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视觉中国又「翻车」,但其2023年H1净利润暴涨近80%!

2023/08/18 11:24      微信公众号:数据猿 一蓑烟雨  


  一个体量并不大的公司,多次惹众怒,公司却依然活的很好。这样的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呢?这不禁让人好奇。

  对于广大媒体尤其是自媒体而言,视觉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名字。也因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多次登上舆论热搜。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近期,这个公司又翻车了。

  笔者查了一下百度指数,视距中国的关注度暴涨,其资讯指数同比增长1944%,环比增长2588% 。

  公众舆情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近几天发生的摄影师照片侵权事件,也直接体现在其股价上。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8月15日晚,摄影师戴建峰(Jeff )在微博发文称,自己接到视觉中国打来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图片侵权并索赔8万多元。吊诡的是,这些声称侵权视觉中国的图片,全部都是Jeff 自己拍的。

  “我自己侵权我自己”,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试想这样一个情景,周杰伦刚开完一个演唱会,唱了10首自己写的歌。没过多久,不知哪里冒出来一个公司,打电话说他在演唱会上唱的歌版权属于自己公司,周杰伦侵权了,每首歌要交10万块钱。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

  当然,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有很多人讨论了,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别忘了视觉中国可是一个上市公司,他们如何挣钱,挣了多少钱,财报里已经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了。那我们为何不去翻翻财报,看看这家公司到底是怎么一个商业模式呢?

  被“黑洞图片事件”打压了一阵,近两年又开始“行了”

  根据视觉中国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正式的《2023年中报》需要8月18日发布),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00万元 – 10,3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18% – 88.60%,可以说相当“优秀”。

  来看看近几年视觉中国的财务表现,可以发现,在2018年以前,营收和净利润都维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

  然而,这一态势在2019年被打破了,2019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2019年的“黑洞图片事件”之后(视觉中国将一群科学家辛苦制作的人类历史上*张黑洞照片“据为己有”,纳入自家图库并标注自己版权)。该事件以及后续被扒出来的诸多黑料,对视觉中国的形象和商业化都带来不小打击。

  然而,“黑洞图片事件”两年之后,从2021年开始,视觉中国似乎又“缓过来了”,其营收从2021年开始恢复增长,净利润虽然2022年下跌了,但2023年则实现了大幅增长。

  本质就是一个图片版权中介

  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一层,来看看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以及他到底是怎么挣钱的。因为2023年半年报还没正式发布,我们就以其2022年年报来进行业务结构分析。一般而言,一个公司的业务结构、经营模式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即使是2022年年报,也能基本反映出视觉中国的核心业务情况。

  先来看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本质上,视觉中国就是一个图片版权中介,在真正的创作者那购买版权,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所得收入再跟创作者分成。

  其数字内容的来源有三个渠道,专业供应商、个人和公司自有版权。根据视觉中国2022年年报,其目前拥有签约创作者50万,这是重要的内容来源。根据其2022年财报,视觉中国目前拥有4亿张图片、3000万条视频和35万首音乐。

  在销售层面,视觉中国有直接签约客户2.4万家,其中年度销售额10万元以上的超过80%。此外,该公司还有超过220万的长尾用户。视觉中国目前的核心业务是图片,其2022年视觉内容的销售占比是100%。

  需要注意的是,其音视频销售额在2022年同比增长了119%。也就是说,以后接到视觉中国电话,他们可能不仅仅向你要图片的钱,还有可能要语音、视频的钱。

  分行业来看,视觉中国的客户主要有四类,2022年党政媒体、广告营销与服务、品牌企业、互联网平台四类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6%、21%、31%、12%。媒体+广告营销占比超过50%,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媒体尤其是广大自媒体从业者应该“深有体会”。

  上面提到过,视觉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图片版权中介,他并不创作有版权的作品,只是版权的“搬运工”。因此,他一方面收版权费,另一方面还必须要给真正的创作者支付版权费用,也就是分成。

  我们来看看视觉中国的成本结构:

  可以发现,视觉中国*的成本是营业成本,这其中主要就是支付给创作者的费用。以2022年为例,其营业成本占收入的46%,2022年的毛利率为56.58%,结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视觉中国给创作者的分成比例为40%-50%。

  有趣的是,视觉中国的毛利率在2018年以前还是在不断上涨的,其2017年的毛利率是65.86%,也就是说当年给创作者的分成比例不会超过35%。在2019年之后,其毛利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目前稳定在55%左右,这意味着近几年给创作者的分成比例在45%左右,不知道这一变化是不是受2019年的“黑洞图片事件”的影响。

  根据同花顺的数据,在数字媒体行业,选取了视觉中国、芒果超媒、新华网、人民网、*资讯、三六五网等15家数字媒体公司进行对比。在2023年一季度的净利率这一个指标上,视觉中国以43.13%的“好成绩”*,并且是“断层*”。作为对比,行业中值是6.01%,新华网、人民网分别只有7.95%、6.01%。

  这一数据对于视觉中国而言是成绩,但对于整个数字媒体行业不一定是好事。

  这样的“好成绩”,背后隐藏的可能就是很多类似2019年将黑洞照片据为己有,以及近期让摄影师为自己的照片支付版权费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

  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 任何严重事故都是有征兆的,每个事故背后往往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可以想见,视觉中国能闹出这样滑稽的乌龙,其滥用版权的事情肯定不止这几次。不然,假设视觉中国平时都是“守法公民”,仅有的两次违规就被抓现行,并被闹得全网皆知,人人喊打,那它运气也太差了。

  视觉中国必须要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无论是2019年的黑洞图片事件,还是近期的摄影师侵权事件,其实都在给视觉中国敲响警钟——继续以前那种做法已经不行了,迟早得出事。笔者认为,要想可持续发展,视觉中国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显著的改变。

  *,内容版权来源一定要合法合规,不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果真的是有原创版权,并且收费合理,要支付一定的版权费是应该的,这也有助于保护原创。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真的有版权,而不是声称有版权。

  视觉中国两次严重“翻车”,问题根源都是对自己并没有版权的图片声称版权,并到处去收费。以2019年的黑洞为例,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公布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版权归属于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并且ESO明确说明,他们坚决否认视觉中国的版权主张,ESO从未将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个人或组织,也没有接触过视觉中国。视觉中国根本都没跟真正的版权方接触过,你是哪里来的版权,而且还是对首张黑洞照片这种人类共同财富声称版权,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再以近期摄影师的侵权事件为例,如果视觉中国真的有得到过那个摄影师的授权,那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根本就没有,甚至人家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后来,视觉中国作出的回应是:摄影师 Jeff 把图片授权给Stocktrek Images,之后tocktrek Images又授权给Getty Images,视觉中国是Getty Images的合作伙伴,所以拥有Jeff 的图片销售权。虽然有点绕,但如果是真的,那也算合理。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Jeff 去问了视觉中国的“上家的上家”Stocktrek Images,人家明确说了没有这回事。这就比较尴尬了。

  很明显,视觉中国并不真实拥有Jeff 的摄影图片版权,他们大概率是直接在网上找的一堆图片,放进自己图库里,就声称有图片版权了,然后就到处去收钱。只是不小心,这次踢到“铁板”了,要钱要到真正的作者那去了。在视觉中国找上Jeff索要8万元版权费之前,他们大概率已经找了不少其他企业或个人要钱了,因为Jeff的这些摄影图片应该不止在他自己的公众号有,其他媒体或机构应该也有采用。

  当然,如果Jeff的那些摄影图片只在自己账号上发布过,网络上其他地方没有,那这个事情就更滑稽了。这就好比我在自己公众号发布一篇原创文章,然后其他账号转载了,转载那个账号居然来告我侵权了,要我赔钱。

  在视觉中国2022年财报中,其明确说了要完善内容安全保障体系,原话是“确保内容导向正确、事实准确、来源规范、合法合规;强化内容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内容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健全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供稿方签约管理制度,做好举报受理工作等。”很明显,其内容的来源规范、合法合规做的很不好,不然也不至于闹出这么多笑话。

  而且,出现这样的问题,必然不是几个基层运营人员的疏忽而已,而是从公司层面出了问题。以此次摄影师Jeff的侵权事件为例,如果真的是个别人的疏忽,那在该摄影师指出问题之后,就应该很快查清楚他们的确没有那些图片的版权,该赔偿赔偿、该道歉道歉。但从视觉中国后面给出的公告,他们居然又编造一个“Jeff——Stocktrek Images——Getty Images——视觉中国”这样一个看似复杂的版权链路,很明显是想蒙混过关。

  这是不行的。

  林肯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是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视觉中国要保证安全合规,最应该做的是真的认真梳理自己的内容版权,看看图库里的4亿张图片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有版权的。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假装是自己的,更不要拿着这些东西去找别人要钱。

  第二,要足额支付真正的创作者版权费用。

  上面我们分析过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它就像农夫山泉一样,“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其版权的基础是大量的原创作者,因此,要确保自己收上来的版权费,给到作者提成。然而,视觉中国有没有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以2019年的黑洞图片事件为例,既然视觉中国拿着这张图片收钱,那它有没有给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分钱呢?

  再以这次摄影师Jeff为例,假定分成比例为50%,那视觉中国找Jeff要8万版权费,应该再分4万给Jeff。事实上,既然视觉中国能找上Jeff,那它可能已经找不少其他企业或个人要钱了,假定这些图片给视距中国带来100万的版权费,那它应该分给Jeff 50万,扣除Jeff用自己图片的8万版权费,最终视觉中国应该给Jeff 42万元。

  这个钱视觉中国给了么?肯定是没给。事实上,在视觉中国的销售找上Jeff之前,他们估计都从来没接触过,更谈不上分钱了。

  视觉中国的签约作者号称有50万,这其中有多大比例真的收到过视觉中国的版权费?又有多少人的作品被视觉中国免费拿去了,视觉中国挣到了钱,但原创作者分文未取甚至压根不知道这回事的?视觉中国口口声声是为了维护版权、保护原创,很好,首先需要他们自己做到。

  第三,合理收费,不要“钓鱼执法”。

  原创作品收取一定的版权费,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收费应该合理,不应该狮子大开口,更不应该“钓鱼执法”。

  不少内容创作者,要用图片素材,大部分人都有在网上搜索的习惯,比如在百度图片里搜索,而一般人很难分辨哪些是有版权、哪些可以免费用,更不要说分辨出哪些图片是有视觉中国的版权。

  视觉中国广被诟病的一点,就是借用这种版权上的模糊,先让你免费用几年,然后找上门狮子大开口。而且,知识产权、专利等都是有时限的,图片的版权应该也有时限,比如设定3年或者5年的版权保护期,过了期限就免费。

  还有一件事情,视觉中国似乎要进军AIGC,这让笔者有点茫然。现在不少媒体在开始用Midjourney、文心一格(百度)、通义万象(阿里巴巴)这样的AIGC工具来创作图片,这也是他们避免被视觉中国这样的机构突然找上来告侵权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片“净土”也要被视觉中国染指了,会不会哪天我们用文心一格或者通义万象创作的图片也会被标上视觉中国的版权呢?

  笔者用阿里巴巴的通义万象,输入“视觉中国”创作图片,有趣的是,我在*次尝试的时候,通义万象居然没生成任何内容,并返回“抱歉,没有找到满意的灵感,请更换其他输入再试一试”。

  怎么,现在的AI已经这么智能了么,它们也怕被视觉中国控告侵权么?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