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电商私域流量商机:“脱粉”容易“吸粉”难,这不单是签到玩游戏就能解决的

2022/03/24 00:16      艾媒网   


  签个到、玩游戏或者种棵树、浇浇水……这是如今很多电商喜欢搞的“新鲜玩意”,手机App里面添加了很多这样的小游戏。其实,商家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增加用户的“粘性”。当电商发展到新的阶段之后,要想留住用户,用这些看似“小儿科”的游戏似乎作用并不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私域流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中指出,线上渠道中的“私域流量”,如今作用愈发重要。要想把用户“黏住”,不只是签到玩游戏那么简单,还需要学会玩转当下流行的“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概念介绍

  “逛电商”变成了“玩游戏”?目的在于培养用户粘性

  打开任何一个电商大平台,都会发现有很多可供用户玩的小游戏。以支付宝为例,不仅有蚂蚁庄园、芭芭农场,还有蚂蚁新村以及主打公益概念的蚂蚁森林等等;在京东,签到领京豆、东东农场等小游戏,每天都吸引了很多用户在玩。用户每天在上面签到玩游戏,都能获得购物豆、金币等各种名目的小礼物,累计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兑换购物抵扣券或者其它的优惠券,比如京东的1000个京豆抵扣10块钱购物金额。

  类似的活动在其它电商平台当中也都长期存在。由于这些小游戏带有优惠的玩法,现在每天在上面签到做游戏的用户不少,甚至成为每天玩手机的一种习惯。以至于电商之外的其他手机App,都在模仿电商的这些做法。比如,中国银联云闪付App里面,“雷猴”游戏从年初到现在,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还有中行、兴业等手机银行当中,陆续增加了很多手机游戏;甚至像南航、国航这些航空公司,也都在设置了签到、抽奖等环节,赠送里程积分或者机票抵扣券等等。

私域流量运营主体

  商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通过签到、做任务、小游戏等,抓住了用户在电商购物时的心理特点,将用户牢牢“黏住”。

  在电商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心理。一个是购物的随机性比较强,不像在实体店购物时显得那么“正式”。很多人往往是在刷手机看电商产品的时候,觉得某一款产品好就迅速下单。早些年,针对“双11”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很多人在“双11”准备“剁手”的时候,才发现上一年“双11”抢购的东西还没用完。刷手机购物会多少产生一种盲目性,每天都刷一刷,没准就买了。很多消费者在电商购物,可能就是为了买而买;真的买回去之后,消费者可能都没怎么派上用场的,除非是刚性需求。

  另一个就是“贪小便宜”的心理。拼多多的兴起,就是利用了人们喜欢“贪小便宜”的心理,通过社交的方式让亲朋好友都来“砍一刀”。价格始终是购物中的最大杠杆。通过签到、做任务、玩游戏,吸引消费者进来逛逛,既能让消费者对自家的产品和服务更了解,又通过各种小恩小惠,让消费者产生“种草”的购物心理,继而实现埋单消费。

  这正是为何众多手机App都在竞相推出各种好玩游戏的重要原因。用现在的流行话说,这其实就是一种“私域流量”的玩法,签到、做任务、玩游戏算是“私域流量”的表现形式之一。

2022年中国网民关于私域流量接受度调查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私域流量相关报告,2022年有30.9%的中国网民对私域流量表示支持态度,反对所占比例仅为0.9%,超过五成的中国网民对私域流量的接受度视情况而定。这显示出,消费者对于私域流量并不排斥。关键是如何玩转私域流量,让消费者“乖乖接受”甚至最终埋单。

  “脱粉”容易“吸粉”难,学会玩转私域流量

  签到、做任务、玩游戏只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如果消费者只是为了小恩小惠,对于商家而言,并不是最大的利好,很可能随时“脱粉”。更多的私域流量玩法还在商家的后台中。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而言的。如果我们把支付宝、京东等大平台看作是公域流量的话,那么停留在每一个商户、小店或者小程序里面的粉丝、顾客、用户等,就组成了商户或小店的“私域流量”。私域流量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在海量电商中细分出属于自己的消费者或者粉丝。

  这样的细分化过程有着相当重要的商机意义:当消费者打开电商平台,面对海量的商品信息该如何选择?商家如何从海量的同质化商品当中脱颖而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细分化。国内电商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目前进入平台期,“流量红利”正在逐渐褪去。有的商家发现电商平台的营销费用越来越高,“涨粉”越来越难;尤其是中小型商家,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足够的财力物力自己做一个电商App,或者很难像电商大平台那样玩得那么全面。

中国私域流量行业投融资情况

  私域流量从公域流量中引流出来,笼络住进入到自家门店的粉丝或用户,挖掘这部分流量所带来的价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Saas系统销售服务解决方案。原本Saas是为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的,随着私域流量的兴起,Saas系统逐渐向大数据分析、对接电商平台系统等方向延伸,从而为商家带来数据化的支持,把握经营当中的规律。

  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支付宝的私域流量还能结合地理位置等辅助信息,支付宝会向消费者推送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小程序或者小店,让消费者能够快速了解商家信息,进入到商家的私域流量当中;不同类型的小程序还能够互相推送,比如坐地铁时推送充值信息,提醒消费者还有其它的消费优惠,实现间接消费。

2022年中国网民进入商家私域原因调查

  在大平台的带动下,小店无需建立全套的销售系统,而是对接大平台的流量,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再通过优惠券等各种方式,将消费者引入到小店或者小程序。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小而美”的小店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60.5%的中国网民是因为享受优惠活动进入商家私域,其次是因为能及时接受最新动态,占比为58.9%。

2022年中国私域用户留存情况调查

  当然,调研同样也显示,如果消费者感觉不满意,也会退出私域流量,近六成的中国网民表示退出的原因是产品/内容质量差,其次是48.4%的网民表示因信息骚扰而退出。内容质量是持续发展、圈粉的关键因素,商家应避免无效信息的投放以提升私域用户留存率。

  “公域”和“私域”转化,流量之间的平衡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没水大河干”,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来人往的广场,广场当中有搞杂耍的、卖各种吃的等等,广场人流越多就越能为各个商家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如果商家表现很突出,比如杂耍很吸引人或卖的食物很好吃,反过来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到广场来。

私域流量运营生态服务商

  同理,在电商平台当中,支付宝、京东等大平台提供签到、做任务、玩游戏,目的是增加人气,扩充公域流量;而进入到支付宝、京东等公域流量的消费者,通过签到、做任务、玩游戏等方式,或许会对某些店铺和商品更感兴趣,从而转入到不同的商家之中,这就进入到了商家私域流量的范畴内。

  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转化,带来了“分工协调”效应。公域流量注重平台整体流量的引入,专注于品牌形象宣传;私域流量更注重发展个性化用户或者粉丝,专注于小店经营。公域流量增加,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到小店当中;小店做得有声有色,不仅自家经营得好,也有助于为平台增加粉丝。

2022年中国网民了解和进入商家私域情况调查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进入到商家私域最主要的载体是电商平台,占比为53.1%,其次是小红书(46.8%)、微博(40.7%)。

  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相辅相成,互补形成新的电商生态,能够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