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场景、技术与伙伴:鸿蒙完成开源生态“黄金三角”构建

2022/11/09 09:02      智能相对论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叶远风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软件模式或者说思维方式,开源生态表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开源软件安全平台SourceClear 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指数级增长趋势下,2026 年全球开源项目预计将超过 3 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开源生态发展同样迅速。

  一方面,政策上对开源的重视步步提升。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突破,这为下一步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另一方面,我国有大量的优质企业与开发者在广泛参与。根据CSDN的《2022中国开源贡献度报告》,全球公司开源贡献TOP 50中有20家是中国企业。此外,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接近40%,在物联网、AI等新兴领域做到了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这些都为开源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由此,优质的开源项目集中涌现,广受关注的鸿蒙就是其中之一。

  在刚刚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2(HDC 2022)上,华为方面表示,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已超过3.2亿,鸿蒙智联已有合作伙伴超过2200家,全球鸿蒙生态开发者超过200万;除了移动设备,OpenHarmony(开源鸿蒙)已经衍生了23个行业发行版,助力交通、教育、金融、数字政务、工业等多个领域数字化转型。

  从全球视角来看,鸿蒙是否算得上是一个优质开源项目,是否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到全球开源竞逐中,答案,还要从优质开源项目的“黄金三角”普遍特质去看。

  “果”-商业潜力先行:具备能够充分落地开源价值的潜在场景

  开源生态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很浓厚的技术调性,是领域内最前沿的技术创新,但是,抛开那些小而美的公益项目不谈,任何一个优质的开源项目都不是先谈技术,而必须首先看场景、看商业潜力,否则最终会沦为“屠龙之术”。例如,知名的分布式网络项目Diaspora试图打造一群独立节点,似乎在社交上有优势,但在面对充分好用的互联网社交产品时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最终沉寂。

  而另外一边,像Andriod这样的顶级开源项目每年要给Google带来190亿美元的收入,涉及应用市场、搜索、地图等应用场景。这种商业潜力让项目得以持续得到底层版本的支持、不断壮大。

  从这个意义上看,鸿蒙更是一个商业潜力先行的开源生态。

  在构建开源生态之前,鸿蒙在本质上是被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进行定位的,这种定位,又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全球物联网应用和设备爆发式增长,使得鸿蒙能够落地的商业场景急剧扩张。

  从HDC 2022的官方信息来看,OpenHarmony已经在交通、教育、金融等场景下得到了最先落地,而这些场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大量的终端设施、厂商、硬件、软件、数据等待被一个集中融通的底层操作系统平台进行无缝连接。

  过去,受限于标准不统一、协议不统一、管理不统一、数据孤岛林立、业务难以打通等难题,对于企业或者城市治理者,业务效率低下而数字化的推进又十分艰难;对于参与其中的硬件厂商、软件商家,项目实施面临诸多横向沟通的难题,甚至只能“凑合着用”。

  现在,在鸿蒙的参与下,万物互联使得终端设备被纳入到统一的语境当中,原本复杂的场景得以逐步打通症结,用统一的底层支撑管理全局,并衍生创新各种管理、运营能力,最终为不同的场景构建出一个个体系化的、整合化的解决方案。

  某种程度上,应该说,众多场景早就在需要和等待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开源生态,而恰好OpenHarmony的发展填补了这个关键位置。

  “根”-底层技术保障:有能够保证价值实现的技术能力

  在明确了将会得到的“果”之后,一个优质的开源生态第二步就必须证明自己的“本能”——技术是否足够保证那些被看见的商业潜力得到落地,如同想要结什么果,一颗大树的根必须得有充分的营养供给。

  而这,就需要开源体系技术能力的持续加强。实际上,在讨论技术能力保障之前,有必要再来看看鸿蒙开源生态的构成。

  以开源、开放、共建万物互联的OS生态为生态策略的鸿蒙,目前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华为自用在其智能终端、不对外提供的HarmonyOS,普通人所熟悉的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终端。开篇提到的“3.2亿”搭载量,属于这个范畴。

  二是在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落地的第三方商用发行版,华为不做这方面的版本,主要通过使能第三方公司,帮助它们将OpenHarmony更好地落地到千行百业的场景当中。

  而无论是HarmonyOS还是第三方发行版,都实现了南北向的生态兼容,二者同处在鸿蒙这个大生态,在技术上也都受到OpenHarmony的支撑。目前,华为在积极通过洞察规划、培训赋能、增值套件、技术支持等方式,协同生态伙伴建立具备安全可信、降本增效、智慧协同、统一生态、业务创新等特点的OpenHarmony生态,一边扩大OpenHarmony设备规模,一边加速往千行百业渗透,强化作为中国数字底座的定位。

  随着开鸿智谷等6家ISV与华为签约,OpenHarmony的生态队伍变得更加庞大、更有质量。

  另外,OpenHarmony的系统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发布的OpenHarmony 3.2版本,在设备支持(支持复杂带屏设备)、应用开发(API、三方库)、系统能力(支持分布式大型应用开发)、芯片支持(25款)、开发工具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满足ISV对更复杂能力实现的要求。

  以ISV厂商开鸿智谷在教育场景的实践为例,得益于母公司拓维信息在教育行业二十几年的数字化实践经验,其基于OpenHarmony推出了“教育在鸿OS”。传统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信息化平台碎片化、同质化,基础数据孤岛现象突出。“教育在鸿OS”则为教育新基建提供了一个安全可信的统一技术底座,基于其统一OS、弹性部署、分布式软总线等技术特性,从操作系统层面彻底破解教育设备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伴随式数据采集。

  同时可以看到,“教育在鸿OS”提供的教育行业增强模块和教育行业开放部件包,能让课堂、运动、安全、作业、家校互通等各类教育场景,实现人、设备、应用智能互联,助力个性化精准教学,为教育信息化注入安全、智慧的科技力量。

  反过来看,如果没有OpenHarmony这样的底层技术支撑,没有华为与伙伴的携手共创,开源生态的场景价值将大打折扣。

  “枝”-生态伙伴融汇:有优质合作伙伴不断打通技术与应用场景

  从HDC 2022上强调OpenHarmony在交通、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到紧接着以“共筑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底座”为主题的松湖对话上,邀请三家ISV聚焦讨论行业的OpenHarmony落地进展,可以看到,无论是发展的导向还是发展的实际,OpenHarmony在交通、教育、金融这三个行业的表现都尤其凸显。

  这是因为,无论是交通、教育还是金融,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发展自主开源生态首先为这些行业服务、提供数字化助力,是应有之义。因此,像开鸿智谷这类OpenHarmony的生态伙伴也在优先强化这些场景上的投入。

  在交通行业,开鸿智谷发布了“交通在鸿OS发行版”,并与拓维信息联合推出基于OpenHarmony的智慧隧道解决方案。

  拓维信息过去十余年一直专注于技术与公路场景的融合互通,这种行业经验的积累和沉淀,让开鸿智谷更快地找准了交通行业的关键点。面对隧道场景中数量、种类繁多的机电设备,开鸿智谷打造的“交通在鸿控制器”能够替代传统PLC ,通过与技术底座“交通在鸿OS发行版”的软硬协同,智能连接环境设备、隧道灯、照明网关等多样化硬件,实现隧道场景的万物智联。基于这一套解决方案,隧道管理方可以实现按需节能、更便捷更有效率的巡检养护、更即时的安全应急响应,同时做到降本、增效、保安全。

  又例如,在金融行业中,已有润和等多家华为OpenHarmony生态使能伙伴相继推出了面向金融领域的OpenHarmony商业发行版。目前,基于这样一个统一的开源操作系统底座,金融行业产业链相关单位快速推进POS机等关键设备的大规模装机。在各OpenHarmony商业发行版的使能下,各类金融终端定制、互联等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多设备高效互联与跨屏协同将传统金融场景全面革新,提升金融办公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服务效率。

  这些由伙伴推进的场景落地,都体现着自主开源生态对国计民生的战略价值。

  而正是因为这些场景是重点,OpenHarmony生态价值要很好地实现,就必须借助伙伴在特定领域的沉淀,与OpenHarmony能力、华为的使能结合后,基于面向行业的发行版推动OpenHarmony走向具体应用。

  可以说,在场景的“果”与技术的“根”之间,一个优质的开源生态还离不开生态伙伴这一打通与融汇的力量,它们是生态的“枝”,是生态走向繁茂的主体部分。一个开源生态能不能长期发展,最终要看有没有优质的合作伙伴不断打通技术与应用场景,这也是华为为什么全面调动自身产业资源投入到这方面建设。

  可以料想的是,下一步,OpenHarmony将通过华为等的力量,不断增加有行业积累的伙伴,这是“开枝”;而与此同时,真正“懂行”的合作伙伴在更多场景下的积极探索也十分重要,这是“散叶”,只有同步推进,OpenHarmony才能更快速地发展、对齐世界优质开源生态。

  总之,从商业潜力到底层技术再到生态伙伴,“黄金三角”是OpenHarmony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但是,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其还应该接受“黄金三角”的持续检验,而后者也可以检验中国更多新兴的开源生态。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