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 10:34 IT产业网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2018年国庆特别节目《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作为互联网行业代表接受采访,回顾在改革开放大浪潮下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分享了创办网易二十一年的一些感悟。
回忆初次“触网”:信息革命要来了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当时还在宁波邮电局工作的丁磊,通过电话线上的modem(调制调解器)拨号,首次接触了互联网。丁磊访问的第一个网站地址是美国的图书馆。
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起,自己自大学以来一直喜欢阅读英文书和杂志来了解国外的最新技术。在90年代,国内购买英文书的渠道较少,价格也比较昂贵。这次“触网”的经历给丁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敏锐的丁磊意识到,“互联网能让大家足不出户就看到有价值的信息,感觉信息革命要来了。”
或许正是这段独特的个人经历启发了丁磊日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最早投入和布局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网易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实现了诸多创新,推出了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有道精品课等在线教育产品,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化。
丁磊曾在内部分享时说过:“企业赚钱的目的是能够再用这个资源再做出一些创新的产品,来为这个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个服务首先要通过产品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公开课这样的产品,这个是我自己亲自去做。”
谈创立网易:改革开放催生的创业潮是重要推动力
与信息革命相伴而来的,还有下海创业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创业热潮在中国南方发酵、升温。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1995年,丁磊南下广州,投身市场经济的汹涌浪潮,加入了世界上第二大数据库公司,担任售后支持工程师。
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丁磊发现,身边的年轻人,不是出国留学,就是在本土创业。1997年,丁磊决定前往美国深造。他在美国看到的,却是硅谷的创业热潮。“97年1月份去了一趟斯坦福,在硅谷,本来是抱着一丝决心说有机会去美国读个书,在斯坦福旁边发现很多学生,很多同学都退学在创业。”丁磊回忆道。
国内外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让丁磊下定了决心。回国后,丁磊在广州创办了网易,寓意让上网变得更容易。
复盘高光与低谷:要通过创新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成立网易后,丁磊带领网易推出国内第一家免费邮箱系统和个人主页。这些创新的产品为网易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将网易推向了互联网的最前沿。丁磊认为当时互联网的客观需求是电子邮箱。它突破了地域局限,成为正式交流的工具。“邮箱就是每个人的网上名片。”丁磊道。如今,网易邮箱已经突破10亿用户,展现了其超长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极强的用户粘性。
在互联网兴起的初期,个人主页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达自我和交流的平台,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两万多个用户。丁磊笑谈到,“这两万个用户自己在上面写了很多,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UGC(原创内容),产生了很多内容。”
199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54.2万台,上网用户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9415个,WWW站点3700个,网易位列十佳网站第一名。
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相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久后,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国互联网企业集体受挫,相继破发。
困境中,一向以创新能力见长的丁磊带领网易转战自主研发精品游戏,率先走出寒冬。2002年,网易盈利30万美元,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丁磊曾多次在回顾这段艰难时光时表示,“企业要存活,就需要找到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内容。而且要和其它竞争对手,形成差异。”
评中国制造:中国有最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进一步加速。其中,制造业转型升级尤为显著。
从中,丁磊看到了通过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服务消费升级的前景。
2016年4月,网易正式推出自营电商网易严选,通过互联网和制造业的高度融合改造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品控、生产等,去掉更多的中间成本,把质价比高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丁磊发现,中国的很多工厂,本身就在接受外贸订单,完全拥有足够生产能力。为深入全产业链,缩短产销环节,丁磊和网易严选团队考察了3000家工厂,精选了500家进行合作。
在采访中,他坦言“这个事情也只能在中国发生,在美国发生不了,在印度也发生不了。为什么?因为中国是全球的工厂,只有中国是产业链最完善的地方,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创新的土壤和机会。”
回顾网易的21年历程不难发现,网易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每一步都有改革开放的烙印。改革开放催生着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跟随世界到引领世界。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