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 15:20 思明周刊
2024年,汽修行业在“生意下滑”、“流量见底”、“存量市场”、“活下去”等关键词中艰难挺过,整个后市场都处于挖掘存量的大环境下,汽修人的对2025年的焦虑更大于期待。
反映在数据上,感受来得更为真切。
根据F6大数据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从4月开始,门店进厂台次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导致全年门店的累计产值同比下降了1%,让一季度“温和型”增长的预测成为奢望。
而2024年的门店新增长量仅有3.18万家,创下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相比于新增数量最高峰的11.65万家,下降了72.65%。
开店速度出现了严重萎缩的同时,大批汽修厂也在倒闭和转让。根据第三方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转让的汽服门店为5155家,下半年达到了5500家。
有汽修老板发视频感慨,熬过了最难的上半年,而期待中下半年的“金九银十”没有来到,整年处于“有店有人却没有车修”的境地,让这个年过得格外焦灼。
而面对“未来三年会有50%的汽修厂倒闭”的论断,2025年的汽修人该何去何从?
一、开店潮和转让潮趋于平缓,汽修人仍在苦熬
回顾整个2024年,汽修厂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F6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后市场累计产值及台次同比均下滑1%。从月度时间来看,从4月至11月,连续8个月的产值同比增长均未及去年同期。
全年仅有1月和3月的进厂台次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3月数据的强势回弹,与2月暴跌以及2023年同期的数值过低有关系;1月则是延续了上一年年底的增长趋势,反而成为了后市场的高光时刻。
可以看到,整个下半年都未曾迎来转机。而“8连跌”的背后,映射出汽修人丝毫不敢放松的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汹涌的“开店潮”和“转让潮”也开始转入平缓的深水区,淘汰和整合的趋势也在缓慢进行中。
一方面是新开门店数量“跌跌不休”,但近4年的跌幅相差不大。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汽车修理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018年的11.11万家跌至2024年的3.18万家,与2019年的最高峰11.65万家相比,跌幅达到了72.65%。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是汽车产销量28年首次下滑的开始,而汽车销售前端的动荡,波及后市场时,后者难以抵御整个大环境分摊的压力;庆幸的是,后市场门店的新增数量在近4年呈缓慢下跌趋势,一窝蜂涌入行业的现象正在改善。
据统计,2021年超2万家门店转让,2022年为1.9万家,2023年下跌至1.4万家,2024年进一步下跌至1万家左右。
数据给出的答案显而易见:以2021年为起点,整体转让数量不断减少,实际上是整个门店基数在减少,同时行业洗牌的态势也愈加明显。
不过结合“开店潮”和“转让潮”平缓的下降趋势来看,进入行业和离开行业都更为理性,而仍留在后市场的从业者们,在“熬”和“熬不住”之间继续坚守。
另一方面,门店整体转让数量也在逐年下降,与2021年相比已下跌50%。
二、大环境的一粒灰,落在汽修厂头上就是一座山
汽修厂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吗?
除了数据上带来的焦虑,更多的感慨来自老板在日常经营中感受到生意越来越难做,到了月底盘账发现,都在给房东和员工打工。
而汽修厂陷入经营困境,也是当下多个因素综合导致的。
第一,车主的消费预期降低,消费习惯更趋于理性。比如从年均维保频次上看,2023年保养频次不足1.5,基本超过8个月做一次保养。车主捂紧口袋,意味着汽修厂的获客难度变高,单车产值也在下降。
第二,汽修厂经营的硬性成本不断提高,包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和合规成本等,这始终是门店经营的重大负担,容易陷入“开店容易守店难”的困境。
第三,随着短视频和本地生活平台的崛起,越来越难靠差价赚取利润。尤其是配件价格在线上透明化,让汽修厂配件利润失守的同时,技术服务价值也相应被挑剔,以至于“我来时好好的”成为老板们最怕听到的紧箍咒。
更为重要的是,将汽修生意搬到线上获客后,类似“9.9元补胎”“199元小保养”“680元治理烧机油”等引流项目层出不穷,各种比价容易造成老客户流失。
同时,年轻车主越来越“懂行”,不仅善于从网络获取“干货”,而且还会综合其他车主的分享、评价等来决定是否到店,这无疑加重了汽修厂线上运营的难度,新客户的获取也并不容易。
第四,新能源车的冲击正显示无穷的威力。一是新能源车企对售后和质保的“垄断”效应越来越显现,从车主、配件到业务的全面强管控,让汽修厂几乎很难“喝到一口汤”,甚至原本无需授权的洗美领域也被新能源车企纳入麾下。
二是政策上大力支持淘汰老旧内燃机车,尤其是2025年刚开年,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也被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让后市场“无车可修”的论调成为主要声音。
大环境的一粒灰,落在汽修厂头上就是一座山。有汽修厂老板总结自己的现状,员工越来越少,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口袋越来越扁,到最后恐怕也会成为后市场淘汰的一粒灰。
三、进入门槛很低,但活下来的门槛却很高
未来三年会有50%的修理厂倒闭吗?
实际上后市场每年近20%门店被洗牌,淘汰与新生相持。有汽修老板表示,后市场有人退出,就有人进入,后市场门店总体数量相对稳定,甚至在某些地区还是增长的。
一方面是大型的综合修理厂在关闭或合并场地,同时进行裁员;另一方面4S店接连不断倒闭后,也造成了大量汽修技师转向后市场。据悉,2024年至少有1万名汽修技师下岗失业,其中有些外溢至其他行业求生存,也有自己开门店接单4S店的售后车主。
此外,后市场头部连锁也鼓励汽修技师回乡开店,如途虎养车还为此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不过,后市场进入门槛很低,但活下来的门槛却很高。
从当前汽修行业的变迁的画卷来看:
早期,汽修行业主要有大型综合修理厂主导,为车主提供洗车、维保、钣喷等一系列的售后服务,覆盖普通轿车到高端车型,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能力都十分强悍。
紧接着,针对车型或品牌豪华车专修门店开始出现,这类门店拥有专修车型的技术和工具,而且还能提供精细和个性化的服务,赢得了特定车主群体的青睐。
在此基础上,细分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汽修厂开始聚焦更具体的项目,如点喷喷漆修复、四轮定位、轮毂修复等,不仅提高了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还能让汽修厂在垂直细分领域建立更强的竞争优势。
有行业人士表示,这种从广泛服务到专业化细分的发展趋势,与餐饮行业的演变颇为相似。如早期的餐饮市场以大型餐馆为主,后来湘菜、粤菜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菜系餐馆逐渐崭露头角,到现在涌现了如太二酸菜鱼、肉蟹煲等一批专注于特定菜品或餐饮体验的细分品牌,迅速在餐饮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汽修行业也是一样,在供应饱和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汽修厂势必要考虑将垂直项目做精做专,成为活下来的新思路。
很显然,将技术做精、做专,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依然是门店不可或缺的硬实力。而在持续内卷的当下,卷出差异化特色也需要汽修人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只要坚持寻找新路径,就一定会走出低谷。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news#citmt.cn(把#换成@)。