刻互相供应紧急后备电力,降低用户受影响的概率。
总而言之,中电和港灯凭借着强大且稳定的电力供应享誉世界,那么企业自然就毋需过分担心由于停电而宕机的问题了。
内外兼修
香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离不开它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在过去10年里,香港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一直位列前茅。这是因为它拥有良好的法治、便捷的交通、便利的金融、高效的公共服务、国际化的人才储备等等,所以众多知名的国际金融公司和银行纷纷选择香港,作为他们的全球商业要点之一。
对于金融服务来说,快速、实时、稳定且高效的服务水平是必要的。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金融公司和银行必须在符合合规性的条件下,完成多地备份、容灾准备、冗余准备、高规格配置等等安排。所以通过这些年来的沉淀,香港的数据中心服务已经十分成熟。
诸如MEGA-I、ITECH TOWER等高端运营商中立数据中心,他们的服务已面向内地客户许久,并以高指标的服务水平获得众多忠实的“粉丝”。除此之外,这些年里也有许多数据运营商通过不断收购或租用土地/大厦来兴建香港数据中心,以此增强数据服务的稳定性。
相比其他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香港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普遍较高。但是面对如此昂贵的租金和地价,全球企业都不顾一切地选择部署在香港。在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香港新鸿基旗下的新意网,还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万国数据,或是来自澳洲的AirTrunk,都心甘情愿地花费大成本在香港搭建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境内外的大型云服务商也不甘落后。目前已经家喻户晓的AWS,GCP、Azure、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启动香港区域,甚至是建立数据中心。这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现象。因为这不单单意味着香港这一区域将成为全球数据的又一高度集中点,而且印证了香港的可靠程度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回应。
还有,随着不少内地公司将其应用程序、手机游戏和其他互联网服务带到海外市场,他们都希望在香港租用/托管服务器进行全球部署。所以在多重因素下,市场的反应让香港的“企业出海口”地位更加稳固。
方兴未艾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搭乘5G的东风,内地的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VR/AR等等大数据产业将会不断输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也会被不断挖掘且扩大,可以说,企业对数据连接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弹性的要求都会到达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在这环境下,基于内地庞大的人口红利,外国企业纷纷寻求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机遇。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内地企业也在探索着专属自己的出海路线。但无论是哪一方,在这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缺少“本土化”环节,从而导致“水土不服”,最终胎死腹中。而香港作为一个中西文化高度融合的地方,其开放且包容的特性让它更好地协调多方的沟通和合作,让大家都可以在这个“缓冲区”里找到适合业务开展的模式。
为了让中外的数字化业务顺利进行,香港基于自身资源和环境要素,也要随着市场节奏作出一些调整。
新天域互联认为,香港数据中心需要按照新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升级。毕竟面对带宽需求的爆炸式上升,网络线路至少要增多加宽。这听上去好像很简单,实际上这对于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商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转换。可能原本这家服务商一直是做中低端客户群的,那么依靠一般的对等网络和SLA线路是没问题的,价格上客户也会比较喜欢。可是当新需求新场景出现,让原来的中低端需求硬生生提高到了现在的高端客户需求。那么将会造成一个现象,目前只做中低端客户群的服务商可能会面临大面积的洗牌,无可避免的价格战会使得客户粘性越来越低,因为在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下,客户的可替换方案将会变得更多。甚至原有的独服客户群也会因为越来越成熟的云服务而慢慢转向云端。最终在不断的角逐和淘汰下,市场会演变成大型云服务商与“高端数据中心”(独服/客制化服务)的双寡头局面。
还有从目前看来,正如我们之前文章里所说的,优质的香港数据中心将会愈年减少。因为紧缺的土地资源一直是香港数据基设的头疼问题。对此,众多项目正在不断进行,如重建改装工业大厦、改地契发展高端数据中心、修建地下数据中心等等,希望能够缓解日渐增多的需求压力。或许,未来在大湾区的协助下,将会有更多地方以作数据中心之用。
而且随着高密度服务器不断普及,该类物理机器不但耗电量高,而且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需要更多电力支持作冷却之用(GPU服务器的耗电更加可怕)。更何况其他支援设施(如UPS及配电装置)都是需要用电,从而导致电力的硬需求进一步扩大。有鉴于此,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为了储存众多复杂的全球业务资产,香港数据中心工程的建设及后续维护要求只会更加苛刻。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驱动下,国际数据互联需求逐渐形成。香港数据中心既是内地数据出海的主要门户,更是外商入华的高可行渠道。为了互连不同地区的大量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网络线路架构、防御策略、法规带来冲击,因为每个地区的独特性都会增加实际操作复杂性,尤其是在数据保护的不同定义和要求方面。
内地的高速发展势必会让全球焦点转移到我们身上,各方数据的汇聚,让香港转型成世界级互联网枢纽中心之势已弓在弦上,势在待发。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