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11:42 新立场
作为一位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专家,纳西姆·塔勒布因“黑天鹅”理论广为人知,在他研究过的关于不确定性的课题中,有一项在不确定性中受益的研究,被称作“反脆弱”。
其著作《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的开头,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中时,有些事物反而能够发展、壮大?
在他看来“不确定时代”硬币的背面是反脆弱。与当前管理学界频繁提及的韧性和复原力相比,一个具备反脆弱性的企业更能应对未知的风险,这个理论不但跟东西方许多大哲的思想同频,更是在商业世界中被屡屡验证。
Netflix 从一家 DVD 租赁公司转型为全球流媒体巨头的过程中,会主动随机性地增加一些破坏性测试,逼迫研发人员做好产品;海尔在全球化扩展过程中,通过打造人单合一,分散化决策模式,使各区域市场的团队能够根据当地需求做出灵活调整;英伟达,早期各种蹭热点,各种失败,但仍不断去做额外的尝试,最终抓到了AI的风口……
风会吹灭蜡烛,但同时却能使火堆越烧越旺。塔勒布认为风险是没法提前规避的,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学会合理利用不确定性,并从中获得收益。
某种程度上,这种“反脆弱”性,同样也是 vivo 近年来轨迹的注脚:在漫长的行业调整期中,连续三年又三季蝉联国内市场国产手机销量 TOP1。
这很难不令人好奇,能在时代和行业的波动中受益,并保持长青,vivo 这一反脆弱性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12 月 30 日,vivo 于全球总部举办了《vivo 会客厅》开放日活动,vivo 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与一众嘉宾,围绕“蓄力 2025 变局时代的定力、活力与合力”等话题展开对谈。其中提到的,vivo 这家历来低调公司,其战略、文化和产品的实践,可以为我们的问题提供相当的启示。尤其,是如何在兼顾市场适应性与技术前瞻性的精准平衡的同时,还能保持足够的反脆弱性。
01、冲出重围的“反脆弱者”
“一切稳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被亵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箴言,无疑是对不确定性最贴切的写照。
过去三年的手机行业就如同狂风骤雨中摇曳的蜡烛,市场的动荡、技术的变革、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同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行业的发展。
据 Canalys 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低 14% 至 2.87 亿部,近十年来首度跌入 3 亿部以下;23 年则进一步降至 2.73 亿部,同比减少 5%;一直到24年行业才逐渐回暖,截至去年Q3,累计出货量为2.08亿部。
与此同时,消费者换机周期也在拉长,TechInsights 研究表明,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已达 51 个月,中国市场亦超 40 个月。
随之而来的,是行业自身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市场同质化严重,新机在同价位段配置相近、设计缺乏辨识度;另一方面,旧机型凭借成熟技术仍具竞争力,新机型升级幅度有限,成为行业发展的“紧箍咒”。
在此情形下,行业洗牌无可避免,部分中小品牌因资金、技术短板,逐渐在市场浪潮中销声匿迹。诸多困境交织,看衰之声此起彼伏,“夕阳产业”论甚嚣尘上。
当然,危机中也有机遇。如何在时代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实性,是一家反脆弱企业的基本能力。
什么是可以确定的呢?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有过一丝动摇,市场永远需要那些能够实实在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
在行业被悲观情绪笼罩的一片阴霾里,vivo 没有放弃为手机行业打气站台。2023 年年底的《vivo 会客厅》开放日活动上,胡柏山分享了一个观点:手机是科技领域里最好的行业,没有之一。而就在几天前,2024 年《vivo 会客厅》的会后专访中,胡柏山更是毫不掩饰对手机行业的赞誉,直言表示手机行业就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因为随着功能的不断扩展和增强,手机已成为连接整个科技产业创新和进步的重要产业链。无论是汽车与手机的融合,还是之前的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oT),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趋势,反过来又逐渐加强以手机为核心的移动生态系统。
捕捉到了这一关键脉搏,vivo 选择源源不断地将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的“熔炉”,与产品创新的“工坊”之中。
2024 年 Q3,vivo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 19.2% 的市场份额夺得第一,同时斩获 2024 年前三季度整体市场份额第一。自 2021 年 Q1 起,目前 vivo 已三年又三个季度蝉联国内市场国产手机销量 TOP1。
有人说,当下时代,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过往几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手机行业。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在行业竞争的沧海横流中,逐渐赢得市场的尊重和用户的信任 vivo,正在构建独属于它反脆弱能力。
02、舍流量一时之盛,得人心长久之盈
细究概念本身,何为反脆弱的能力?直白一点来讲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受益的能力。这似乎有些挑战传统的商业逻辑,但具体操作路径却很清晰,首先是主动选择,其次要目光长远,并用理性且克制的态度统摄全局,最终作出“非预测性”的决策。
我们再看 vivo 的核心竞争力,胡柏山将其归纳为了两点:第一个是用户导向,第二个是持续的长赛道投入。
什么是用户导向?vivo 的理解是,首先要让用户 Happy ,这既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也是闭环的终点。用户口碑胜过一切浮华的数字游戏,短期流量红利,不如长期人心复利,而人心复利便来自锚定长期的用户战略。
如何能让用户 Happy?一言蔽之,不仅要解决用户的基线需求,还要超越用户的期待。但偏偏“超越用户期待”又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系统工程。
乔布斯曾有一句名言:“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自我选择权,自主决定给到客户什么样的产品和功能,而不是按照用户当下的要求来亦步亦趋,局限其中。
而拥有选择权,正是反脆弱性的一大标志(当然这种选择的权利也可以让渡给消费者)。就拿影像来说,消费者永远都会追求更清晰的画质,更好的体验,更美的风格,所以 vivo 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从而让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长焦能解决拍远景的痛点, vivo X100 Ultra 借助两亿的长焦镜头,专为演唱会场景量身定制了“长焦舞台”功能,让“山顶也是 VIP ”;X200 Pro 将专业视频录制规格带到手机中,支持普通录像、专业录像模式和慢镜头模式,可以深入满足专业创作需求……
这些高频的明星场景,同样也是高难度和高风险场景,投入与回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 vivo 从来不是追求能用、够用,而是好用、常用,在不确定中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形成了口口相传的涟漪效应。
如今的 vivo 手机已经是手机行业公认的“影像灭霸”,更成为众多普通用户心中的“演唱会神器”,甚至在许多演唱会的外面,会有一些人摆摊出租 vivo X 系列产品。胡柏山透露,vivo 在租赁市场占到一半以上份额。
当然,除了用户口碑认知的复利,科技复利更是巩固人心复利的动力所在。
2019 年 vivo 悄然转向,通过长期的投资和开发,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而非单个卖点。在这之中发掘出的一套长线、可持续迭代的解决方案,即设计、影像、系统、性能这四条长赛道。
所谓“长赛道”,胡柏山曾做过一个解释:赛道本身必须有足够高的上限,同时用户的满足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质上 这也与上文“自我选择权”的内涵也不谋而合。
在影像之外,另一个 vivo 非常重视的长赛道则是 AI。
但不同于市面上有些友商动辄“All in AI”,甚至扬言“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项目”的狂热,vivo 对于 AI 手机的态度倒是出乎意料地克制。
在胡柏山看来,当下 AI 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 AI 加强已有的功能,如 AI 消除、语音识别等;第二阶段是大模型与 OS 深度耦合,让手机交互变得更加智能;第三阶段是 PhoneGPT,如一句话点外卖。
目前手机厂商普遍处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功能的普及,预计还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新立场》认为,这种理性而且克制的态度,与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提到的“杠铃策略”不谋而合。这原本是一种投资策略,通过同时持有风险和收益都极端的资产,来提高投资组合的潜在收益,同时降低风险。
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个策略则意味着在“攻”和“守”、存量和增量两个极端之间分配最多的资源,以减少变量带来的不利因素,并增加有利因素。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明确了 AI 的发展方向和能力范围后,vivo 开启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一方面,致力于潜心打磨技术这把锋利的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技术应用的广阔领域。
基于此,“蓝科技”应运而生。目前,蓝科技涵盖了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等多项创新技术,每一项技术在解决一个具体场景的问题的同时,也为软硬件厂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比如在硬件层面,vivo 的蓝海续航系统,通过改进电池材料,系统性地解决了电池的续航能力;软件方面,去年10 月发布的全新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全面升级语言大模型和端侧大模型能力,并带来自研的语音大模型、图像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同时推出的蓝河操作系统 BlueOS,也将AI大模型融入系统的底层设计中……
而作为几乎贯穿了 vivo 科技领导力进化全过程的长赛道,蓝图影像的发展也代表了未来蓝科技的进化思路:自研+共研。按照胡柏山所说,自研是根,共研是叶,vivo 追求的是根深叶茂,根深叶茂才是开花结果的理想环境。
目前在自主创新上,蓝图影像已有三大布局:自研传感器技术、自研影像算法矩阵、自研影像芯片;共研方面, vivo 与蔡司双方共同创造了“vivo ZEISS 联合影像系统”,并推出了蔡司光学镜头、蔡司 T* 镀膜、蔡司 APO 色差控制标准、蔡司自然色彩等多个联合创新。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技术底蕴,vivo 的“蓝科技”才成为了极致用户导向的基础性支撑,这不仅是 vivo 胜在当下的依凭,也是赢在未来的底气。
03、弃一时争先念,守恒远滔滔行
从早期单纯的硬件竞赛,再到后来重视外观设计、软件优化,国产手机迈向高端化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唯独近两年涌起的这股浪潮,包括 vivo 在内的国产手机品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突破传统高端品牌多年构筑的森严封锁线。
探究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与落地体验堪称两大核心驱动力。无论是影像、续航还是 AI,国产手机在技术与体验层面真正拥有了切实领先传统高端品牌的能力。
影像层面,过往高端摄影体验几乎是国外少数品牌的专属标签,而 vivo 深耕影像长赛道后,从最初的拍照功能优化,到自研影像芯片的接连问世,再到与专业影像机构携手共进,不断拓展手机摄影的边界,更在专业创作领域大放异彩;续航领域,vivo X200 系列首次采用第三代硅负极技术和半固态电池技术,电池密度与抗寒能力鲜有可以与之对标的产品……
正如胡柏山所讲,“过去我们的体验跟苹果之间的差距确实比较大,但是通过过去两三年,我们的努力,我们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这几个核心的赛道,我们的差距其实已经很小了,甚至在影像上面已经开始领先。”
反过头来,高端化进程也为技术复利拓展更为广阔的翱翔天地。一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品牌如同拥有强大磁场,更易获取前沿优质的技术资源,进而为新一轮技术研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这种由技术复利带动的飞轮效应,也正好印证了管理学大师加里·哈默的“产业先见性”理念。
在他看来,决定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并非在当前业务运营管理上的改善,而是需要制定面向未来的竞争战略。而这,首先需要企业具有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洞见,加里·哈默称其为“产业先见”。
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有两种企业,一种是模仿型企业,主张“后发优势”,另一种叫创新领先型企业。所有的伟大企业,无一不富有前瞻性洞察,同时对科技创新具有战略定力。
但纵观 vivo 的发展历史,既不乏谋定而后动的后中争先,又不乏站在明天看后天的前瞻洞察。
不过在《新立场》看来,无论是技术上的持之以恒投入,还是认知口碑上的日积月累、层层叠加,抑或是企业战略上的精准布局、步步为营,其根源均在其文化复利。
过去提起 vivo 的成功,“本分”作为企业文化总是屡见报端。
这一理念虽不引人注目,却能阐释vivo诸多决策背后的逻辑。比如,在线上渠道蓬勃发展的浪潮中,vivo依旧不惜重金维护其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络;在产品线的拓展上,始终保持着审慎的态度,避免盲目扩张;在舆论场上,鲜少主动出击,既无犀利的锋芒,也不追逐夺目的热度,甚至还包括坚持一些在极客群体看来可能不合常理的产品策略。
研发团队受这种文化熏陶,在影像、AI 等关键领域大胆探索,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产品团队从用户导向出发,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精准洞察用户需求,以此赢得用户信任;而聚焦长赛道、追求稳健发展的战略文化,让 vivo 避开短视逐利的陷阱,在行业中的品牌认知度逐步提升。
可以说文化复利就犹如一条隐秘而坚韧的主线,将技术、认知、口碑复利紧密相连,成为驱动 vivo 持续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
当然“本分”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就是利他,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vivo 的反脆弱从来都不是建立在选择牺牲别人的脆弱性的前提之上,正如胡柏山所言:好企业让自己过的好,更好的企业是让更多人过的好。
这里需要提到一件关于 vivo 的陈年往事,2011~2012 年,vivo 面临功能机转智能机的挑战,但由于市场误判导致库存积压,引发供应商和渠道商危机。据沈炜回忆,当时 vivo 月亏一亿,只能撑 7 个月。
即便如此,vivo 还是决定承担所有供应商的订单成本和补偿零售商降价损失,最终重建合作伙伴信心,并迅速消化库存,顺利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目前 vivo 的付款时限依旧是全中国最好之一,并已与近 400 家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了显示、影像、电子、结构、半导体等多个领域。胡柏山表示,现在国内供应链能力在不断增强,vivo 会让国内供应链更多参与进来,下一代 V/Q 芯片都是跟国产 IC 设计公司深入合作的。
而手机产业链除了关乎行业内数百万工人和从业人员的生计,还一直在反哺其余各行业并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助力。上到芯片、内存、摄像头、电池,下到阳极氧化/CNC/注塑等制造工艺,几乎所有与手机相关的技术,最后都会大量下放普惠到其他领域。
几天前的那场《vivo 会客厅》开放日的举办地——东莞长安镇,就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捷荣技术、翔鑫科技、宇瞳光学等细分领域头部上市公司以及一众经营五金、包装、电镀等业务的小型企业星罗棋布。在手机产业链的带动下,长安镇 2023 年生产总值高达 965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东莞第一镇。
04、写在最后
英特尔的传奇 CEO 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写道:战略转折点的“点”字是误用。它不是一个点,而是漫长的、艰辛的奋斗。
一家公司的成功往往看上去是横空出世的,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在这个过程里,面对可怕的技术差距时需要的信心,以及勇于面对低谷时的勇气。
但这种勇气是获得反脆弱性的必要条件,拥有这种勇气和信心的 vivo,铸造了自己的反脆弱核心。一如塔勒布所强调,反脆弱性不仅仅是对抗压力的能力,更是一种在逆境中成长、在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
面对技术差距时不失勇气,面对市场低迷时不失信心。正是这种坚持最终转化为了实际的成果。在行业整体遭遇寒冬,许多品牌挣扎求生时,不仅稳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更是连续三年多成为市场份额的领头羊;于技术高地中,影像与续航并肩突破,自研影像芯片及电池优化方案双管齐下,冲破国外巨头垄断壁垒,赋予产品强劲竞争力,为品牌发展筑牢根基。
对于 vivo 这样的企业而言,生存从来都不是大风大浪,而是静水流深。不痴迷于短时间的繁荣,也不畏惧长期的萧条。最后能在暴风雪裹挟着漫长品牌苦旅里,存活下来的就是世界一流品牌。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