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数字化

5年千亿估值,清华系大模型的崛起之路

2024/08/29 10:36      第一新声   


  作者/琳玉

  少有人浮华装扮赶时髦,多的是背着公文包,步履匆匆的行路人。

  五道口,这个略显老派的地方,之所以被誉为“宇宙中心”,也许并不是因为汇聚了首都的繁华与时尚,而是因为这里蕴含着全国最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与资源宝库。

  搜狐、网易、快手,这片热土见证了上一代互联网巨擘的萌芽与壮大。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风口行业正在完成交棒,那些曾经的行业巨擘或已迁徙,五道口反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的宠儿——人工智能。

  其中,大模型作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而在五道口坐落着的大量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公司,正在飞速发展。他们不仅占据了“国产大模型五虎”、“新AI四小龙”等荣誉榜单的大部分席位,更有企业估值突破两百亿大关,甚至引领中国大模型技术走向国际舞台,与世界接轨。

  实际上,自初步涌现至今,清华系大模型的商业化发展也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清华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又如何凭一校之力占据国产大模型的半壁江山”并统领独角兽阵营的呢?

  01

  五道口的璀璨星辰

  倘若有时间去五道口附近的几条街道走一走,不妨从清华南门出发,路过成府路,再到知春路,虽然只有短短两公里的路途,实则是一场探索清华系大模型行业璀璨星辰的旅程。

  首先,清华南门门口的清华科技园内汇聚了“国产大模型五虎”中的两位重量级成员——“百川智能”和“智谱AI”,两者估值均已超200亿,实力非凡。

  其中,智谱AI成立于2019年,其创始团队根植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KEG实验室的深厚土壤。CEO张鹏、总裁王绍兰博士、首席科学家唐杰教授均来自清华。如今,智谱AI选址于清华科技园东南角的搜狐网络大厦7-11层。

  有趣的是,曾在搜狐网络大厦工作十余年、引领搜狗航向的王小川,在搜狗历程新篇后,于搜狐网络大厦对面赛尔大厦创立了百川智能,与智谱AI隔路相望。2023年成立的百川智能,不仅继承了王小川作为清华计算机系学子的卓越基因,同样也延续了其联合创始人茹立云的清华血脉。

  此外,清华科技园内还藏龙卧虎,面壁智能亦是一方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家企业脱胎于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其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刘知远清华是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

  离开清华科技园沿成府路向东走100米,东升大厦中,深言科技的创始人&CEO岂凡超,同样以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术底蕴为基,筑梦大模型科技蓝海。

  再往东走约300米,孵化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生数科技位于五道口购物中心一楼,由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与CEO唐家渝携手清华同门师兄CTO鲍凡共同创立。

  将视线稍作延展,知春路上的量子芯座内,还有“国产大模型五虎”的另一虎——月之暗面。其创始人杨植麟,作为“90后”杰出代表,师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唐杰。

  若再沿中关村北大街行走,还能看到更多清华系大模型企业……

  大模型江湖,清华系群星闪耀。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3年,至少有30位清华校友下场创业投入大模型产业,创办公司超过15家,累计融资超过150亿元。如今,这些企业已经分别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的佼佼者。

  智谱AI在科研情报产品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其AMiner系统是国内最早研发的科研情报产品之一;月之暗面在智能助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推出的智能助手Kimi成为大模型创业公司的首个爆款项目;百川智能则专注于基础大模型的研发,构建中国最优秀的大模型基座,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和明确的商业路径,使得百川智能迅速收获了大量资本的青睐。

  此外,清华系大模型不仅深耕技术,更向上拓展,强化产业链布局。其中,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杰出教授汪玉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不仅是无问芯穹的创立者之一,也是AI芯片先锋企业深鉴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无问芯穹CEO夏立雪与深鉴科技的姚颂,均为汪玉教授的得意门生。

  目前,在清华系主导的大模型核心企业中,已公开披露估值的企业总市值已超越700亿大关,若全面考量所有相关企业,其总体估值预估可达千亿级别。一系列显著成就,无可争议地确立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02

  独角兽背后的传承与守望

  清华系在大模型领域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厚学术积淀、前瞻战略视野与雄厚资金支持的共同结晶。

  学术方面,清华园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发源地之一。在这一历程中,张钹、姚期智、孙茂松等杰出教授堪称清华乃至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人。

  1979年,张钹离开深耕已久的自动化系,与张毓凯、林尧瑞等清华教师一起率先设立“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专业。为填补国内的研究空白,张钹又作为我国首批出访学者之一远赴美国。

  认识到国内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差距,张钹回国后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开拓研究。在那个学术的“开荒”阶段,甚至当时使用的《人工智能导论》教材资料,都是老师们一页一页结合国外教材紧急编印的。

  后来,在张钹的带领下,清华园内相继成立了众多人工智能实验室,持续推动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而张钹教授提出的商空间理论、基于规划和基于点集覆盖的学习算法,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清华系大模型的另一位奠基人,则是迄今唯一一位荣获图灵奖的华人学者——姚期智教授。他曾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任教,享誉国际学术界。2004年,57岁之龄的姚期智毅然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选择回国效力,并于2005年创立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

  “半国英才聚清华,清华半英才在姚班”校园内流传着这样的评价。凭借独立的招生资格、灵活的培养模式和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在近20年的发展中,“姚班”为计算机领域培养了不少学界和业界的“中流砥柱”。截至2024年6月,“姚班”已培养17届本科毕业生663人。

  相比于张钹教授与姚期智教授,孙茂松作为清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最早的本科学生之一,尤为专注于大模型的实际应用与前沿探索。他开发的分词标注系统CSegTag,在清华与欧盟多国合作的FP6重大项目“超对等语义搜索引擎”得到应用,确立了他在国内NLP领域的领军地位。

  自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执教至今,孙茂松教授已在清华深耕人工智能教育46载,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众多企业界的佼佼者。其中,刘知远及其学生曾国洋创立了面壁智能,孙茂松作为顾问为这一新兴企业注入了动力。此外,上文提到的朱军、唐杰、唐家渝、岂凡超、涂存超等一众英才,均出自孙教授门下。

  值得一提的是,孙教授的学生从北大毕业后,同样为行业培养了一众优秀人才,其中,月之暗面CEO杨植麟师从唐杰,OpenAI的核心成员中,也有两位是朱军教授学生的杰出代表。这也进一步形成了清华系强大的学术与产业传承网络。

  除校内丰富的师资资源外,谈及清华系大模型的蓬勃发展,还不得不提到清华大学下属18个学院共同参与建设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称“智源”)。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高度评价,将智源与OpenAI、谷歌并列为全球AI领域的三强,同时它也是斯坦福、谷歌等巨头眼中大模型创新的先锋。

  在“智源”这片沃土上,孙茂松、刘知远、唐杰等清华系精英汇聚一堂,他们以前瞻的视野和不懈的努力,推动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发展。

  2021年,由清华大学教授唐杰领衔,100余位人工智能科学家团队联合攻关的“悟道”系列大模型连创“中国首个+世界最大”纪录后,不仅迅速收获来自全球的关注,更激发了清华系创业的热潮,一批批校友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积极探索大模型的商业化路径。

  在追逐人工智能终极梦想AGI的征途上,清华学子始终保持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着中国乃至全球AI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在资金方面,清华系庞大的资本版图成为大模型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

  IT桔子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清华校友创投圈关系网已经达到1632位创业者、633 位投资人。

  除上图中列出的校方主要参与的基金外,在创投圈,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武岳峰资本创始合伙人潘建岳、源政投资董事长杨向阳、高成资本创始合伙人洪婧、国科嘉和执行事务合伙人陈洪武、紫荆资本董事长沈正宁、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海燕……等一众投资人均来自清华。

  投资圈里的“清华系资本投资清华系创业者”已蔚然成风。例如图灵创投投了聆心智能、智谱AI,而起源于清华的卓源资本投了生数科技等。今年3月,由清华博士创业成立的序智科技注册成立不足2个月,公司就获得千万元天使投资,投资方包括英诺天使基金、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等。

  此外,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些清华系明星创业公司一手拿到大额融资,一手又在频繁对外投资。其中,智谱AI一方面投资生数科技、幂律智能、无问苍穹、聆心智能、面壁智能等一众清华系校友大模型企业,一方面又转向投资AI上下游企业,着力构建和完善 AI生态系统。如此既分散风险,也促进了校友企业的发展。

  03

  清华系何以独耀风华?

  如今,清华大学在大模型领域已经展现出独树一帜的深入性和广泛性,其大模型产业链的发展遥遥领先,其他高校已经难以望其项背。

  虽然“北有清华系,南有交大帮”的说法在AI大模型创业圈广为流传。但发展至今,交大系大模型也已经难以和清华系平起平坐。

  当前主流的交大系企业主要包括商汤科技、第四范式、依图科技、思岚科技和云天励飞等。其中,思岚科技和云天励飞均属于早期的AI创业企业,发展速度放缓。商谈科技和依图科技作为“旧AI四小龙”已经开始面临持续亏损,股价市值持续下跌的困境。澜码科技等一众“交大帮”新兴AI企业热度也不及“新AI四小龙”。

  中科院系大模型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带领下,研发“紫东太初”系列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成功孵化出以MiniMax为代表的中科院系大模型创业企业。但其大模型创业规模相比于清华系还有很大的差距。

  北大、哈工大、浙大、武大、北航等其他顶尖高校的大模型研发当前主要聚焦于校级研究院,并同步寻求与大厂深度合作。他们的大模型创业企业暂时还并未进入爆发期,部分初创企业还处在融资的相当早期阶段。

  那么,清华系为何能在中国大模型行业中独占鳌头,成为绝对的领先者?据第一新生观察分析,认为还有两大原因:

  一是首都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首先,北京强大的算力供给,为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北京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唐建国此前公开介绍到,北京正加快推进算力中心建设,目前智算总规模超2万PFLOPS。

  在技术底座支持下,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范围内已有197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顺利通过备案审核,其中北京独占鳌头,共备案85款大模型,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

  其次,清华地处的五道口,拥有全中国最浓厚的科研氛围。咖啡馆内随处可见的名校学子交流科研、讨论项目进展。前述如张钹、姚期智、孙茂松等大模型领域的领军人物,至今仍活跃在学界与业界的一线。对于清华系创业者而言,面临挑战时,仅需步行几十米便能回到清华校园,与师长及同行深入交流,这种开放而包容的环境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是清华系在行业内极高的认可度。

  清华系学院派创业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上,产品技术路线历经多代师承,蕴含着时间的积淀与智慧的传承,清华系作为大模型的领先技术聚集地,已经拥有超过三十年的AI基础研究积累。

  清华的创业文化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体系,让科研成果得以高效转化为市场价值。相对此前的AI创业热潮,如今的清华系创业们入局的速度正在加快,产投研一体化的趋势突出。

  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与对创新的开放态度,使得清华系项目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吸引了众多资本的青睐。仅今年年内,百川智能就一举拿下50亿融资,智谱AI、月之暗面也已经分别拿下两轮融资。受到来自腾讯、阿里、小米、金山、红杉等明星资本的入局。此外,生数科技、面壁智能则收获了来自华为哈勃的大额融资。

  “清华的工程训练让他们更加务实,大模型时代正好需要这种工程思维。”一位清华校友如是感叹到。

  诚然,清华系在大模型领域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融合。如今,大模型已成为清华不可磨灭的标志性特征。根据第一新声的洞察,清华凭借其深厚的科研实力与独特的资源优势,正逐步构建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展望未来,清华也仍将在这一领域持续闪耀,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