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快递驿站无人接盘了

2025/02/13 11:45      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 朱末  


  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受普通人欢迎的创业方式,开奶茶店是一种,加盟快递驿站也是一种。

  只要盘下一个数十平米的小店,加盟快递驿站,就能月入上万,无数人在“不收加盟费”“0基础”“时间自由”“收入高”等低门槛诱惑下,前赴后继做起了快递驿站,加盟者们信心满满,梦想着能够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作为整个快递物流系统底层的一颗棋子,驿站是离用户最近的集约化配送产物,但局限性也很明显,它的流量范围只能来自本小区,其覆盖范围和用户消费频次,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微利行业。

  在快递企业大打价格战的冲击下,快递驿站更加举步维艰。以一个驿站为例,一天1000个包裹,派费降1毛、2毛,一天就少挣一二百元,然而不管是房租还是人员成本,随着发展每年都在上涨,加上考核罚款,加盟商的生存愈发艰难。

  而快递驿站模式的盛行,又让矛盾爆发——大量未经消费者同意的快递,不再送货上门,被擅自将快递放到驿站;快递丢失、踩踏损坏、要求送货被拒、服务态度差屡上热搜。

  为解决快递员、驿站和消费者之间的核心矛盾,2024年3月1日,交通运输部《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规定,快递企业如有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等情形,最高将被处罚3万元。

  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各大快递公司如果能很好地落地“送货上门”服务,大部分快递就会由快递员直接上门投送,也就绕过了快递驿站这一中转站,驿站自此会失去收件这一项重要营收,本就不多的利润更加雪上加霜。

  于是,嗅到“危机”的诸多驿站老板,选择在浪潮大规模来袭之前逃离,寻找“接盘侠”。打开58同城、闲鱼等平台,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驿站正在转让,转让金额从一两万到八、九万不等,理由五花八门,“家中有事”“忙不过来”“换工作搬家”“老婆怀孕”都是转让原因。

  但实际上,真相或许只有一个:转让的快递驿站不仅不赚钱,甚至倒赔钱。

  01

  应需而生的快递驿站

  曾经拥有无限“钱景”

  快递驿站的盛行,和电商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网购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快递量的暴增,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规模以上异地件快递量复合增速为39.5%,加上“双十一”“618”等大促活动的上限,整个体量迅速膨胀中。

  其中,2010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快递江湖格局生变。网络分布、组织结构、定价模式与电商更为契合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在业务量上不但反超顺丰、宅急送等直营快递,而且迅速形成*优势。

  这一年,申通、圆通、韵达等日均业务量先后突破100万件大关,中通、汇通、天天紧随其后。在淘宝新上线的物流平台“各地分仓”一栏中,还有一家新公司悄悄出现在推荐名单上,这家公司就是百世物流,几个月后,百世物流闪电并购汇通,并更名为百世汇通。

  在这样的转折点下,2010年的双十一如约而至,阿里巴巴交出*过亿的成绩单——2010年双11单日销售额达到9.36亿元,每秒超过2万元交易额,181家店铺过百万,其中11家过千万,共产生物流订单1000多万,较前一年暴增近40倍。

  至此,电商体内蕴含的巨大能量彻底将快递公司征服,也是从此次双11开始,快递公司“痛感”明显,“爆仓”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提及。

  2011年的双11,因为有“三个11”,被大家戏称为“世纪光棍节”,话题感爆棚,消费热情更是*。2011年双11当日交易额飙升至52亿元(淘宝18.4亿元,天猫33.6亿元),开场8分钟成交额就破亿,2200多家店铺参与,物流订单产生的快递包裹量达到2200多万件,较2010年翻倍。

  这本是个傲人的战绩,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措手不及。因为包裹的增长量大大超出预期,面对潮水般涌入的包裹,转运中心根本无力应付,几近瘫痪,原本2-4天的包裹时效,用了1-2周的时间才慢慢消化,由此带来的延误、破损、甚至丢失等服务问题,更是让快递、商家、平台倍感煎熬。

  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2013年,阿里联合各路资本及顺丰、通达系快递公司一道成立菜鸟驿站,很快,顺丰、中通、圆通等各家快递公司也纷纷投入巨资加入驿站行列,包括顺丰孵化的“驿加易”、中通的“兔喜快递超市”、圆通的“妈妈驿站”等,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身边的驿站越来越多。

  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菜鸟驿站的数量超过17万家,顺丰的城市驿站、乡村共配站、驿加易等末端配送网点超过18万个,中通的兔喜快递超市和圆通的妈妈驿站末端门店均超过8万个。

  井喷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盟驿站。以菜鸟驿站为例,其不收加盟费,加盟商只需要承担门面租金、水电费和人力成本,看起来前(钱)景一片光明。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02

  巨头厮杀沦为牺牲品

  驿站生存空间被挤压

  众所周知,去快递驿站取件,只需扫个码,不用额外付费用。

  既然如此,那快递驿站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快递驿站明面的商业模式,是收件、寄件这两项业务。快递员每天将货物拿到菜鸟驿站,由驿站上架、入库,消费者凭取件码取件后出库,驿站老板收件每票大概0.3元至0.7元(每家快递公司支付的每票费用不同),寄件每票4元左右。

  所以,快递驿站赚钱多少,更多的是与件数挂钩。假设在一个拥有3000人的小区里,每天入库100-200件是比较差的情况,300-500件为正常,600-700件为旺季单量。

  按照经营正常的情况,每天500件来算,0.6元一件,这样每天快递代收的收入约为300元左右。与此同时,在顾客的退货需求下,寄件按每单4元,每天20单来计算,寄件收入约为80元。

  这么算下来,驿站每天的收入约为300+80=380元,每月的收入就是30*380=11400元,当然,在618、双11等重大电商节前后,快递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收入翻个几倍也不足为奇。

  但这样的收入,离“赚很多”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进一步通过收件增加收入,暗下的做法是,快递驿站老板以快递员的名义,中间省去快递员这个环节,并赚取其中的派件费。

  这个“赚钱”秘密并不鲜见。快递驿站老板会和上级快递公司网点谈合作,签订代理合同,直接承包这片区域,每家快递的快递员都是自己或家人的名字,所有的快递也都是由驿站老板自己找车直接拉回来。

  如此“绑定”下来,驿站代替了快递员的功能,不仅可以将快递员的人口成本直接赚走,同时还能赚取正常驿站收件的费用,每月收入能够达到3-5万元。

  但“好日子”总有到头的时候。随着快递驿站越铺越多,同一个小区,可能之前只有一家或两家分蛋糕,现在突然变成三家四家乃至更多,每个驿站的入库件数急剧下降,营收自然越来越少。

  雪上加霜的是,为了争抢市场,做大盘子,各驿站品牌之间打起了“价格战”(这种价格战远没有到停战的时候)。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单票收入普遍处于2元至2.3元之间,其中申通快递和韵达股份已经低于2.1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快递入库的价格也从*时期的5-7毛,下降至如今的2-3毛,几乎拦腰折断,驿站每天即便派送500票收入也仅仅在150元左右,这还是理想状态,去除掉房租、人力之初,所剩无几。

  甚至为了竞争,不少快递公司不给货到其他快递的加盟商,通常来说,大部分驿站都要同时承接几个快递品牌的货量,才能保持盈利,如此一来,更成了快递驿站老板们的“不能承受之重”。

  上头厮杀,下头遭殃。没有任何“话语权”的驿站,生存空间一再被压低。

  03

  进退两难吃力不讨好

  快递驿站的出路在哪?

  更让加盟商心寒的是,快递公司的罚款制度越来越“苛刻”。

  当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压力,都集中到快递驿站时,冲突不可避免。很多快递员图省事,在没有与消费者沟通的前提下,就把快递放进了驿站,遇到脾气不好的消费者,难免会迟到投诉。

  有驿站老板表示,只要消费者人打电话投诉,无论诉求是否及时解决,都要面临罚款,甚至明明快递放到了门口,顾客没看到,在平台上选择没收到货,投诉工单就形成了,平均一个月下来罚款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到最后,就算全年无休没日没夜的干,也很难养活自己,还要面临消费者的诸多指责乃至“辱骂”。

说明: t01e7c5edd39b42a4f5

  加上驿站工作量大,一旦出现发货延误、包裹丢失或有损坏的情况,还需要承担相应损失,几乎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综合考量沉没成本之下,驿站从业者陷入了要么干脆歇业止损,要么扩大业务经营面来增收的两难境地。

  越来越多的快递驿站挂出了转让的牌子,“正在急转,可以上门来面谈么?”“转让价格再少1万,连房租、冰柜都送你,也帮助你和其他快递公司谈判承包合同。”在闲鱼上,北京、广东、四川、上海等任意地区,每个地区同样都是几十上百家菜鸟驿站在急寻“接盘侠”。

  ▲图/闲鱼

  也有咬牙坚持的快递驿站,试图靠“多元化经营”渡过难关。菜鸟驿站除了快递代收和代寄服务外,还包括社区团购、广告费和本地生活服务等;中通的“兔喜生活”将小程序升级为“兔喜生活+”,以快递驿站为基本盘,横向拓展,加入了餐饮团购等本地生活内容。

  如今,在快递驿站兼开便利店、水果店、干洗店的做法已经很常见,但目前尚未形成可全面推广的模式。

  从纷纷加入到纷纷离场,加盟驿站不再是“香饽饽”。然而,驿站的撤离真能让快递寄派变得更好吗?恐怕未必。

  有快递小哥表示,送上门完全不划算,虽然驿站会从快递员手上收钱,但图的就是省事,新规施行后,看似省了驿站的钱,但每天的配送量得锐减,每天打电话也要数小时,更别说送上门还有各种复杂的场景,如果遇到两三万人的学校,挨个打电话送上门根本不现实。

  在网购愈发便捷的今天,全国几十万家快递驿站和几百万快递员一道,构建起了庞大的物流系统,可以说,快递驿站不仅是物流行业的“神经末梢”,更是真真实实的民生所在,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默默承受了一切的快递驿站,不该也不应成为物流战场上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

  1.钛媒体《一单赚一毛,加盟商纷纷逃离驿站!背后发生了什么?》

  2.36氪《快递新规20天:菜鸟驿站转让潮袭来,老板都期望新规落空?》

  3.正解局《小区快递驿站,怎么开始卖菜了》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