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学院

中国难出沃尔玛

2020/02/28 11:47      读懂财经 杜东  


  大行业,小公司。这是对中国线下零售业最好的概括。

  2019年中国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为5.97万亿美元,但A股超市龙头永辉超市(SH601933),市占率不到0.2%,市值只有857.51亿。

  反观美国,2019年美国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为6.24万亿美元,其中线下零售巨头沃尔玛(NYSE:WMT)份额常年维持在5%左右,市值高达3228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贵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市场规模也相差不大,中国为什么始终没有跑出一家类似于沃尔玛的线下零售巨头?

1.jpg

  在读懂君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

  1. 效率提升是推动行业前进的最终动力。沃尔玛等巨头通过高效的运营效率完成对低效玩家份额的蚕食。由于线下扩张固有的瓶颈,沃尔玛的扩张之路走了数十年才最终完成。相比之下,国内的线下零售玩家大都不过20年,还远未到这个阶段。

  2. 与此同时,电商作为一种效率更高的购物方式异军突起,蚕食了效率更低线下零售巨头们的市场份额。同时,其对标品的高渗透率,影响线下零售巨头的收入结构,进而极大限制了其单店收入的天花板。

  3. 不同的国情会诞生不同的线下零售业态,比如美国的大卖场,日本的便利店和俄罗斯的农村连锁超市。沃尔玛等大卖场的兴起,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密度和美国存在的巨大差距,也使得中国也天然不适合诞生沃尔玛这样的综合商超巨头。

  尽管中国没有沃尔玛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但读懂君仍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万亿美金的中国零售行业,必然也会在诞生新的巨头。

  / 01 /中国线下零售业才刚刚开始

  中国没有沃尔玛,发展阶段不同,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纵观所有以线下为主的商业业态,从行业爆发群雄割据,到集中度提高出现龙头,往往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原因是与线上业态不同,由于线下业态单个门店的辐射范围有限,门店扩张是线下生意发展的核心逻辑。

  但每开一家新门店,都要投入相应的地产、物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永辉超市招股书披露,2010年公司业态单体投资额约为2800—3200万元;华创证券研报预测,2019年1万平米的单体投资额约在3000万元—4000万元左右。超市本就是一个薄利的行业,纵使强如沃尔玛,净利率常年维持在2%—3%之间。对于超市来说,扩张需要强大的融资渠道支持。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获得资本的支持终究是有限的。

  再加上,新店的效率提升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回顾当年沃尔玛的本土扩张,走的正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填满式”策略。即先在一个州发展,待这个州开满了之后,再向邻近的下一个州开新店。

  即便在快速扩张期(1968-1992年),沃尔玛平均每年新开门店比例为15%-20%,10年合计新开店1400家。用了超过20年时间,沃尔玛才将大部分门店开进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

  当红炸子鸡好市多(NASDAQ:COST)同样如此。也是通过40多年积累,不断沟通试错后,才有现在的局面。要说美国现代商品零售业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换言之,美国近百年的零售业演进才出来一家沃尔玛。

  与它们相比,中国线下零售业发展时间不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零售业还是以国有百货商店和零散的店铺为主。直到1992年,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我国民营超市才开始蓬勃发展。准确的说,我国线下零售业发展至今还不到30年。

  当下国内商超龙头永辉超市用了近 20 年的时间,才完善了与生鲜直采、统采模式相关的物流、人员、供应商储备及全国性布局。

  所以,缺乏时间的沉淀,中国现阶段必然不可能出现沃尔玛。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是意味着就会诞生中国的沃尔玛呢?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 02 /电商冲击不可逆

  细究零售业发展史你会发现,效率提升才是推动行业前进的最终动力。

  美国零售业的演变,正是如此。从最开始的特定区域单一品类的专卖店,演变成百货公司,再到超市的出现,最后又出现了电商。随着零售业态不断往前发展,人们的消费变得越来越简单。

  在线下建立了效率远高于同行供应链体系的沃尔玛和好市多,也最终成为零售巨头。

  但与国外不同,过去十年国内互联网、物流基础设施的高速,使得电商的效率快速提升。无论是购物的体验,还是商品价格,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极大冲击了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线下零售玩家。

  说到底,绝大部分生意,最终比拼的是效率。对于中国线下超市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线上巨头们的出现,足以摧毁它们的沃尔玛之梦。

  原因很简单,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服务用户的同一个需求时,效率更高的业态,往往会蚕食效率更低业态的市场份额。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购物,无论其表面模式如何,最终取决于价格、品质、便利性和服务。比如超市出现后,百货公司的生意就要变的差很多;而电商出现后,又直接影响了超市的生意。

  你或许会说,可是亚马逊并没有完全颠覆沃尔玛呀。的确,虽然出现了效率更高的零售业态——电商,但在美国,沃尔玛的市场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至少从数据上来看是这样子的;相反,沃尔玛收入占美国零售额的比重,依然在上升。

  这是因为,美国线下业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能够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效率也已经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因此亚马逊对沃尔玛的冲击远未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另外,美国电商也存在一定劣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抽佣率和物流成本较高,导致美国电商较沃尔玛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美国的物流时效一般在2-8天,效率也不高。

  但在中国,显然不是这样。2009年起,我国电商进入跨越式发展时代。彼时,中国线下业态并没有完成自我“革命”。即便是供应链管理更强的外资超市,在房地产的升值的大背景下,其在人员管控及本土运营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暴露,退化明显。

  而电商通过渠道缩减提供低价,不仅拥有价格优势;综合体验以及效率都在快速提升,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利性及丰富性的需求。在中国电商对综合超市中的标准化产品渗透率极高,比如消费电器达到44%,服饰达到31%。

图片24

  超市几大品类受网络渠道侵蚀

  这样的背景下,电商对线下超市标准化供应链品类造成冲击,外资超市首当其冲。

  2007年,中国连锁超市十强榜单中,外资超市占据半壁江山;十年后的十强榜单,只剩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去年,随着家乐福和麦德龙的易主,正式为那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而内资超市同样受到影响。如中百集团(SZ000759)及联华超市(HK00980)及部分区域龙头净利润出现下滑,泽雨、天天壹加壹、天顺、九头崖等区域性超市纷纷倒闭。

图片25

  即使是主打生鲜品类的永辉超市日子也并不好过。从产品结构上看,永辉超市对生鲜品类的依赖度极高,生鲜收入占比常年在50%左右。

  对比沃尔玛,食品杂货收入仅占56%。食品杂货不仅包括生鲜食品,还包括酒水、母婴用品等,品类要远远超过永辉超市的生鲜品类。换句话说,具体到生鲜品类,其收入占比只会远远低于永辉超市。

  无法突破生鲜品类的直接影响就是,2018年,永辉超市的单店营业额为0.91亿,而沃尔玛在美国的单店营业额超过4亿。

  除了面临电商的激烈竞争环境外,还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人忽略,就是中国的土壤也天然不适合诞生沃尔玛这样的综合商超巨头。

  / 03 /中国没有沃尔玛的土壤

  美国地广人稀,除了特大都市外,普遍以别墅式、低密度居住。所以,消费者普遍是开车购物,购物半径大,消费选择大。这样的购物习惯,往往会导致大卖场模式的盛行。最终性价比最高的大卖场往往会吃掉大部分市场。

  这也是美国能跑出沃尔玛的重要原因。从沃尔玛的布局看,沃尔玛的统治力主要在城镇,而非大都市。到 2010 年,沃尔玛在人口低于50万的城市市占率超过25%,而在美国人口TOP10城市总市占率仅10%;以纽约为例,2012年,纽约中心超市市场规模约340亿美元,而沃尔玛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仅1.2%。

图片26

  这是由于,大都市居住密度高,人们的购物半径小,大卖场业态的效率低于灵活的便利店。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后来引入社区店业态的原因,例如门店面积约 1100 平方米的便利店。在大都市,沃尔玛只能通过小业态,来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便利性的要求。

  中国线下零售的业态,更接近于此。不管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中国的居住环境时,密度普遍偏高。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没有诞生沃尔玛的基因。

  说到底,基于每个国家国情的不同,尽管必然会诞生自己的线下零售巨头,但模式往往大相径庭。

  比如,美国的线下零售市场诞生了沃尔玛和好市多;日本则被711、罗森和全家便利店三巨头统治;俄罗斯地更广,人更稀,跑出来的是农村连锁超市,以低价策略主攻农村市场。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然也会诞生线下零售的巨头。但总而言之,中国没有沃尔玛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了。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