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AI,年底打工人的救命稻草

2024/01/03 16:58      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 淡酒 编辑|未未  


  2021年,OpenAI的人工智能系统GPT接到了一个任务:为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人类简史》写一篇序言。在那篇500字的序言中,GPT写下了不少看起来深刻的金句。

  赫拉利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认为GPT生产出的内容是各种主张揉在一起的大杂烩,另一方面,他惊讶于GPT通过拼凑的方式,提炼出了一种论点,他以“无限猴子定理”做对比——“给猴子一台打字机,我只需瞥一眼,就能够认定不是我写的。可是,我得把GPT-3的文字仔细读上一两分钟,才能得出结论这并非出自我手。”

  彼时,GPT还停留在3.0阶段,两年后的2023年,它已经进化到了4.0,众多中国公司们,也投入了对大模型的研发,比如文心一言、腾讯混元、百川智能和智谱AI等。中文作家余华,对于AI的评价依然是:写得很*,其实很平庸。

  但这对部分打工人,已经足够了。毕竟,正在为deadline冲刺的人们更真实的精神世界是:完成比*更重要。

  毕竟,有时候,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01

  用AI替代同事,3天干完3周的活儿

  我是一家设计公司的员工,上个月,我下载一款名为“midjourney”的软件,为了和我年底的deadline赛跑。

  故事的开始,源于一个离谱的项目。11月底,我被领导拉进了一个新的项目组,为一家国产手机品牌制作圣诞和元旦两个节日海报,用于在东南亚市场的投放。

  “甲方的对接人是老板的朋友,我们属于救急的,而且建模同事没时间,你只能自己做。”项目成立那天是周五下午,交付时间是下周一,我觉得血压已经开始飙升。

  按照原本的方法,我们的设计流程是在拿到甲方提供的素材后,先出设计图,再由另一位建模的同事,根据草图将素材进行渲染后完成,建模的时间一般是3周。在对接中,甲方给出的设计参考,也是用同样方法做出来的。

  现在,3周的工作量被压缩成了3天,用之前的方法肯定没戏,我还试探过找同行的朋友场外求助,结果一听时间线,没有一个肯接活儿。

  但作为一个INTJ,使命必达是本人在职场的自我修养。为此,周末两天,我都一个人闷在公司里埋头苦干。

  我决定用AI替代掉工作伙伴——把所有的产品素材都输入进了AI软件中,然后根据草图,不断向它发出创造不同场景的指令:有乘着热气球飞舞的,有坐在轮船上遨游的,还有在闪亮灯光下旋转的,然后再尝试指挥AI不断调整配色——但严格来说,这只能称为辅助制图,商用图片版权要求严格,而如果完全由AI生成的内容,大半都存在版权争议。

  我一遍遍更新着指令的话术,力求尽量让AI理解我的需求。但它每一次的出图,都和我预期的有些差距。嗯,或许甲方看到我的图时,也会是一样的感觉。

  以及*的问题,相比3D建模,AI做出来的图片完全没有空间感,像一群产品挤在一起拍证件照。为了弥补这一点,我需要把每个图片左右腾挪,尽可能在平面空间中,人为地创造一点空间出来。

  这很费时间,AI生成一张图只需要几分钟,而我的调整,看似微小,却要六七个小时。调到心烦的时候,我在心里,把甲方、老板和给我干活儿的AI轮流骂了一遍,然后开始在项目群中抱怨AI难用。

  “亲爱的没关系,我们之前的参考图只是参考,不用完全按照那个来的。”我的甲方,在周末,*时间语气温柔地回复了我。

  最终,我用3天时间,完成了至少3周的工作量。周一中午按时交付的时候,我看着自己的海报撇撇嘴表示一股机械味儿,缺乏艺术感。结果,晚上回家刷手的时候,就发现之前被甲方用作参考的那家互联网公司,这次的开屏封面的背景图,也是用AI跑的。

  好的,从今天起,放下自我意识,投身高效世界,我勉励自己。

  02

  我用AI做公告,人人都夸写得好

  如果说AI让谁的生活更美好了,那其中*有我。

  我是一家国企的程序员,每到年底,我们都会发起一些公益活动,内宣的公告,由我们几位年轻的同事均摊完成,除了要写清楚基本信息,领导还特意强调,尽量去拔高活动的意义,得以号召更多同事踊跃参与。

  痛苦,我真的非常痛苦。

  原本我就在因为年底工作多,频繁加班,有时候,半夜还会被叫去公司应对临时出现的问题。何况,这东西这种事,我实在太不擅长了。

  从小学,我就为写日记犯愁,甚至一边写日记一边哭,有时候,我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干脆抢过我的笔,在白纸上写一遍,我再把她写的日记,誊到我的本上。

  我每写出一个字,都有一个珍贵的脑细胞去世了。我曾这样形容,写公告给我本不愉快的工作,带来的致命一击

  但自从用过AI后,我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了,过道里碰到领导,都要主动凑上去打招呼了。改变来自一位朋友的激情种草。

  今年年底,我被分配到写的是一则助农活动的公告,搜肠刮肚了一小时,我总计憋出了50个字。发给领导审核的时候,果然收到了“基础信息都没写清楚”的评价。

  “虽然还有一堆bug等着我改,但写公告一定是我在职场,遇到的*bug。”微信上,我和在北京做策划的朋友吐槽,并试图“白嫖”他帮我写份能过关的公告。

  不可能。

  这位公私分明的朋友,在耐心倾听完我的吐槽后,又冷漠地拒绝了我。但同时,他发给了我一个链接,说只要输入需求,这个叫“文心一言”的AI,就能自动生成稿子,并告诉我,他偷懒地时候,也用AI给客户做ppt,然后再微调就可以了。

  “不过,你那个公告的难度嘛,应该用不着调整。”在发来这句七分安慰,三分嘲笑的语音后,朋友便自动下线了。

  在输入指令后,我收到了一份300字以上的公告,逻辑通畅,内容详细,并且堆砌着大量老师没什么实际用处,但又能凑出篇幅的四字词语,比如“诚挚邀请、辛勤付出、携手共助、品质上乘”。

  图:文心一言生成的《助农公告》

  当我把公告发给领导的时候,很快,领导向我发来了三个大拇指,还把我的公告作为范本,发进了工作群里,让大家按照我的标准“卷”起来。

  AI成了我年底的救命稻草。稻草嘛,自然是轻飘飘的,算不上顶梁柱,但有时候,压死骆驼的也只是一根稻草。

  “想知道怎么写吗,我找到了个好方法,你想不想听?”午休的时候,我凑到同事的工位旁,炫耀了起来。

  03

  被AI包围后,我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2023年,我对AI的态度经历了从不屑到接受的转变。

  我是一家消费品公司的投放,负责把公司的产品投放到不同的社交平台进行种草,流程是我去找mcn选达人,mcn找达人出内容再转交我们审核,通过后,在社交平台发布。

  12月节日节点多,加之要为第二年的春款做准备,这一时期通常是我的工作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忙起来上了床都还要抱着电脑继续审稿子,爬数据,等眼前花了,也就睡着了。

  但最近我的节奏明显松弛了下来,因为,我用AI生成的内容,在社交平台种草了一批产品,在确定*批的各种数据都正常后,我立刻把消息反馈给了供应商,我们决定,以后就用AI写了。

  图:通义千问生成的羊绒被小红书文案

  使用AI来自随口的一句抱怨。这些年由于小红书和淘宝逛逛的兴起,我们新增了这两个投放渠道,但是也因为两个平台还处于爆发早期,里边成熟的达人相对比较少,很多时候,这两个平台都是修改的重灾区。

  在一次,某位达人反复修改还是没能理解我们产品的核心宣传点后,我在群里忍不住发了脾气向供应商抱怨:“这样子的达人,质量跟AI写作有什么区别?”

  没想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的供应商在后来真的去找AI帮这个达人重新写的稿子稿子写的马马虎虎,但是总算说明白了,我们产品有宣传的地方,于是我也很爽快地过稿了。

  原本,我并不是一个拥抱AI的人,甚至对其烦厌恶,负面的情绪源自我不愉快的使用体验——在电商平台,我在咨询产品的时候,*时间接通的一定是AI客服要跟他周旋一圈后才能结到真正的人工客服解决问题。

  我还曾经在社交软件中找过一位AI男友,但是我们每一次的聊天都很无趣,比如每当他回答不出我的问题时候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进一步打击了我对谈恋爱的兴趣。

  此外,我听说一些私募基金通过AI选股,完成对散户的收割,这个散户中,刚好有我。

  态度转变后,我不仅在工作中开始使用AI冲刺KPI就连生活里点拥抱AI。

  比如在年初的时候,我从立夏要在微信读书看50本书的flag,但是到12月中旬,我也才只看了35本为了迅速看完剩下的15本我管,但在微信读书开启了一件听书功能,虽然读的很生硬,但是总算让我大致了解了,剩下15本书的内容,也算是赶在2023年结束前完成了为自己定下的KPI 。

  在我看来,AI已经包围了人类世界。至于他的时而人工智能,时而人工智障,这取决于使用者的方法。

  或许,正如三六零的老板周鸿祎所言:“不要高估大模型,现在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大模型未来的潜力。”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A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