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11:19 IT产业网
增长是企业永恒的命题。2015年开始,企业经历了流量运营时代、用户运营时代,如今正式过渡到全域运营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运营焦点和方式:
最初是获客,是砸钱买流量的粗放式运营;
然后是留存,是注重用户行为的精细化运营;
现在则是全域,要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数字化在企业内深入到了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个人身上。
在这期间,我们已经服务1500+客户,沉淀了不少方法论和解决方案。
在2023 StartDT Day数智科技大会上,StartDT合伙人、资深行业专家追风分享了自己看到了近期企业在看数据、用数据上的三大趋势。
一、快速建设高效、实时的OneID系统,以支撑全域用户运营
OneID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刚需,对了解消费者画像、流量流转路径、用户权益的精细化运营起着关键作用。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企业从2019年左右就在建设,但过了这么多年,仍在建设中。究其根本,原因有三:
·实时性
全域运营时代,企业需要建设实时OneID以满足业务的实时营销需求,但企业自建OneID只能实现T+1。
·复杂性
企业建设OneID过程中,用户量和渠道都在不停增长,触点越来越多,建设逻辑非常复杂。用传统的方式做OneID费时费劲,成本高、时效性差。
·技术制约
为更好支撑上层营销,企业往往需要在OneID系统进行家庭合并、同一人合并等复杂操作,这会用到图计算等新技术,对企业开发能力要求极高。
这背后是企业对OneID建设难度的低估。大部分企业认为,起初可以花几个月进行OneID建设,之后简单维护即可。
但事实上,每增加一个渠道,都需要修改整个数据采集逻辑、重新进行ID Mapping,花费数月时间才能打好补丁。久而久之,OneID系统将不堪重负。
以我们服务的一家世界500强客户为例,该企业最初有3亿用户ID、20+端,建设OneID过程中增加至5亿用户ID、40+端。
最初它们用写代码的传统方式建设OneID,每天要花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ID计算,每增加一个端,要花一周甚至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完成代码的编写和验证。
企业亟需一个标准化的OneID产品,解决这些问题。
二、从看数据进阶到用数据,希望真正发挥数据的资产价值
企业在经营中会沉淀大量数据,在数据变现上,最初企业会通过BI和报表进行看数。这个需求之后,是如何用数据进行洞察分析,比如基于渠道、产品、价格、类目进行深度分析,以发现背后的经营优化点,从而指导运营改善和提优。
过去,企业在洞察分析上会投入大量数开和分析师,做一个活动复盘或报告顺利的话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如果要返工,那完成时间遥遥无期,成本极高又不可复用。
企业需要更简单直白的工具帮他们解决用数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BI会退场。在看数据上,BI有其他分析工具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能看财务多个主体的数据,可以用于日常企业经营,而分析工具在洞察分析上更有优势,可以赋能运营。
所以二者互为补充,长期来看会在企业内并存。
三、让数据和业务充分协同,完成运营闭环,产生更大价值
在全域运营时代,企业普遍使用了数据分析工具完成营销后链路的运营闭环,最常见的是CDP(客户数据平台)和MA(智能运营)。
当下企业在CDP和MA的使用上存在三个需求:
01
企业的活动运营越来越深化,也充满随机性,今天需要圈出5日购买人群,下次可能就是15日,因此业务侧对CDP中标签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多样、实时、可迭代的标签。
02
性能
很多企业此前习惯用CRM工具进行人群圈选,但它的存算峰值较低,最多只能到一两千万,且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圈选。现在企业的数据量动辄上亿,并且对实效性要求很高,亟需进行工具革新。
03
复盘
过去企业通常用BI进行复盘,但BI是看数工具,在数据分析上反馈并不及时,只能通过定制化报表解决,十分耗时。
因此,为让业务产生更大价值、提高运营效率,企业需要新一代CDP、MA。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