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10:13 Donews
撰文| 雁 秋
小度在近期推出了一件全新的AI硬件产品:小度AI眼镜,并表示这是小度「软硬一体智能化的集大成之作」。
AI对于产业的赋能一路下沉至终端硬件上,AI手机、AI PC卷得不亦乐乎的同时,智能穿戴市场也迎来了新风口。
伴随Ray-Ban Meta的爆火,大量科技公司纷纷下注AI眼镜。
就在小度推出AI眼镜之后,小米被曝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新一代AI眼镜,或全面对标Ray-Ban Meta;AR厂商Rokid也与BOLON联手推出两款全新的眼镜;苹果被爆正推进代号「Atlas」的AI眼镜项目;字节跳动在10月发布了首款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主打通过语音便可以唤起用户手机上的豆包App,行业普遍预测其要做AI智能眼镜。
入局者的不断加入,预示着AI眼镜的竞争将从单纯的硬件比拼,扩展到生态系统与用户体验的全面竞争。值得思考的是,小度AI眼镜的优势是什么,它又能否成为行业未来的风向标?
01、AI时代的“蓝筹股”
AI眼镜,不同于将重点放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AR眼镜,AI眼镜更加注重佩戴的舒适度,以及AI和眼镜结合后的实用性。
最早将智能眼镜带入公众视野的,是谷歌在2012年推出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这款智能眼镜集成了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传感器,并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和触摸板进行操作,标志着智能眼镜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尝试。
然而,由于产业链初期技术水平不足、产品略显鸡肋、价格昂贵等问题,Google Glass并没有在市场上取得预期的成功,最终在2015年暂停了消费者版本的销售。
但科技巨头们对智能眼镜的热情始终没有消减。2016-2019年,谷歌、微软和Magic Leap等头部厂商在软硬件方面持续更新迭代AR眼镜产品,同时腾讯、华为、亚马逊等陆续推出主打音频或视频拍摄,但并不具备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在理解、推理、生成以及拟人化等方面的升级迭代,在与眼镜的结合上,让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想象空间。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了二代智能眼镜Ray-Ban Meta,并于今年4月赋予其AI功能,一经发布便成为了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爆款。
重量约49克,起售价为299美元,Ray-Ban Meta较好解决了智能眼镜发展初期面临的重量过重和价格昂贵的问题;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摄像头分辨率达到1200万像素(和iPhone X一样),说一声“Hey Meta”就能唤起AI,帮你拍摄照片和视频、听音乐、打电话等等。
Meta似乎将智能眼镜这条路走通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达成了全球100万副的销售业绩,且在今年有望达成200万副的销量目标。随之而来是整个市场暴涨的需求,据相关报告显示,仅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7%。
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加注。根据⻉哲斯智能眼镜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 1067.78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率为18.56%。共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AI智能眼镜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也指出,预计2025年开始,AI眼镜将快速向传统眼镜市场渗透,到2029年,AI眼镜全球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
02、拐点已至,让AI落地应用是关键
在智能眼镜这条赛道,AR 眼镜和AI眼镜是最受瞩目的两大类别,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核心技术的侧重上。
AR 眼镜主要依赖的是光学显示技术和空间感知技术,在AI技术的应用集成方面,也是以接入三方大模型为主。这类眼镜搭载了光学显示模组,虽有显示能力,但重量和成本都会有明显地增加。
以AR厂商Rokid最近发布的AI+AR 眼镜Rokid Glasses为例,其整合了通义千问大模型,具备物体识别、文字翻译、数学题解答等AI功能。但在重量上为49g,对比来看,不如大多数AI眼镜轻便。
AI眼镜本身并不具备近眼显示功能,但整体会更加围绕AI原生进行产品设计,包括大模型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融入,以实现更顺畅、智能的人机交互。更关键的是,抛开光学显示模组,眼镜本身不仅可以实现更轻薄的设计,同时还能降低成本,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更高。Ray-Ban Meta和小度AI眼镜均是如此。
此次发布的小度AI眼镜,重45g,和普通眼镜几乎无异;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还配有AI防抖算法;56小时待机,支持连续5小时以上聆听,30分钟就可以快速充满电。
单看“硬实力”,相比于Ray-Ban Meta的1200万像素、近50克重、4小时续航的水平,小度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对于AI眼镜来说,除了硬件考验,产品的核心难点是要打造软硬件一体的用户体验,让其可以在更多场景下,以最自然流畅的方式,享受到便捷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复盘Ray-Ban Meta的火爆不难发现,AI功能是其成为出圈“王炸”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无论AR眼镜还是AI眼镜,将AI功能落地到更多应用场景已成为行业的主流方向。小度推出的新品,更是将大模型与眼镜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据了解,小度AI眼镜不仅可以通过第一视角拍照、录视频,解放用户双手,还是随身的AI向导,用户在旅途中边走边问,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万物百科;此外,在工作场景下,它也可以基于大模型能力,为用户实时翻译、提炼总结信息,甚至成为氛围烘托神器,根据不同场景画面,智能推荐应景的音乐等等。
这背后深藏着小度带给智能眼镜市场的新思路。不同于将AI技术“装进”传统眼镜的技术路线,小度选择了一个更加Native化的“AI原生硬件”路线。换言之,是以大模型为核心去驱动整体的软硬件设计和应用开发。
以小度AI眼镜背后的DuerOS系统为例,作为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全面重构的AI原生操作系统,其底层逻辑就是将AI技术底座重构为一个完全由大模型能力驱动的引擎,再配合传感器、芯片、存储等硬件条件,从而在自然语言交互、多模态感知、拟人化呈现等方面,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满足。
可以说小度以终为始,一开始就抓住了AI眼镜普及的关键:从用户需求出发,让技术真正地被使用起来。
03、“热”潮下的“冷”思考
小度入局AI眼镜有着「天然」的优势。
小度曾以智能音箱作为切入点,在智能硬件市场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布局,其产品线也不断丰富拓展,如今已然横跨闺蜜机、学习机、健身镜、智能耳机等多个品类。在软硬一体化优势的产品定义能力上,小度沉淀了非常深厚的硬件能力和供应链资源。
另一方面,火爆如Ray-Ban Meta,也主要是针对英语用户设计,在对中文语义、语境和语言文化等内容的处理上难免存在“短板”。而小度AI眼镜作为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产品,凭借更加出众的中文理解能力,很显然会“更懂中国人”。
此外,内容生态的缺乏也是这个行业的“软肋”,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小度AI眼镜有小度自身,乃至像百度地图、百科、搜索以及行业合作生态的应用支撑,其使用场景和体验,相信也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升。
AI眼镜市场正在迅速升温,对于厂商来说也会面临不小的挑战,尤其要考虑用户体验、性能和产品成本三方面的平衡。
功能性方面,厂商需要在轻量化、材料选择和设计上不断优化,以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与此同时,在交互方式上,手势识别、语音控制等技术已经有所应用,但准确性和响应速度仍有待提升。如何提供更加直观、自然的交互方式,是厂商需要持续攻克的难题。
在AI眼镜的商业化过程中,成本是影响市场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成本较高,且供应链不够成熟,导致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控制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小度AI眼镜目前尚未公布售价和具体发售时间,仅称将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有消息称,这款眼镜可能2000元出头。作为对比,Ray-Ban Meta定价299美元,约2160元。小度AI眼镜的价格是否能被消费者所接受,还有待观望。与此同时,用户也应保持理性,关注产品的实际表现和市场反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对消费终端的重塑,AI眼镜是否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超级硬件市场”,仍然充满未知。小度已经尝试探索出一条可行性较高的道路,未来AI硬件产品的交互能力将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