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睡眠经济“躺”出千亿市场,科技成最强助攻

2022/12/01 16:12      艾媒网   


  编者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见面问候最多的话已经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睡着了吗?”睡眠已然取代温饱,成为了困扰国人的新“基础难题”。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中,睡眠健康被列为行动的核心指标之一,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中国有超过3亿人有睡眠障碍的困扰,只有35%的人一天可以睡够8小时。由此,为解决这种情况,各类“睡眠神器”层出不穷,“哄睡师”职业登上热搜,带动“睡眠经济”快速崛起,新蓝海正在等待着商家去撬动。

  岁末年初之际, “睡眠经济”已然成为来年新的行业风口。艾媒咨询本着向业界传递行业前瞻动态、消费新趋势的出发点,通过分析睡眠经济的发展背景、利好因素、资本布局、未来发展趋势等,从行业数据、专业分析师角度观全局、看未来。助力企业提前预见行业发展先机,发现高成长性细分赛道。为企业商业布局把脉献策,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企业共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密码。

  “用最贵的护肤品/补品,熬最狠的夜” 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生活写照。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在这种缓解失眠需求的背后,睡眠经济也应运而生,年轻人的睡眠焦虑,正撑起一个规模庞大的睡眠经济市场。

  睡眠经济是指睡眠质量差或失眠等有睡眠障碍的人群所造就的需求经济。此处的睡眠障碍并非是精神内科严格定义上的睡眠障碍,更多是指像失眠、易醒多梦、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问题。当前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生理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环境因素(如睡眠空间、亮度)、生活习惯等。另外,不同人群受不同因素影响睡眠质量的程度不一样,例如有的人在很喧闹的环境中也能呼呼大睡,而有的人睡觉时不能容忍一丝声响。

  伴随着中国国民睡眠质量的降低、助眠产品供给品类增多和科技水平提升,睡眠经济领域发展潜力充满后劲。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随着热衷于“养生”的年轻人越来越愿意为睡眠买单,睡眠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熬夜养生两不误,年轻群体带来新商机

  睡眠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行业发展进入快速期。由于生活与工作压力、手机和过量信息干扰等各种因素,一边养生一边熬夜这种矛盾现象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给睡眠经济带来新的商机。

  调研数据显示,在出现睡眠问题的群体里,职场白领占比最多,为45.78%,即使是大家认为早睡早起、睡眠规律的老人,也面临着睡眠健康问题,占比44.89%。其中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的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入多寡和工作付出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即收入高的群体把时间花在工作上较多或较长,因而缩减了睡觉的时间,精神紧张的程度更高。

  此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国民出现的睡眠问题的原因中,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占比最大,分别为57.33%、54.22%;其次是情绪因素导致。睡眠问题成因复杂,既可能是心理层面的压力、焦虑,也可能是生理层面的身体状况、睡姿。

  在社会节奏加快的影响下,当代“打工人”由于习惯性熬夜等问题,多会产生免疫力下降等身体和心理的亚健康问题。中青年群体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问题,在睡眠问题上开始求助于外物。

  为了让自己睡得好一点,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好眠”,助眠产品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拯救失眠的战争正在进行中,这为睡眠经济提供了支撑点。张毅表示,但凡和“睡觉”“睡眠”沾边的行业或多或少都将受益,香薰、蜡烛、家居、监测型硬件、代餐、保健品等都有一定的市场。

  得益于睡眠需求的出现,助眠产品迎来了发展风口。京东数据显示,2021年线上助眠类产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3%,过去一年,县域市场助眠产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49%,助眠产品消费用户数占比近三成;天猫数据表明,2022年以来,在淘宝平台搜索“助眠”相关的产品同比增加近500%,其中睡眠仪销量同比增长914% ,褪黑素销量同比增长40%,不同年龄层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化助眠方式。

  基于不同消费需求,睡眠经济正衍生出睡眠药物类、睡眠器械类、睡眠保健类、睡眠服务类等多个细分领域,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睡眠经济”新蓝海正等待着商家去撬动。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会考虑购买助眠产品和助眠服务的占比较大,分别为42.89%和31.33%。在消费能力提升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为睡眠自由“一掷千金”。当出现睡眠需求时,商家嗅到商机,各种助眠好物就应时而生。当前市场上的助眠产品较难实现“千人千面”,每人差异化的睡眠问题成痛点,但同时,用户的痛点也是商业的原动力。

  “睡眠经济”红利显现,玩家纷至沓来

  随着年轻一代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将会进一步促进睡眠经济行业发展,产品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从传统床具纺织品拓展到睡眠保健品和助眠APP领域,睡眠产品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一批睡眠健康企业以数字疗法为切入点,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解决方案,此时入局的市场竞争者数量增加也将推动市场竞争加剧。

  纵观国内床垫企业的发展情况,当前资本市场已经聚集了喜临门、顾家家居、梦百合等多家企业。各家企业都在产品创新、材质升级、智能化打造方面下功夫,在智能床垫、智能穿戴设备等器械用品领域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如喜临门深入了解人体脊椎自然曲度的科学保护,并通过人体工效学设计,结合材料学理念,满足床垫对脊椎各部位的支撑。梦百合则专注于0压绵的研究和测试,通过分散人体压力,延长深度睡眠。

  不过这当中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其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在产品宣传上,护脊、抑菌、除螨、智能床垫、天然乳胶的概念随处可见。此外,打着智能床垫的一些高端床垫还被消费者质疑是“智商税”,保障产品效果仍是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中国国民睡眠问题呈现的多元化趋势,将会极大考验睡眠企业针对特定睡眠问题提供多元化场景解决方案能力,细化睡眠障碍类别、精准设计研究产品、提升产品实效成为商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各种类型的助眠产品之外,睡眠经济也催生了新兴的线上与线下的助眠服务,目前助眠服务市场规模较小,在睡眠经济中仍属小众,但助眠服务正在通过众多网络平台和形式,逐渐触达拥有睡眠问题的年轻一代。

  2022年10月30日,“哄睡师包月套餐标价28888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什么是“哄睡”?一个套餐为何能卖到如此高价?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哄睡师”的出现,证明了“睡眠服务”的市场潜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听说过“哄睡师”的占比89.33%,其中41.33%的网民是比较了解的。而对于助眠服务,近5成国民认为助眠效果有限,36.44%国民认为助眠服务有时存在软色情和擦边球的问题。助眠服务是应时代生活压力而生的服务,具有其他助眠产品无法具备的沉浸感体验,但如何走出“野蛮生长”阶段,提供出高品质、高体验的助眠服务将是每个助眠服务企业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加强行业监管,科技为“睡眠经济”助攻

  随着各种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年轻人失眠,睡眠经济悄然兴起,催化了各大平台上“哄睡”“助眠”“白噪音”等内容的火热。在各品牌“花样百出”,各类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行业都没有统一的准入制度和职业规范,存在的一些灰色地带和发展隐患,令消费者难以得到系统化的睡眠解决方案。

  对此,张毅认为:“千亿级、万亿级的市场就像伊甸园般的诱人,市场需求空间确实存在,玩家纷至沓来也实属正常。同时应注意,当前许多睡眠产业仍存在缺乏行业强制标准、销售假货等乱象,还需强化行业监管以规范行业营商环境。”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国民认为睡眠经济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实际助眠效果弱和行业监管不严格,分别占比59.11%和54.44%。当前中国睡眠经济发展首要挑战在于大多数助眠产品的技术仍未成熟,并且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验证,导致助眠效果较弱,对改善用户睡眠的实际效果难以衡量,制约了助眠产品的更新迭代与睡眠经济的长久发展。而作为新兴经济,行业门槛低、产品质量差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眼罩耳塞、助眠香薰、助眠APP到ASMR视频,以及现在“哄睡师”的大热,都见证了“失眠人”为睡个好觉所做的努力。尽快制定职业规范与服务标准,对企业、产品采取准入原则,从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中国制造2025》指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对于睡眠经济来说同样如此。

  睡眠市场虽然大,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失眠的危害、如何选择睡眠产品、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缺乏正确的认知。目前市面上大多助眠食品和饮料、助眠服务和助眠APP大多聚焦于调整用户情绪和压力,产品质量和助眠效果良莠不齐,推进睡眠产品科技应用的改革,让科技持续加持对睡眠产品对睡眠的作用,提高产品品质和体验,是睡眠经济市场、产品成熟发展的重要助力。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