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4:37 品途商业评论
7年前,在香港为朋友排队买到最新款iPhone5s后,小红书CEO毛文超将这次购物经历分享到社区里,吸引来100多位用户留言,人们在关心“限购吗”“有金色款吗”……
第二年春节,小红书出现了大量从美国、日韩海淘整箱苹果5的购物分享,那一周里,小红书系统差点崩溃,但团队收获的,是一分推广费没花,用户数量7天里增长7倍。
这是小红书商业故事的“序章”。
曾经数十页的《出境购物指南》PDF,如今已是月活超1亿的种草分享社区,到当下,小红书继续追赶潮流,推出视频号,支持发布15分钟的视频,站内500粉以上创作者均可开通。
发力直播、入局视频号,小红书没有止步不前,但其七年旅程并不容易,社区内容屡陷争议、商业化举步维艰……频频涌现的挑战,也时时刻刻在给小红书敲警钟。
同时,男性种草生活社区“CHAO”、以球鞋购物分享起家的“得物”,这些和小红书模式异曲同工的社区产品,也有着类似的烦恼。
“小红书们”还能一直“红”下去吗?
商业化狂奔
“2019年是小红书用户增长和商业化的关键之年”,毛文超给小红书立下投名状。
从2019年起,小红书不断加速商业化,在社区内容初具规模后,其也要证明自己是家能赚钱的公司。因此,小红书持续夯实电商、广告这两条“商业化大腿”。
在电商端,小红书6年前就上线了自营商城“福利社”,并邀请第三方品牌入驻,赚取佣金和保证金收入;目前国内品牌入驻小红书商城的保证金为20000元,海外品牌为3000美元。
佣金收入方面,由于上月小红书推出品牌扶持计划,其商城基础佣金已经降至5%,直播带货销售佣金的2%也返回给商家。
截至目前,共有3万家品牌入驻小红书。
和小红书类似,得物由虎扑的“识货网”演化而来,最早是用户分享、交流球鞋购物的社区,而由于球鞋鉴定师的入驻,以及球鞋文化的兴起,得物的电商业务逐步壮大。
得物电商采取C2B2C模式,个人卖家在平台上传商品,用户下单后商品先发至平台鉴定师,是真货就由平台发给买家,假货就退给卖家,平台从成交额中抽取佣金。
目前,得物根据交易卖家的不同等级,收取3%-9.5%不等的佣金,另外包含查验费、鉴别费等固定费用,总计不超过50元/单。
有数据显示,2019年得物的GMV达60-70亿元。
球鞋与化妆品的购物分享,这类内容离交易最近,所以小红书、得物的电商业务崛起也并不新鲜;而所谓种草社区是以内容为核心,围绕其做广告、营销业务也不失为小红书的上上策。
去年年初,小红书电商平台部改组为“品牌号”部门,并且推出了“品牌合作人”平台,这一类似抖音“星图”的营销平台,旨在由官方连接广告主、MCN和小红书博主。
目前,在“品牌合作人”计划中,平台也是赚取保证金和佣金收入。小红书会首先签约大量MCN,用于管理博主,并且向申请入驻的MCN收取20万元保证金;博主成为“品牌合作人”后,会和指定的MCN签约,机构从广告收入中抽成。
以小红书合作的弘文文化为例,抽佣比例为10%。
平台抽佣和收保证金,这是业内通行的商业模式。对小红书而言,大量沉淀的购物种草内容,同样是广告主的品牌营销利器,其可借此带动产品销售增长。
构想足够完美,但转折出现在去年5月,小红书收紧品牌合作人标准,要求创作者粉丝量必须超过5000。此举一出,小红书品牌合作人由1.7万锐减到不足5000。
收紧广告合作标准,小红书有内容风控的考虑,但更关键的是加强对商业资源的控制,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小红书的商业化紧迫性。
电商和内容营销,这于小红书而言都是可行的商业化道路,但自2019年起,小红书开启了商业化“极速模式”,经历各类试水后,小红书正在寻找一条商业化最优解。
其实,小红书的商业化故事早在6年前就已经写就。
2014年,主打跨境电商的小红书上线自营商城,当初5个人的电商团队,号称一天内卖光了90%的上架商品,5个月内销售额破2亿元。
不过,由于跨境电商政策的收紧,以及巨头企业的加码,市场留给小红书的蛋糕并不多。2018年数据显示,网易考拉和天猫国际分别以27.1%和24%的市场份额领跑跨境电商赛道,而小红书的份额只有7.3%。
于是乎,小红书走上转型之路。
通过扩张内容品类,小红书由单一的跨境电商,转型为综合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平台的跨境销售占比也降至50%以下。
此后,小红书在电商业务上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创新之旅,包括推出自有美妆家居品牌“有光REDelight”、开出首家新零售线下店“RED Home”、上线社交电商“小红店”。
自有品牌、新零售和社交电商,小红书在每一次商业风口下都躬身入局,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最终夭折。目前,小红书自有品牌“有光生活馆”团队已经解散、上海的2家线下店也全部关闭。
蓦然回首,电商对小红书而言绝非易事。
财经报道称,小红书自营电商没有完成2018年100亿元GMV的KPI,而2019年突如其来的下架事件,也打乱了小红书商业化的节奏。
因此,从今年开始发力直播、降低品牌入驻门槛,小红书要收复曾经在商业化上的失地,而电商之外,广告营销业务也是小红书商业化的重要分舵。
在模式上,由于小红书内容本身“离钱更近”,而其品牌营销力也得到了行业认可,不少广告主已经将小红书视作与抖音、B站同级别的营销渠道之一。
这背后,是小红书作为种草社区显现出的优势。
“种草”基因
诞生伊始,小红书就打出了明确定位。
从一份购物指南起家,小红书的内容品类持续扩张,从美妆个护延伸到运动、家居等生活方式内容,平台商品SKU也从1万增长到15万,再借2017年范冰冰、林允等明星的入驻,小红书实现了破圈式营销。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6月,小红书在四年内积累了5000万用户;两年后,这一数字突破了3亿,净增长5倍之多。
快速跃升之中,小红书立住了“生活方式种草社区”的牌匾。
得物也是如此,从球鞋分享社区起家,到做深C2B2C的电商模式,其招牌是平台上庞大的球鞋鉴定师群体;截至目前,得物的线上鉴定商品数已超过7000万。
平台背书、授予“鉴别师”资格、王思聪在微博“打call”……得物将“球鞋鉴定”这一品牌标签做大做强,消费者和卖家对平台的信任关系不断加深。
因此,得物的社区活跃度、交易额才会一路走高。
小红书和得物,其平台定位清晰,这也带来了更多需求明确的用户。一位营销行业人士向地歌网透露,小红书创作者50%的粉丝转化都来自于“搜索”。
使用小红书的用户,往往已经确定了要购买的产品,来这里只是为了看测评加深了解。小红书用户小楚就告诉地歌网,自己当时想买纪梵希n11口红的一个色号,所以去小红书翻阅了大量测评,最终才确定购买。
通过每日超过30亿次的社区笔记曝光量,小红书夯实了“种草分享”的社区定位,而用户的使用需求也直接明确;平台与消费者“你情我愿”,二者联系不断紧密。
在此之上,小红书也做得足够垂直。
美妆护理内容、时尚生活分享……在这类内容之上,小红书将用户圈层精准定位到年轻白领女性,她们也热衷于精致生活和分享。
与之相似的是,伴随潮流Sneaker文化兴起,得物明确定位于年轻人,24岁以下的用户就超过30%,而从2018年底开始,得物上线了服饰、手表等品类,拓展球鞋之外的潮流商品。
更关键的是,女性消费决策与男性不同,往往更加细致和谨慎。一位小红书资深用户就表示,自己每次双十一前,都会通过excel表格来比对不同平台、产品的优惠力度。
这和小红书的社区定位恰好吻合。
艾瑞咨询今年3月数据显示,小红书女性用户占比77.44%,男性用户占比22.56%;24岁及以下用户占31.09%,30岁以下用户占61.16%。
年轻女性,热衷时尚与悦己消费,小红书的用户画像已足够清晰,再借助于算法技术实现的兴趣内容分发,小红书社区不断向纵深发展。
小红书算法架构师赵晓萌介绍到,平台通过机器学习来提取图像和文本特征,再将笔记主题分配到设定好的人工标签中;另外,平台在分析用户信息后,借助实时交互的pipeline模型,将最新用户行为反馈到线上推荐中。
长此以往,小红书在用户端实现了“千人千面”。
通过内容垂直化和技术本身,小红书聚拢了大量需求明确、用户特征清晰的人群,这保证了社区本身的活跃度,以及对相关创作者的持续吸引力。
因此,小红书的社区基因不断凸显;所谓“种草”背后,实际是用户明确购买需求与垂直干货分享的紧密连接,并且促成整个小红书社区的差异化。
互联网营销专家黑焰十字曾表示,超过5万粉丝的小红书博主就有商业价值。因为小红书的推荐逻辑跟粉丝数没有直接关系,投一个100万粉的KOL可能不如投10个10万粉的KOC。
另有营销人士告诉地歌网,在小红书的推荐机制中,原创率、内容垂直率、账号活跃率都有极高权重。这也反映出,优质内容是小红书构筑社区的核心。
在小红书,足够专业的素人和腰尾部创作者,影响力往往不输于头部网红。截止到2019年6月,小红书97%的内容由UGC贡献,每天曝光量中UGC占比70%。
社区以内容为王,这是供(垂直内容)需(消费决策明确)两端共谋的结果。
相比之下,得物在内容社区定位稍逊于小红书,但其毕竟是起家于球鞋分享社区,得物也在今年7月宣布将投入50亿流量和千万现金来扶持创作者,发力潮流内容分享。
回看小红书,社区“种草基因”被不断强化,用户来小红书的需求极为明确,即找到专业内容;而“种草”本身又是离钱最近的场景,用户看完测评就能下单。这也给小红书的商业化留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也一向很骨感。
危机四伏
左手是垂直专业的社区内容,右手是离钱最近的电商交易,二者在种草社区的生态之下,将用户紧密连接到平台之上,后者进而实现流量变现,小红书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很美。
不过,冰山之下,暗潮汹涌。
在社区端,小红书的灰黑产链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例如刷量。一位服务商曾向地歌网表示,小红书刷粉160元1000个,而且刷量都是纯人工操作,混合网名并且带真人头像。
刷量阴云之下,还有人尽皆知的问题就是小红书笔记“代写”。虽然2019年小红书处理了443.57万篇作弊笔记,但代写产业链依然野火烧不尽。
在记者加入的一个小红书代写文案QQ群中,每天仍然有数百条消息是关于小红书文案代写、素人代发的资源勾兑,价格低到“10元50篇”“评论0.5元一条”。
群中一位代写服务商告诉地歌网,现在小红书对代写代发监管严格了,但只要文案写得“软一点”,比如编一段自我经历、加一些对产品缺点的“自由发挥”,内容同样会被平台收录。
另外,小红书的广告接单也存在大量不正当交易,大大小小的MCN从博主的蛋糕里分食走自己那一块。最夸张的案例是,某美妆品牌给小红书博主的报价是1500元,但最终近1400多元都到了中间商的荷包里。
小红书社区中滋生的灰黑产,在得物上同样猖獗。
在贴吧上,有大量莆田商家表示可以伪造得物的鉴定证书,40元就可以出,下单付款后直接填好球鞋的货号、配色和发售日期等,最终证书和得物出具的几乎一致。
球鞋鉴定可谓得物的立身之本,是其构筑信任社区的通行证,一旦有灰黑产搅乱该市场,就会猛烈冲击社区内核,甚至摧毁得物在消费者和卖家之间构筑的信任关系。
血淋淋的事实在前,社区平台不能等闲视之。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就在去年表示,现在小红书判定“内容真实性”的标准还不够成熟,一系列的规则还在制定当中。
规则可以不断更新迭代,但小红书也要警醒,在发力内容和品牌营销时,平台是否会过度商业化。大量滋生的灰黑产,往往是平台过度商业化的苗头。
对用户而言,广告也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消费过程中,但这对平台也是风险,一旦有假货、产品质量等问题,就会严重打击社区信任度。
对电商业务同样如此。
在电商端,小红书时常会陷入到假货风波中;有数据显示,2017年“黑五”网购期间,小红书以46.54%的比例位列投诉榜第一。
有小红书用户也向地歌网表示,大学舍友曾经在小红书买货,但通过官网扫码验证发现是假货,向平台反馈后得到了及时的退款处理。不过,她之后再也没使用过小红书电商。
当然,假货不是本质问题,在各家电商都能买到假货;但关键在于,频发的假货争议拷问着小红书的供应链和品控问题,尤其多数化妆品是直接用于人体皮肤的,风险防范上要更为谨慎。
假货风险是一方面,这对小红书构筑交易闭环是不小的挑战。另外,在小红书上,用户往往是看完内容后到其它平台下单,这让小红书无法沉淀完整的交易数据。
同时,对愿意看测评的用户而言,跳转购买并不麻烦。
用户看完笔记,最终却在其它平台交易,长此以往,小红书依然是在做导流;而交易最后一环无法打通,对小红书可谓是长期挑战,
透视得物也是如此,灰黑产只是表面问题,关键问题在于非标化。资深球鞋鉴定师Shawn认为,鉴定师没有职业的认证考核体系,更多靠经验和团队协调,水平难免参差不齐。
因此,制定行业标准,对得物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
和小红书不同,得物在电商交易端率先打出了长板品类,但在扩张品类时,平台一方面要完善鉴定标准、保证准确性;另一方面,得物要通过丰富内容来深化潮流生活社区的定位,以此拉动新一轮用户增长。
显然,社区内容与电商交易相结合,“小红书们”下一步的发展并不容易,而伴随小红书内容营销业务的持续壮大,其也要避免成为微博。
目前,不少小红书博主已经赚到了钱。据某美妆MCN向地歌网出示的报价单显示,小红书上约150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原创图文报价8.64万/条,一分钟原创视频报价10.4万元;对比微博上相同粉丝量的一位时尚博主,原创图文报价5.5万元/条。
可见,小红书达人的赚钱能力普遍强于微博,但后者陷入的境地是“网红赚到钱,平台赚不到钱”,问题原因正是刷量灰黑产涌入,网红经济催生下过度商业化,优质博主流失导致内容质量下滑。现阶段小红书也会面临类似风险。
如今的社区环境下,小红书成为众多广告主的投放阵地之一,但内容社区都会面临社区氛围与商业化的博弈,小红书也是如此,在自身商业化加速发展之下,其要谨防成为今天的微博。
对小红书而言,警钟需长鸣。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